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文盲皇帝,一生写了2首诗,力压乾隆4万首,很多人都背过

发布时间:2023-03-06 11:33:57 发布人:hao168

我们古代的诗词,是一项十分有艺术内涵的文化项目,在数千年当中,无数古诗流传了下来,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有意思的是,过去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也往往会扮演吟风弄月的文人演技客形象,生长于皇宫的他们,绝大

我们古代的诗词,是一项十分有艺术内涵的文化项目,在数千年当中,无数古诗流传了下来,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有意思的是,过去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也往往会扮演吟风弄月的文人演技客形象,生长于皇宫的他们,绝大多数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此雅兴就不足为奇了,宋徽宗,南唐后主的诗词都能算的上很有名气,而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以及武则天也有不少佳作流传下来。

但是真正称得上是写诗的劳模,应该算得上是乾隆了,他的一生中写下了4万多首诗,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果乾隆从15岁开始写,一直到他87岁离世,那么一天下来也要写1.52首,而唐代收录的《全唐诗》一共4.8万首,乾隆几乎以一个人,就匹敌了诗文化最为丰富的唐朝。然而让人遗憾的事情在于,乾隆的诗文保存下来,仅仅是因为他是皇帝而已,就其诗文本身而言,并无太多营养。

比如这一首《黄瓜》:菜盘佳品最燕京,二月尝新岂定评。压架缀篱偏有致,田家风景绘真情。乾隆毕竟出身富贵,又是天下帝王,很少体会过民间疾苦,因此他写的东西,要么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打油诗,又或者是言之无物,故作情深,缺乏共鸣,不出名也就可以理解了。

而接下来有一个帝王,却足以让乾隆嫉妒,那就是被称为文盲皇帝的刘邦,他一生仅仅写了2首诗,却个个成为了千古绝唱,力压乾隆的四万首,如今很多人也背诵过这两首诗词。了解刘邦过去的人都知道,刘邦早年和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不是刘太公是个土财主,恐怕已经上街要饭了,然而他到了中年以后,却如同突然开窍一般,起兵反秦,然后夺取了天下。

在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因为其英勇善战,刘备决定亲自出征,最终大败英布,在得胜归来的路途上,志得意满的他在一次宴会上,一面击筑、一面唱地即兴创作了这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诗歌虽然未能遵循古法,只有短短三句,但是却抒发了自己豪迈壮志在身材的气概,让人感到敬佩。

而第二首诗鸿鹄歌的意境又要远远不同,公元202年,刘邦称帝之后,在立储君问题上产生了犹豫,他十分宠爱爱妾戚夫人和其子刘如意,而戚夫人也趁机劝说刘邦,立下刘如意为太子,然而嫡长子刘盈为正妻吕后所生,并无大过,而且群臣也十分支持刘盈作为太子。戚夫人知道,如果刘如意不能为太子,那么等到刘邦伤后,自己母子肯定会面临十分悲惨的结局吗,因此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她依然哭着请求刘邦再次多多考虑。

而刘邦也只好安慰她:““为我兹舞,吾为若楚歌。”于是这首悲伤的鸿鹄歌也就诞生了:“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其实说刘邦是文盲皇帝,应该也是错误的,从刘邦过去的经历来看,他的文化水平确实算不上太高,但是多少还是学了些东西,不至于斗大字不识一升,毕竟刘邦曾经当过负责方圆十里治安的亭长,而亭长可是要熟背大秦律的,刘邦不识字怎么可能获得这个官职呢?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