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农业发展和措施有哪些(明朝的农业发展和措施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10-02 09:42:47 发布人:hao333

朱元璋曾说:农为国本,百需皆其所出。为了发展农业,首先要把战后流散的农民固着土地上。为此朱元璋曾多次令民归耕,并以减轻赋税为鼓励措施。垦荒洪武元年(公元1368...

明朝的农业发展和措施有哪些,朱元璋曾说:农为国本,百需皆其所出。为了发展农业,首先要把战后流散的农民固着土地上。为此朱元璋曾多次令民归耕,并以减轻赋税为鼓励措施。垦荒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规定允许百姓垦荒田为己业,并免徭役和赋税三年。洪武三年,令苏、松、杭、嘉、湖五郡无田百姓到临濠垦种,官给钱、粮、耕牛、种子,免徭役三年。又以北方近城地多不治,召民耕,人给十五亩,蔬地二亩,免租三年,有余力者不限顷亩。额外垦荒者起科。又令四方流民各归田里,丁少地多者,不许多占,丁多地少者,验丁拨给荒田。 这些措施有效地召回了流散人民,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农业生产的恢复。初期,由于多年的战争加上通货膨胀,且前朝元惠宗为治水加重徭役,经济近乎在崩溃的边缘。明太祖洪武年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与垦荒,也实行屯田政策,军屯面积占全国耕地的近非常之一。明朝的农业发展和措施有哪些此外,商屯也相当盛行,以买卖食盐的专卖证(称之为盐引)作为交换,利诱商人将粮食运往边疆,以确保边防的粮食需求,然而此方式并非以以物易物方式,而是要求盐商先交钱再等晒盐季再给盐,却又为税收不足而将新产出的盐另行外卖,延后交盐给正规盐商的时间,致使盐商交了钱却要三五年甚至十年后才拿得到盐,却又因身份管制而无法抛弃盐商身份另行谋生,因此而家破人亡,私盐亦大为流行。明太祖也曾派遣国子监下乡督导水利建设,并以减免税赋奖励耕作。这些措施使得过去很多饱受战乱损毁的地区恢复生气,使明朝的经济得到快速的恢复。引进经济作物明代经济仍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明朝农业无论是产量还是生产工具,都高于前一朝代,番薯、南瓜、蚕豆、土豆、玉米、棉花等美洲高产作物在16世纪中叶时由国外陆续传入,尤其是棉花,已在全国普遍栽种。此外,较容易栽种的蕃薯和玉米,可以种植于土壤相对较贫瘠的地区,对于粮食需求日增的明清两代尤其重要。 万历年间,耕地总面积超过七百万顷,为明神宗万历年间开始的人口稳步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而在南宋时流行的俗谚苏常熟,天下足,由于长江下游地区城市居民的快速增加,及长江中游地区的快速开发,中晚明时,已经转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意即当时主要的米粮生产区已经转移到湖广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和湖南省一带。晚明以后,湖广的米开始被长途运送至江浙、闽广等地区贩售,使当地农民开始改种经济作物。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及随之出现的长途交通,都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纺织业,当时发明了一种代耕新式农具,耕田利用机械原理,既省力,又效率高;农业肥料,使用的榨油枯饼;植棉采用的张五典种棉法;农业灌溉采用徐光启仿制的龙尾车取水,省物而不烦,用力少而得水多;实行了农业多种经营,等等。 在农业和棉纺织业方面,当时江南稻谷亩产达二三石(担),北方小麦亩产在二四石(担)之间,甘薯、玉米、烟草、油料、花生,已在南北各省种植。棉布已成为全国主要衣料,徐光启的棉纺工具搅车,以一人当三人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二人可当八人。

明朝的农业发展和措施有哪些,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明朝的农业发展和措施有哪些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