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大明在辽东边墙外的女真羁縻卫——建州左卫中,左卫指挥使觉昌安的第四子塔克世得到了他的长子——其妻喜塔腊氏诞育了一个男婴,觉昌安为孙子起名为“努尔哈赤”;这就是五十七年后,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大明在辽东边墙外的女真羁縻卫——建州左卫中,左卫指挥使觉昌安的第四子塔克世得到了他的长子——其妻喜塔腊氏诞育了一个男婴,觉昌安为孙子起名为“努尔哈赤”;这就是五十七年后,在辽东建立了清朝前身——“后金”政权的清太祖(追尊)努尔哈赤。
辽东地区的女真部落起源于元中期的“辽东女真五万户府”(更远则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的靺鞨诸部以及渤海国)。大明立国后,“辽东女真五万户府”中的斡朵里和胡里改部一同归附了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胡里改部首领阿哈出以藩属的名义前往京师(南京)向大明行朝贡礼。明成祖封阿哈出为指挥使,赐名李思诚。永乐二年(1404),明成祖派钦差到胡里改部所在地,设立建州卫(今吉林省和龙县)。
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再派钦差前往辽东,招抚女真各部,其中斡朵里部首领挥厚之子蒙哥帖木儿得到明使的安抚后,也亲自赶赴京师,入朝纳贡。明成祖授蒙哥帖木儿为建州卫指挥使(不掌印)。永乐十年(或十四年),大明将原建州卫分为新建州卫及建州左卫,以蒙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以阿哈出之子李显忠为建州卫指挥使,各掌一卫。正统七年(1442年),建州左卫内又分出建州右卫,由蒙哥帖木儿的同母弟凡察统领。至此,辽东女真建州三卫全部设立。
自蒙哥帖木儿就任建州左卫指挥使以来,建州左卫历经蒙哥帖木儿——董山(蒙哥帖木儿之子)——脱罗(董山之子)——福满(脱罗之侄、董山第三子锡宝齐篇古之子)等四任指挥使。嘉靖后期时(大约1550年左右),福满去世,他的第三子索长阿、第四子觉昌安先后承袭建州左卫指挥使,努尔哈赤就是觉昌安的次孙。
大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辽东总兵李成梁为了将势力逐渐膨胀的建州右卫首领阿台消灭在初建期,于是发兵攻打建州右卫,包围了右卫的古勒城与沙济城。阿台之妻是觉昌安的女儿(或者孙女),为了救出女儿,觉昌安带着第三子塔克世在明军围城前夕冒险进入古勒城,首先想劝女婿(或者孙女婿)阿台投降,实在不行也要把女儿带出城。可明军向导、女真图伦城城主尼堪外兰和觉昌安有私仇、又觊觎建州左卫的地盘,便想要借明军的刀除掉觉昌安和塔克世、使建州左卫群龙无首,自己好趁机夺取建州左卫的统治权。
于是,尼堪外兰挑唆明军立即攻城,又到处渲染明军发布了“杀阿台者,封古勒城主”的假消息,导致古勒城内大乱,明军也顺势发动进攻,一举击破古勒城。混战中,阿台和建州右卫民众被杀二千多人,入城劝降的觉昌安和塔克世也在混乱中被分不清敌我的明军误杀。
当时,努尔哈赤年满二十五岁,已经在六年前和父亲分家,单独生活;得知父祖都被明军误杀的消息后,愤慨不已的努尔哈赤向明军质问,并要求做出解释。李成梁内心有愧,于是将觉昌安和塔克世的遗体交还努尔哈赤,同时给他三十道敕书(用来进行朝贡贸易)、三十匹马,将建州左卫指挥使的官职交由努尔哈赤承袭、还给他加授“龙虎将军”的官阶(武职正二品)。这是努尔哈赤创立“后金”政权的开端。
努尔哈赤因祸得福,凭借祖父和父亲被误杀后所得到的补偿和遗留的官职,正式开始了创建基业的进程。觉昌安和塔克世去世后,给努尔哈赤留下了十三副甲胄,他就以此为基础,开始了他统一辽东建州女真、乃至其他女真部落的过程。
承继祖先留下来的官职和势力范围后,努尔哈赤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就先后消灭了同属建州女真的苏克苏浒部、哲陈部、完颜部,并接受了苏完部、董鄂部、雅尔古部的归附,统一了建州女真三卫(世仇、图伦城城主尼堪外兰第一个被消灭)。
然后,努尔哈赤又用了近三十年时间,将和建州女真并立的海西女真哈达部、辉发部、乌拉部全部消灭(或者降服);东海女真(即野人女真)渥集部、瓦尔喀部和库尔喀部也先后归顺努尔哈赤(或被吞并)。至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辽东绝大部分地盘都被努尔哈赤的建州所占据(仅海西女真叶赫部尚存),而努尔哈赤的称谓也从“建州左卫指挥使、龙虎将军”逐渐提升为“聪睿贝勒”、“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建州等处地方国王”;和建州关系比较接近的漠南科尔沁蒙古也给他奉上尊号为“昆都伦汗”。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和三十二年前起兵时相比,努尔哈赤的统治范围、统辖的人口、指挥的军队都是当年起兵初期的上百倍还不止,建州女真兵强马壮、地广民稠,再使用之前部落时期的管理手段来统辖如此众多的土地、子民、军队,已经完全不合适,急需建立新的统治方式、统治机构,以更好地治理这空前广阔的领地。于是,努尔哈赤在这一年把建州之前已经建立的、以固山、甲喇、牛录三级社会组织为基础的统治模式加以重新调整,并改造为八个旗(固山),以自己的子侄为“旗主、小旗主”,统一管理指挥所有的建州军民百姓,这就是日后清朝“八旗制度”的源头。
到了这个时候,努尔哈赤觉得“建州等处地方国王”,和科尔沁蒙古所上的“昆都伦汗”尊号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真实地位。于是,大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宾县老城)正式称汗,自号“覆育列国英明汗”,建国号“大金”(后金),改元“天命”,正式和大明朝分庭抗礼。这标志着努尔哈赤从此不再是大明的藩属,已经和大明皇帝、蒙古察哈尔大汗一样,是政权的最高统治者、而非之前“建州左卫”的首领(实际上,大明不会承认努尔哈赤的后金国,蒙古林丹汗也对他所建立的后金极度蔑视,不过,最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努尔哈赤称汗后,和大明展开了多次交锋,并攻取了辽东大片土地,将后金国都先后迁往辽阳、沈阳。大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被明军击败,八月,努尔哈赤因病在太子河下游的叆鸡堡(今沈阳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驾崩,年六十八。
努尔哈赤驾崩后,经过一番内部博弈和利益分配,他的第八子洪太(珲台吉、也就是皇太极)最终承袭了后金汗位,成为后金第二代“大汗”,并改明年为天聪元年。
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时,一直没有称皇帝,而是称大汗,所以皇太极继位后,并没有追谥努尔哈赤为“皇帝”,同时后金建国之初、诸事草创,礼仪制度不全,努尔哈赤也没有在去世后被追尊谥号,后金国人多以“老汗王”来称呼他,后金高层贵族则称呼他为“英明汗”。大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生母叶赫那拉氏(孝慈高皇后)的灵柩一起下葬于福陵(今沈阳东陵)。
爱新觉罗·皇太极
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后金大汗皇太极平定了蒙古察哈尔部,察哈尔林丹汗的嫡妻囊囊和儿子额哲在走投无路之下,只得归降了后金,并将北元的“传国玉玺”交给皇太极。于是,皇太极以此为吉兆,在当年十月间把族名由女真改称“满洲”,以示“覆盖列国”的意思。
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1635)十二月,后金文武群臣及宗室大臣以“察哈尔降服”、“传国玉玺来归”为由,请大汗“早正大号、以安天下”,就是劝皇太极称帝;同时后金的外藩:蒙古科尔沁、喀尔喀、土默特等部首领也纷纷上表,请皇太极早登大位、改定尊号。明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正月,皇太极在征询了汉官、儒臣们的意见后,正式决定登基称帝、并改元、改定国号。
明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后金大汗皇太极在盛京(沈阳)郊外筑造祭坛,举行了祭天仪式,向上天祷告自己已经在群臣的拥戴下“即天子位”,正式改称皇帝。称帝后,皇太极将国号从“大金”改为“大清”,改当年为崇德元年,接受了群臣所尊奉的“宽温仁圣皇帝”尊号,这就是清朝实际上的开国皇帝——清太宗。
清太宗登基后,按照中原王朝的制度,追尊历代先祖为皇帝,其中清朝的始祖、建州左卫的第一任指挥使、清太宗的六世祖蒙哥帖木儿被尊为“肇祖原皇帝”,改名“孟特穆”;高祖福满被尊为“兴祖直皇帝”,曾祖觉昌安被尊为“景祖翼皇帝”,祖父塔克世被尊为“显祖宣皇帝”。而清朝社稷基业的实际开创者、国家政权的实际创造者、清太宗的父亲、后金第一任大汗努尔哈赤,则被追尊为“广运圣德仁孝武皇帝”,尊上庙号为“太祖”。
就这样,生前一天皇帝都没有当过的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因为儿子的称帝、更定国号原因,在去世十年后,被追尊为“大清太祖武皇帝”,享受到了“开国皇帝”的待遇(虽然清朝实际上是由他的儿子皇太极建立的,不过清朝源自后金,所以努尔哈赤清朝开国皇帝的称呼,勉强也算正确)。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崇德六年(1642年),清太宗觉得“广运圣德仁孝武皇帝”的谥号还不足以颂扬、概括父亲努尔哈赤的一生,于是又给他追加谥号,尊称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
康熙元年(1662年),努尔哈赤的曾孙康熙帝再次给他加谥,并将谥号主称由“武”改为“高”,改定后的谥号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这也是中华历代皇帝谥号中,字数最多的一位。努尔哈赤“大清太祖高皇帝”的身份,可以确认无误。
需要注意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汗号“覆育列国英明汗”,以及蒙古藩属所上的尊号“昆都伦汗”,都不是正统的、列入“大清会典”的(皇帝)蒙古汗号,不属于(清朝皇帝的)正式尊号。而从皇太极开始,后世历代清朝皇帝,在登基时,都会由蒙古各部正式奉上汗号,表示他们是全蒙古诸部的最高统治者、和彰显其作为全蒙古大汗的权力和威严,其汗号如下:清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皇太极)——博格达彻辰汗;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顺治帝(福临)——额耶尔札萨克汗;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康熙帝(玄烨)——恩赫阿木古朗汗;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雍正帝(胤禛)——纳伊拉尔图托布汗;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乾隆帝(弘历)——腾格里特古格奇汗;清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嘉庆帝(颙琰)——萨伊什雅尔图伊鲁格尔图汗;清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道光帝(旻宁)——托尔格勒特汗;清文宗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咸丰帝(奕詝)——图格莫尔额尔伯特汗;清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同治帝(载淳)——布伦札萨克汗;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光绪帝(载湉)——巴达古尔特托尔汗;宣统帝(溥仪)——哈瓦图猷斯汗。
这些清朝皇帝的汗号,都是在他们登基时,由内外藩蒙古诸部(盟、旗)汗、札萨克亲王、郡王们共同上疏、请上尊号、奉为全蒙古的大汗的,以示“大清皇帝兼领蒙古大汗”,满蒙合为一体的意思。
而清太祖努尔哈赤却因为在后金大汗位上时,还没有完全降服蒙古各部(仅仅和科尔沁部联姻而已),所以没有得到蒙古汗号(指蒙古诸部都尊奉的汗号,科尔沁部所上的“昆都伦汗”称号不算)。之后清太宗皇太极平定察哈尔部,得到漠南蒙古的归顺,在称帝时被蒙古诸部尊为“博格达彻辰汗”,但他追尊父亲努尔哈赤为“广运圣德仁孝武皇帝”的时候,却忘记了让蒙古诸部再追上一道奏疏,请追尊“太祖”蒙古汗号,所以就造成了努尔哈赤身后一直没有能够得到“蒙古大汗”称号的结果。在皇太极驾崩后,后世皇帝也不敢越过太宗的当年制度,给太祖追尊蒙古汗号。就这样,正统的清朝十二代皇帝中,只有清太祖努尔哈赤没有蒙古汗号,从这一点上来说,清太祖努尔哈赤和他的后世子孙们,在尊号上还是有差距和不足的。
小编为大家分享保卫萝卜4周赛3 12怎么过 保卫萝卜4周赛3 12攻略相关内容,保卫萝卜4周...
从后面进跟从前进有什么区别,大部分男生喜欢从后面进,后入式是他们的最爱,下面就来看...
小编为大家分享金铲铲之战宗秘蛮王阵容怎么样-金铲铲之战宗秘蛮王阵容出装分享相关内容,...
为你提供关于无尽的拉格朗日的信息,无尽的拉格朗日是款以星际争霸作为主要玩法的游戏,...
а中文在线天堂最新版!今日为大家带来的а中文在线天堂最新版是内容影片都格外精彩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