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被高估的“人性大师”

发布时间:2023-10-09 11:30:45 发布人:hao333

长期因为某个原因被封在家,近期实在无聊,找了些推理小说来看。东野圭吾的大名笔者早有耳闻,就选择他的大作《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来消磨lock down这段...

东野圭吾:被高估的“人性大师”

长期因为某个原因被封在家,近期实在无聊,找了些推理小说来看。东野圭吾的大名笔者早有耳闻,就选择他的大作《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来消磨lock down这段难磨的时光吧。不过,小说显然很难耽误我太多的时间,最近四五天看完了三本推理小说,还穿插着看完了两本不太厚的“学术书”。

好了,闲话少说,回到东野圭吾。

开篇明义,我首先要说的是,黑暗不等于深刻。

在简中信息圈,有特别多的以文艺鸡汤流为卖点的公众号或诸如此类的自媒体,这些自媒体有固定的产出文章的模式,包括用同样的套路写某本文艺的但很火的书的“读后感”。这些套路其实是改头换面的鸡汤,形象点说,就是在鸡汤中加入笋干、火腿、胡椒粉和各种调料,但本质上还是没什么深度的鸡汤文。而正是这种鸡汤文,特别喜欢突出所谓的“深度”,它们的标题往往带有“人性”两个字,诸如“不要低估人性之恶”、“千万不要高估人性”,“认识人心”、“真正读懂了人性”之类的。在看完白夜行后,笔者在公众号搜索了一下相关文章,果然推荐最多的一篇标题就是“别高估人性,别不识人心”。文章要写什么,不用打开也能知道个七七八八了,点进去看留言,也和预想中的差不多,最高赞留言中果然有这样的话语:一般不敢看xxx的书,有些画面需要一辈子去治愈。。。他把人性中的善与恶血淋淋的展示出来,总让人感觉不寒而栗。。。云云。这很符合该公众号对读者回馈的预期:先告诉你千万不要低估人性之恶。读者也会对此附和,以表示自己也很懂:即看懂了文章,心里获得了满足,形成了一种“正反馈”机制,有利于加强老读者的黏性。总之,此类的读者众多的书评类自媒体及他们的读者,似乎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式:即认为凡是展现人性之恶的才是有深度的,深刻的。对自媒体而言,“执着于”人性之恶黑暗除了有上述正反馈的好处,还能兜售焦虑。对读者而言,他们自然照单全收。

上述自媒体和他们读者的这种思维套路,其实并不只存在于他们中间,很多人“擅长”望文生义,看到深刻或者深度这样的字样,很容易在脑海中关联到“阴影”、“深渊”等概念,进而和一些邪恶的见不得人的行为或事物联系在一起。于是,揭示或描述人性之恶就自然而然的成了“深刻”的作品。

而要引出这样的极度的恶,作者往往需要写的非常“极端”。

东野圭吾:被高估的“人性大师”

足够“深刻”吗?

以《白夜行》为例,书中叙述了一段跨度达20年的推理故事,对一个人的人生来说,20年不算短,但对一个案件而言,20年甚至超出了“杀人案的追溯期”。这20年开始于一个老男人在一桩破旧的大楼中被杀,由于查不到凶手而成了悬案。但负责此事的老刑警不依不饶,多年来始终在不遗余力的追查。

作者并不一直以办案刑警的视角进行叙事,而是不断的穿插各种人物的生活片段。比较有意思的是,作者到从未或很少以两位主角的第一视角进行叙事,配角们就像一面面没擦干净的镜子,倒映出主角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桐原亮司的“人性恶”在一开始就得到了完全的描述,10岁的小桐原刚刚出场时,作者就描述他眼中充满了“黑暗、反叛和恶毒”,随着叙事的不断深入,外表完美,几乎是女神般的西本雪穗也慢慢露出了自己的“獠牙”,一开始,她只是有一双“像野猫一样的大眼睛”,“似乎透露出某种完美外表之外的不那么完美的气息”,到逐渐成为一个充满危险气息的女人。看到最后,无非是想看看作者为这两个可怜又可恶的男女设计一个多么悲惨的童年,西本雪穗被从事风俗行业的母亲卖给了恋童癖,桐原亮司则每日目睹母亲的出轨放任和父亲的不负责任,整个人性就这样从小被扭曲,乃至造就他们此后无比黑暗而邪恶的人生。这样描写人性之恶,真的能带来更深的深度吗?在笔者看来完全不是,和《嫌疑人x的献身》一样,东野圭吾只是选取了某种极端的个例来加以发挥,或者这样说,用自己的妙笔让极端的个例变得更为极端,从而引起某种共鸣。很多读者因为童年的不幸遭遇而同情西本和桐原,这固然无可厚非,但在东野笔下的这一对男女不仅仅只是“孱弱”的受害者,用欺负更弱小者来完成对自己扭曲心灵的满足,而可以算得上是天生的犯罪天才,西本极为擅长掩饰自己,有着远超常人的心理素质和设计诡计的水平;桐原心灵手巧,擅长一切用歪路子搞钱的手段。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这样的天才,不犯罪可惜了。考虑到这个事实,我就很难因为童年的阴影而同情他们,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是“撒旦”在通过某些契机让“被选中”的两人充分释放自己的“才能”。用个不太好的比方,这一对“枪虾与虾虎”,就像美剧绯闻女孩中的blair和chuck,他们一开始互相嫌弃,但因为发现彼此都有“做坏事的”天赋而互相吸引,最终结合在了一起。

东野圭吾:被高估的“人性大师”

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也出现了一个非常极端的人物,即帮助静子母女摆脱嫌疑的数学教师石神,他本来只醉心于数学研究,却偷偷爱上了隔壁搬来的女邻居,爱到要为她们隐瞒杀人案而去杀了一个无辜之人的地步。这同样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性格和非常极端的事例。但再一次,笔者还是要说,极端所引出的人性之恶和黑暗,并不意味着“深度”。

稍微总结一下,东野的写法,无非是以极端的人或事引出情节,进而引出极端的人性之恶或黑暗。本来,“极端”就更容易在受众心里形成更“浓烈”的印象和更直观的冲击,从而在读者心中留下长长的“阴影”,并被误读这就是所谓的“深刻”。

相比较之下,罗翔推荐的《消失的十三级台阶》要深刻得多。书中并没有选取非常极端的案例,只是一个人因为出现在犯罪现场,又被设计了而被判定为死刑,故事中杀人的动机也都很正常:一个是因为有前科被知情的监管人长期勒索而杀人,一个因为女友被凌辱而寻机报复,进而不小心杀死了对方。相比东野笔下的极端的个性和极端的环境,高野和明的作品完全“不极端”,但书中对人之所以犯罪,犯罪后是否该得到原谅,杀人犯是否能够,是否应该重新被社会接纳,什么样的罪犯才能算是真心悔改,怎样的人才有犯罪的潜在可能,以及死刑是否有必要存在等一系列法律、社会和人性问题做了极为深入而精彩的讨论。作者留给我们的,是一个确切而又开放式的结尾,确切的是读者知道了一切真相,但对于是否接纳犯罪,是否赞成死刑,都需要读者自行思考。西方的法律体系,是两千多年来在对人性的剖析,对人性的思考中总结而来的,其中蕴含着极其深刻的人性关怀。这一点,也许正是罗翔强烈推荐此书的原因。但讽刺的是,对大多数“文艺人士”或“鸡汤文”读者,他们总是津津乐道于“法律是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这一“程序”用语,或者只能从对作恶者施加最严厉惩罚的角度来思考死刑的必要性,当然就很难理解到在他们眼中没有展示“极端的人性之恶”的作品才真正具有的深刻性。

东野圭吾:被高估的“人性大师”

足够“吸引人”吗?

我们在讨论的是推理小说,那么对推理小说的评价,就不能脱离于这个问题,是否足够引人入胜?更进一步说,书中的推理有没有让读者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很遗憾,在这两本书中都很难看到如此“吸引人”的推理。在《白夜行》中,随着叙事的展开,读者最晚在本书的中段就可以发现,所有一切的恶行,或者黑暗的漩涡中心,显而易见的指向桐原和西本这一对互利共生的“枪虾与虾虎”。也就是说,本书其实早早的就丧失了推理小说所必不可少的悬疑性质。这一点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要好一点,但只要读者注意留心犯案时间和不在场证明时间的漏洞,也就不难大致猜到结局。作者在书中预留的伏笔也太过明显,即使是像笔者这样粗心的读者都能大致的一一对应起来。但对推理小说的另一个要求,逻辑和事实的严密性,东野圭吾确实做的无可挑剔,绝不会像古龙一样,用一些极为中二的对白,写一些令人啼笑皆非,漏洞百出的武侠“探案”故事。

当然,笔者无意否定东野圭吾一流的文笔,确实是要远远强过一般作家,他的这两部作品,也显然算是优秀的了。但具体“优秀”到哪个程度,在笔者看来,也许只是优秀作家中的“一般水平”。正如村上春树年年陪跑但年年拿不到诺奖一样,在那个水准上,要求的不只是优秀,而是要求各方面的超卓,至少这两本书,还达不到那种要求。

写在最后

有人说,看完东野圭吾的作品,“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心潮澎湃不能自已”。但老实说,除了石神最后的自首,本人始终情绪稳定,没有受到任何“冲击”。但在看狄更斯描述普通人平平常常的生活,看陀思妥耶夫斯基描述穷苦人的自白时,那种明明很平常的情节,却往往能带来某种无法言喻的深刻的心灵冲击。就这方面而言,东野和真正的大师显然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还有一点必须要提,什么才能算是真正对人性的深刻洞见?绝不是望文生义的“深渊”一般的人性黑暗和恶,而是人性之崇高和升腾,关于这点,请参看我们此前的文章:论崇高的审美和迷失,从托尔金的另一部作品谈起,在此不再赘述。

东野圭吾:被高估的“人性大师”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