明朝宦官制度介绍(明朝宦官制度介绍)

发布时间:2023-09-28 20:59:21 发布人:hao333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宦官专政的少数几个朝代之一,明朝的太监们上窃皇威,下侵曹全,几个太监把大明王朝搞得乌烟瘴气。然而明初时,太祖朱元璋是极力禁止宦官干政的,还曾制作...

明朝宦官制度介绍,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宦官专政的少数几个朝代之一,明朝的太监们上窃皇威,下侵曹全,几个太监把大明王朝搞得乌烟瘴气。然而明初时,太祖朱元璋是极力禁止宦官干政的,还曾制作一块铁牌挂在宫门前,上写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太监作为一种政治势力登上历史舞台,要归功于明成祖朱棣。朱元璋在位时,立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又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去世后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再后来,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夺得帝位。朱棣从北京起兵攻打南京时,几乎所有皇廷内的情报以及军事情报,都来源于太监,因为太监是离皇权最近的人。因此,称帝后朱棣设置了东厂这一特务机构,专门用以刺探各路情报,大到朝廷大员的一举一动,小到京城内的八卦消息。明朝宦官制度介绍有统计数据显示,明朝宦官最多的时候人数高达十万。而明朝宦官的机构,共有二十四衙门,即司礼等十二监,惜薪等四司,兵仗等八局;另有内府供用诸库,甲字等十库,御酒、御药等房,盔甲、安民等厂,提督东、西厂,京营。二十四衙门的太监还常被派充任外地守备、织造、镇守、市舶、监督仓场、诸陵神宫监,以及监军、采办、粮税、矿税、关隘等使。最初明太祖设立司礼监的时候,二十四衙门的地位并不高。随后,宦官的机构膨胀,并逐渐完备起来。司礼监的较高长官是掌印太监,只有一人。下设秉笔太监几人,专管批红。秉笔太监中有一名负责管理东厂,称提督太监,位居其他秉笔太监之上,称为次辅。司礼监下设文书房,由掌房十员组成。有了批红,就等于是掌握了皇权,到了明末,整个士大夫集团被宦官集团吃定。《明史刑法志》上说: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所谓东厂,由于设在东安门外故名之。这个在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组建的以宦官为主体的缉捕机构,由司礼监主管,首领由秉笔太监兼任,他们负有监视锦衣卫的秘密使命。锦衣卫则是1382年成立的,下设南、北两个镇抚司,对皇帝负责,不受司法干预。最初只有5000余人,到嘉靖时却已膨胀到6万多人。皇帝不放心,才设立了东厂。然而其后的发展却是,宦官集团为了控制锦衣卫,将锦衣卫中的高级官员都变成了宦官亲信,而宦官掌握的东厂所用的小特务都是从锦衣卫中挑选出来的。据史书记载,廷杖通常是由司礼监太监监督执行,锦衣卫行刑。行刑锦衣卫视司礼监太监的站立姿势来决定行刑的轻重,如果司礼监太监两只靴尖朝外成八字形,则行刑用力轻;如果两只靴尖向内对齐,那么下手就重,受刑之人难逃一死。清代史学家赵翼曾言:明中叶后大臣上朝前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明朝宦官制度介绍西厂则属于临时机构,是1477年由大太监汪直在明宪宗的支持下成立的,和东厂大致相同,逮捕起人来都是先捕后奏,并专门向朝廷开刀,制造了无数冤假错案。1481年,汪直被贬,西厂随之被裁撤。厂卫制度慢慢就成了宦官滥施司法、实行特务统治,进而攫取国家权力的工具。他们审讯、用刑,甚至杀害犯人,都不需要任何手续。著名的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都是被厂卫机构特务逮捕,然后在狱中折磨致死的。明代刑制规定,死罪重犯名义上必须经过皇帝的亲自审讯,程序上必须由三法司会审,较后报经皇帝批准。但是实际上,重案由宦官与三法司共同审理。最终的裁决权,皇帝也给了司礼监太监。因此,明代的较高司法审判权实际上完全被宦官集团掌握。明代宦官为祸之烈虽比不上东汉末年和晚唐时期,也不像汉唐那样,连皇帝的废立生死都能掌控。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握有的权力极大,在我国宦官史上实属罕见。明代自永乐朝起,宦官逐渐得势,一直到明思宗缢死煤山,两百多年来,宦官都活跃在明代的朝堂之上,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因此,史学家们称明朝为我国历史上大的太监帝国。

明朝宦官制度介绍,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明朝宦官制度介绍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