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7岁的王光美找到剧组,托人给俄罗斯长孙带500美元

发布时间:2023-03-23 09:40:43 发布人:hao168

来人是位七旬老人,她虽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气质高洁到远超普通人,谈吐更是大方从容,举手投足间透着不凡。这位气质出众的老奶奶正是王光美,刘胡服的遗孀。只见老人从怀中掏出500美元现金,直接交到黄征手里

来人是位七旬老人,她虽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气质高洁到远超普通人,谈吐更是大方从容,举手投足间透着不凡。

这位气质出众的老奶奶正是王光美,刘胡服的遗孀。

只见老人从怀中掏出500美元现金,直接交到黄征手里,并嘱托说:“一定要帮我送到!顺便带话给他们,请回家看看 !”

黄征诚惶诚恐,赶紧接过钱郑重地答应了老人。

500美元放在20多年前,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足以改善一家人的生活。那么,王光美为何不将这些钱留着,她究竟要将这些钱送到哪里?

当初,若非刘胡服送一对子女去苏联读书,也不会出现这么一段异国情缘...

1.阿廖沙之父刘允斌,苦难的红色后人

1939年,13岁的刘允斌与妹妹刘爱琴一起告别父亲踏上苏联,进入莫斯科的一所国际儿童学院读书。

兄妹俩在到达苏联前,也是都苦孩子出身。1925年,红区刚刚起步,刘允斌刚出生时,刘氏夫妇因为工作需要,只能将襁褓中儿子送给老家亲戚刘云庭照看。

但兵荒马乱的时代,老家人早就饿得吃不上饭,为此,小小的刘允斌吃了很多苦。他为了吃口饱饭,只能卖力在老家干活,每当天蒙蒙亮,幼小的他便爬起来放牛,直到很晚的时候才能摸着黑回到家。

没有父母的当后盾,在老家的刘允斌过得很不习惯。好不容易挨到13岁时,他这才见到了亲生父亲,也头一次见到妹妹刘爱琴。彼时,妹妹也刚从武汉被接过来。

13岁的刘允斌,已经是半大孩子,可他和妹妹没上过一天学,这让作为父亲的很是惭愧,他立马将这对子女送去延安保育小学。一年以后,在组织的安排下,刘允斌兄妹又被送去苏联留学,他们正式就读于莫尼诺国际小学。

离别时,父亲郑重地说了一句话:“你们此去苏联,最重要任务的就是读书!”而刘允斌也将这句话记了长时间。

这次异国之行让刘允斌兄妹俩欣喜若狂,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校园,在那里,刘允斌兄妹于期待中,正式开启了在苏联读书的日子。

当时的世界并不太平,苏联正饱受战乱之苦,所以兄妹俩并不是永远无忧无虑,苏德战争爆发后儿童学院受到影响,他们还吃过一段时间的黑面包片。

但无论战争进行得怎么样,双耳不闻窗外事的刘允斌兄妹俩只一心读书,从不敢怠慢学业。

几年后,刘允斌考上莫斯科钢铁学院,1946年他又听从父亲的建议,考到化学系学习核放射。

也就是这次转行,让他遇到了苏联妻子马拉费拉托娃。在异国他乡,这对年轻男女互生情愫,走在一起。

2.父母婚姻短暂,阿廖沙只与爷爷见过一面

1950年,刘允斌在考上化学研究生后,与恋人马拉正式结婚。得知儿子在苏联成家的消息后,刘氏夫妻十分高兴,他们俩热情邀请马拉回国做客。

这是马拉第一次来到中国,她对中国充满好感。

年轻的她以为,自己能与中国丈夫长相厮守下去,绝对是一种幸福。

可谁能想到五年以后,夫妻俩分道扬镳。他们的分离并不是感情破灭,而是丈夫准备回国搞建设。

马拉心思敏锐,她知道虽然丈夫一直在苏联生活,但是他的心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如今正赶上国家建设的召唤,意气风发的丈夫唯有辞别妻儿回国建设。

临走时,刘允斌询问马拉的意见,是否愿意跟自己回中国。但是马拉摇头拒绝,她不愿意去异国他乡生活。于是,夫妻二人只能无奈告别彼此。

当丈夫离开后,马拉狠狠哭了一场,之后她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在苏联生活。

1959年,马拉孤身前去中国,与丈夫正式离婚,结束了这段无望的婚姻。离婚后,马拉彻底成了单身母亲。

1960年,孤身带娃的马拉怎么也没想到,公公竟然专程前来看望自己和孩子,她在意外之余又相当感动,难得公公还记得自己。

多年未见,公公那么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而这次见面中,五岁的阿廖沙和八岁的索尼亚第一次见到爷爷。

只见,公公将两个孩子揽在怀里一脸慈爱,临走时,他将阿廖沙紧紧抱住,亲了亲他稚嫩的脸颊。

懵懂的阿廖沙虽然表现得很害羞,但那一天他笑得十分开心。直到多年以后,他回想起自己与爷爷见面的场景时,依旧意犹未尽。

3.母亲被监控,父亲失联二十余年

可这次见面以后,随着时局变化,马拉与两个孩子的生活逐渐艰难化。她们被人密切监控起来,大大小小的监控器安插在他们房子的周围,马拉出门买菜时,身边都会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可疑人。

这样紧张的生活,让马拉在很长的时间里都精神高度紧张,她为了保卫孩子们的安全,索性带着孩子们去父母家居住。

就在他们在苏联艰难生活时,远在国内的刘允斌也遇到了人生难题。他由于受到不公的待遇,被下放到农场劳动,这被远远离了他建设祖国的梦想。

在万念俱灰之际,他于1967年的某个凌晨,独自走向铁轨,用自己的方式了断一生。

关于丈夫的这些悲惨经历,远在苏联的马拉并不知情。尽管与刘永斌早已离婚,但是马拉依旧牵挂着自己的丈夫,她无时无刻都在等待来自中国的来信。

当时两国通信早已中断往来,所以马拉一家关于刘允斌仅有信息,都来自刘爱琴。可自从刘爱琴回国以后,他们再也无法收到关于刘允斌的任何信息。

在与父亲失联的那些年里,阿廖沙和姐姐索尼亚快速成长,而他们有关父亲的所有回忆,都是靠着母亲的只言片语拼凑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阿廖沙继承了刘家优秀的基因,他长大后不仅顺利进入航天部门工作,而且升任为中校。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阿廖沙越来越渴望去中国,他看看自己的第二故乡,也想去看看父亲的近况,询问他这些年过得好不好,是否有没有想念他们母子?可遗憾的是,由于时态关系,他的回国探亲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消息是姑姑刘爱琴带来的,当刘爱琴将这一噩耗告诉马托三人时,已是晚年的马拉老泪纵横,盼了二十多年后,盼来的却是丈夫的噩耗。

让马拉感动的是,原来这几十年里,刘家人也从来没有忘记他们。尤其是小姑子刘爱琴,这么多年,她带着对三位异国亲人的关怀,总是不计其烦地打听他们的下落。

那些年里,刘爱琴花了很多精力,她专程托留在苏联的朋友打听,自己去相关部门进行查询,都希望能够找到母子三人的消息,可每一次都失望而归。

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苏联时代的逐渐结束,刘爱琴这才查询到嫂子和侄儿们的下落。欣喜若狂的她立马坐飞机来到苏联,看望自己留在苏联的亲人。

4.姑姑倾情助力,阿廖沙终回国团聚

母亲离开后,剩下的路只能靠索妮娅和阿廖沙独自走了。

阿廖乡是个中国迷,他在与姑姑重新取得联系以后,内心非常激动。

为此,姑侄俩总是互通电话和信件,阿廖沙在信中将这那些年里母亲的遭遇全部写下寄给姑姑,而刘爱琴看到侄子寄来的信以后,总是哭一阵笑一阵,场面甚是感人。

阿廖沙敬重姑姑,也十分感激姑姑,要不是这些年姑姑的悉心寻找,估计他绝对不会得知国内亲人的下落。

在与姑姑刘爱琴的通信往来中,阿廖沙对中国心神向往,他希望能回到中国看看,也期待与国内亲人团聚。

可奈何阿廖沙的身份背景十分特殊,他又是苏联军官,所以他回中国探亲的请求并没有获得当地同意,于是阿廖沙只能将这个计划无限拖延。

1998年,苏联时代早已过去。也就是这一年,央视计划重走刘胡服之路,开拍一部有关他的纪录片。

77岁的王光美得知这一消息后立马找到剧组,塞给工作人员黄征500美元,让他转交给在苏联的阿廖沙姐弟,并带话让他们回家看看。

当工作人员将这500美元郑重交给阿廖沙时,已是不惑之年的姐弟俩泪眼婆娑,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的亲人依旧惦记着他们。

握着这些美元,阿廖沙回中国的愿望更加强烈。考虑到身份限制,他于2000年先派妻子冬妮娅回国探亲。

为了迎接这位苏联家人,刘家人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迎接仪式。在宴会上,白发苍苍的王光美更是高兴到几欲落泪,她知道,如今孙媳妇都能顺利回国探亲,看来距离孙子阿廖沙回国已然不远。

王光美的预料没错,三年以后,阿廖沙正式带着妻子回国探亲。

这次回国让刘家人更是欣喜沸腾,大家迎接着这位从未谋面的异国亲人,纷纷握着他的手说了很久。

在此之前,阿廖沙与刘家人并没见过面,但他明显感觉到留在骨子里相同的刘氏血液,让他们的命运早已紧紧相连。

聚会中,已经八旬高龄的王光美,亲切地握着孙子的手感慨说:“50年前。你母亲第一次来中国时,你们还在妈妈肚子里,如今我老了,你们也都这么大了。”

这一席话,让周围人无比唏嘘。

往事不可追,来者犹可忆。

这次探亲让阿廖沙夫妇印象深刻,直到回国很久,夫妻俩都激动到无法平静。

2008年,阿廖沙为了追随先祖脚步,带子女回中国定居。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