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清缅战争后清朝和缅甸为议降问题交涉十多年

发布时间:2023-03-22 17:36:39 发布人:hao168

在缅甸有一则古老的传说:远古时代有个龙公主,她与太阳神相爱,生下三个蛋,其中一个蛋孵出了女孩,后来嫁给中国皇帝;第二个蛋孵出了男孩,做了缅甸国——骠苴低;第三个蛋碎裂成宝石。因此,缅甸人称中国人为“胞

在缅甸有一则古老的传说:远古时代有个龙公主,她与太阳神相爱,生下三个蛋,其中一个蛋孵出了女孩,后来嫁给中国皇帝;第二个蛋孵出了男孩,做了缅甸国——骠苴低;第三个蛋碎裂成宝石。

因此,缅甸人称中国人为“胞波”(一母所生的同胞)。这传说反映了中国与缅甸关系的久远和密切。

与缅甸的渊源和边境纠纷

到清代,中缅关系出现曲折,在乾隆朝时期发生了多次边境战事,关系时断时续,战后才建立起政治上的隶属关系。

顺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清军进入昆明,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出逃,当朱由榔和护驾的200名南明军逃至缅甸边境时,缅甸官员要求南明军队放下随身携带的武器,方准入缅甸境内。

朱由榔被迫同意这一要求。顺治十八年(1661年)八月,平西王吴三桂和征西将军爱星阿奉命率兵10万赴缅甸捉拿朱由榔。是年十二月抵达距缅甸首都阿瓦城仅60里的旧晚坡。缅甸派出使节表示愿意缚献朱由榔,要求清军退兵。于是,朱由榔被绑赴清军大营,清军撤出缅甸。

乾隆十五年(1750年),缅甸国王莽达拉向清朝具表,“愿充外藩,备物致贡”,高宗接受了这一要求。乾隆十六年(1751年)六月,缅甸贡使到达,高宗亲自接见,此后缅甸与清朝建立了正式的朝贡关系。

高宗又考虑到中缅边事的复杂性,刘藻未必能办好,决定调久任陕甘,熟谙筹办军需事务的杨应琚出任云贵总督,而调刘藻任湖广总督。正如高宗所料,刘藻不仅“未娴军旅”,而且还谎报军情。参军何琼诏奉命率兵800人前赴整控江防堵缅军时,轻敌思想严重,全然没把军事重务放在心上,“乃将兵器捆载行装,将弁等徒手散行,遇贼冲击,败溃奔逃”,刘藻却谎称打了胜仗,何琼诏是败逃回营,刘藻却谎报其阵亡。高宗了解实情后十分生气,又将刘藻调任湖北巡抚,不久又将其革职,留滇效力。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三月,参将彭雄楚收复猛笼、猛混,楚姚镇总兵华封收复猛遮。至此,被缅兵占领的地区均已收复。接着,清军又攻占孟艮、整欠、猛勇,正值此时“瘴疠大作”,缅兵不得不退。恰在此时,新任云贵总督杨应琚到达普洱,他立即奏报捷讯。高宗闻报大喜,立即下令蠲免十三土司当年的赋税和旧欠。

杨应琚自普洱回到省城,商讨下一步安排。在腾越副将赵宏榜等人的建议下,是年六月杨应琚多次奏请乘胜追击,出兵缅甸,并称他已发兵3000人到木邦境内驻扎。接此奏报,高宗“深为嘉悦”,将征缅事宜交杨应琚全权处理。

第一次征缅战争的惨败

杨应琚出征缅甸之初,缅甸也在积极备战,调兵数万,分四路迎击清军。蛮暮的新街位于铁壁关外,本为互市之所,居缅甸要冲,杨应据派兵驻扎那里。九月二十日,缅兵数千人乘船突至,并登岸攻栅,清兵奋力抵抗无效,溃逃至铁壁关。

杨应琚闻警,十一月派永北镇总兵朱仑进攻楞木,不克,乃驻兵铁壁关。缅兵4万人来攻,清兵迎战相持数日。守将李时升告急,杨应琚不理,却以楞木大捷入告。缅兵转而攻占了万仞关、铜壁关(今云南省境)。

十二月,缅兵渡江转攻户撒,后见清兵增援就稍稍后撤,杨应琚又立即以户撒大捷奏闻。是月,缅兵已入云南陇川,派人假称乞降,杨应琚许之,缅兵乘机占据陇川,杨应琚“仍以克捷奏闻”。直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高宗根据赴云南的福灵安的奏报,才知道杨应琚前此所奏“悉属虚报”;楞木大捷、户撒大捷均属虚假,并无其事。

出征缅甸的军事计划经过杨应琚的事件,理应重新审定,然而高宗被过去的战功冲昏了头脑,坚持既定方针,致使一错再错,一败再败。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高宗任命明瑞接任云贵总督。明瑞到任后,总结了杨应琚分别守御隘口,分散兵力的教训。提出适当减少守隘官兵,以便集中兵力,高宗同意其计划。

八月底,集结完毕,约2.2万人(其中满洲八旗兵3000人)。九月,明瑞出师,兵分两路:一路由明瑞、观音保率军,由木邦进攻锡箔;另一路由参赞额尔景额率军,由老官屯进取猛密,约定会师阿瓦。

九月二十四日发兵时,恰逢大雨,连续昼夜未停。明瑞一路1.2万人抵达锡箔江,结浮桥以渡,进攻蛮结。此时缅兵已在蛮结立16栅以拒。清军破其4栅后,其余12栅皆遁。领兵大臣观音保以“出师时已失军装,今军器日见其少,粮饷不足,恐难深入”为由,建议返回木邦,整旅再进。明瑞不听,坚持进军阿瓦。当清军行至距阿瓦70里的象孔时,因无军粮,无法再进。当得知猛笼有粮,就转攻猛笼,攻占后,才解决了军粮不足的困难。

由额尔景额率领的另一路,原计划由老官屯进攻猛密,但至老官屯就受,缅兵已在那甲设立木栅,清军不得不久屯坚栅之下,人亦多患疾病。十二月,统帅额尔景额“幽恚以死”,其弟额尔登额代其职。此路9000名清军久攻老官屯不下,又得不到明瑞一路的消息,当接到清廷令其前往支援明瑞的指令后,就仓促撤兵。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春,明瑞决定取道大山土司还师。猛笼粮食虽多,但缺少运粮的牛马,“人携数升,余皆火之”。清军开始返师,缅兵就紧追不舍。清军虽然在蛮化山取得了歼灭缅兵2000人的胜利,但是当清军到达波龙厂时,缅甸已增兵追至。

特别是缅甸派另一路军攻占了木邦,切断了清军的退路,形成了四五万缅军两路夹击明瑞所率清军的形势。明瑞当即命达兴阿、木进忠率军乘夜突围,他与观音保率数百亲兵进行血战,抵御缅兵的进攻。自晨至晚,且战且退,观音保和明瑞均自杀身亡。此次征缅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征缅的无疾而终

明瑞败死之讯传来,高宗对损兵折将的第一个反应,认为当年暂停进兵是错失良机。征缅失败的原因是由于自己轻敌,所派出的是兵不敷用,将不得人。他并没有从中吸取失败的根本性教训,仍然主张出征缅甸。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正月,决定“今岁必须大举进兵”。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调整统帅,像明瑞这样的得力将领也遭失败,选将应更慎重。经过长时间思考之后,高宗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正月才最后决定任命大学士傅恒为征缅经略,阿里衮、阿桂为副将军,明德为云贵总督。

第二,调集人马。自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二月“暂停进兵”至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七月再次发动征缅战争,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高宗一直在调集各路人马入滇,约八旗兵9000人,索伦兵3000人,福建水师3000人,瓦寺土兵2000人,厄鲁特兵1000人,共1.8万人,加上云南兵1.6万人、川兵7000人、贵州兵4000余,共4万余人,备有马骡6万余匹。

第三,反对议降。暂停进兵命令下达后缅甸表示愿意议降,但遭高宗拒绝。

第四,采取防瘴措施。命两广总督采购阿魏等防瘴药材3000斤。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二月,傅恒赴任,三月到达昆明,又经过4个月的紧张准备,七月征缅大军出发。这次出征兵分两路:主力由傅恒统帅9300人从戛鸠江渡河,经猛拱、猛养攻木疏,再攻阿瓦;偏师由副将军阿里衮、阿桂率领7300人由猛密夹江而上,前往蛮暮;副都统明亮、水师提督叶相德率水师3000人由水路往蛮暮,并留兵驻守各驿站及宛顶、普洱。清军主力经猛拱、猛养,历2000余里,皆兵不血刃而下,但途中多遇雨,山高路滑,兵往往枵腹宿于上淋下湿之中,多得疾病。

偏师统帅阿里衮生病,由阿桂指挥,由蛮暮江出大金江,缅兵拒守江口,被击败。十月,傅恒、阿桂两路会师蛮暮,然傅恒亦得病于军中。此时缅军由防御转为进攻,会战于新街,清军获胜,并决定乘胜攻打老官屯。老官屯的缅军守御甚备,清军受阻十余日不得进,用炮轰,用火攻,挖地道,用炸药炸,皆不能破。傅恒命阿里衮率战舰列于江上,断其粮械,缅军遂惧乞降。

傅恒亦因士兵多染瘴,日有死亡,仅存军1.3万余人,只好受降并上报朝廷。高宗得报,立即下令,将“现在暂退,明年再行进兵之旨宣示于众”。清军在副将军阿桂的主持下,撤回永昌屯驻。此次征缅至此宣告结束。

漫长的交涉与关系正常化

清朝与缅甸的关系并未就此正常化。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月,缅甸未奉表入贡即要求通商,高宗未允:“尔贡表一日不至,内地贸易一日不通。”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缅甸来文表示:“情愿送还内地之人,输诚纳贡,恳请开门。”高宗即派阿桂前往云南办理受降事宜。此次议降交涉并不顺利,竟长达11年之久。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缅甸表示“遵照古礼进表纳贡”。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宗在承德接见缅甸使节,确定缅甸十年一贡,并敕封孟云为缅甸国王。自此朝贡往来不断,中缅关系走向正常化。高宗以征缅战争的胜利,列为他的“十全武功”之一。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