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留学苏联能歌善舞,可惜早年颠沛落下疾病,37岁才结婚

发布时间:2023-03-23 11:39:35 发布人:hao168

细看历史长河,动荡年代,往往豪杰多出。其中不难发现,欲为豪杰,必先承其重,因此有“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之说。我们的眼睛倾向看到的,是结果,是天

细看历史长河,动荡年代,往往豪杰多出。其中不难发现,欲为豪杰,必先承其重,因此有“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之说。

我们的眼睛倾向看到的,是结果,是天降大任后豪杰的伟业和美好生活,然而历史中的每一个个体,每一簇星火,是切切实实过完的一生,是由无数个难过、开心、欣喜、战战兢兢、自豪的瞬间组成的。

一、古来贤俊多坎坷

1923年,湖南省长沙市,一个男孩出生了,看着他,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眼里都是希冀,这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取名为毛岸青。此时,为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国民革命正在轰轰烈烈进行,全国掀起群众性革命高潮。

毛岸青5岁时,毛泽东参加了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后,前往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

之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忙得脚不点地,而杨开慧则留在长沙板仓,一边照顾好孩子,一边坚持地下革命工作。

地下革命工作危险丛生,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起“清党”“分共”,无数共产党人失去了生命。1930年10月,杨开慧在工作中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当时毛岸青在舅父母和外祖母家,逃过一难,虽然哥哥毛岸英也被捕,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决定“放长线,钓大鱼”,利用孩子们找出更多共产党员的踪迹,所以哥哥被允许保释。毛岸青和毛岸英得以一起在舅父母、外祖母家生活。

此时,长沙依然笼罩在白色恐怖下,人人自危。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得知杨开慧被捕,立即写信给毛岸英舅舅,这封信转手好几次才得以送达。

信中指出,孩子们在长沙并不安全,随时可能被拿来作为要挟毛泽东的筹码,也可能被反动派斩草除根,因此,希望大家合力将孩子尽快送到上海,上海已经安排了接应孩子的人。

当晚,一家人便紧急商议如何能让孩子安全抵达上海,局势紧张,需当断则断。最终,全家决定由舅妈李崇德带着两个孩子到上海。

只带了简单的行李,毛岸英改名为杨永福,毛岸青改名为杨永寿,最小的弟弟毛岸龙改名为杨永泰,三人都称呼舅妈为妈妈。

临行前,舅妈李崇德看着三个即将远行的孩子,心中百味杂陈。她将三个孩子带到杨开慧的墓前,让孩子们郑重行礼道别,告诉他们,他们的母亲为了国家、为了革命、为了他们做出了什么样的斗争和牺牲,他们的母亲有多了不起,可是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国难当头,孩子们也需早早成长起来才能生存,时代需要正直勇敢的年轻人,他们就是未来的希望。

1931年春节前,四人由长沙前往上海。交通不便利,李崇德便领着三个孩子不断步行;坐船的钱不够,只能买到最底层的统舱,便在角落里铺上铺盖,蜷缩着睡;冬日寒风凌冽,滴水成冰,三个孩子却吭也不吭声,防止引来警察和特务。

终于到了上海,毛泽民见到孩子们便忍不住眼泪,不住抚摸他们的头。将孩子送到,李崇德便要回长沙,孩子们却拉着李崇德哭着说:“妈妈,我不去呀!我要跟你回去呀!”

那时毛岸青只有8岁,哥哥毛岸英只比毛岸青大一岁,而毛岸龙才不到5岁。

8岁,放到今天,只是上一二年级的时候,8岁的孩子还只在妈妈怀里打转,可是毛岸青和哥哥弟弟们已经受足了生离死别之苦。

三个孩子在毛泽民的安排下进入了大同幼稚园。大同幼稚园是董健吾受党的任务建立起来,收养在上海的烈士遗孤和党的领导人子女的幼儿园,在大同幼稚园,孩子们受到了爱护和良好的教育。

然而,1931年夏天,负责经营大同幼稚园的同志们暴露了,有的被捕,有的不得不远走躲避逮捕。董健吾不得已暂时远走躲避,三个孩子过了一段流浪的生活。

“我除了没偷东西,没给有钱人当干儿子,别的都跟《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一样。睡马路呀,给人拖地板呀,从垃圾箱里找破烂呀,全干了。”毛岸英后来回忆起来,这样说。

当时毛岸青与毛岸英在上海外白渡桥,桥面陡,拉黄包车十分费力,两兄弟就帮着推黄包车,推上去就给一点钱。

然而,颠沛流离中,最小的弟弟毛岸龙却不见了。

二、金鳞岂是池中物

后来毛岸青和毛岸英便上街卖报。有一天晚上拿出挣的钱,却发现毛岸青手中有很多假币,一天的活白干了,加上本钱,还赔了很多。回想起来,便认定是外国水手给的假币。

当时的上海,外国人作威作福,耀武扬威,不把中国百姓当人看,每日上街,毛岸青看到的都是受苦受难的中国老百姓,不仅悲从心来,愤而跑到街上,在墙上写下了“打倒洋人”四个字,但毛岸青刚写完就被印度巡捕看到了,印度巡捕用力掌掴了毛岸青,毛岸青直接跌倒在地,头痛欲裂,之后便是一顿暴打。

等毛岸英赶来,将毛岸青背回家,请来医生,医治已经晚了,从此岸青落下了时不时便头痛和神志不清的毛病。

《觉醒年代》中的陈延年和陈乔年不愿接受父亲陈独秀的生活费,而对于毛岸青与毛岸英来说,流落在外,同样无依无靠。

这两对兄弟却都抱着远大的志向,不在凌辱中丧失自尊,不在痛苦中迷失自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使干着体力活,他们也会尽力学习,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到了1936年,毛岸青和毛岸英流浪五年后,生活终于迎来了转折。地下组织找到了二人,将二人转送往莫斯科,在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上学,这是共产国际专门为共产主义运动者设立的学校。

此时,二人依然用化名。老天不负有心人,在学校毛岸青努力学习,补足曾经落下的知识,在1945年考入莫斯科东方语言学院。

在莫斯科上学时,毛岸青依然牵挂着祖国,完成学业后,更是迫不及待想要回国。1946年,哥哥毛岸英回了国,更是让毛岸青迫不及待,次年春,毛岸青如愿回国。

即将回国时,毛岸青便和毛泽东通信,规划自己回国后的事宜。因毛岸青从小漂泊在外,青年时期更是在苏联度过,对农村不熟悉,他便主动说自己希望到农村锻炼,为土改做一份贡献。

毛岸青俄语比汉语的读写流利,也更习惯苏联的生活饮食习惯,刚到农村,不会用筷子,说话不流利,不习惯吃酸菜和冻豆腐,但是却一声不吭,自己慢慢适应。

不熟悉珠算的算法,就每天跟工作队的同志们联系,常常练着练着就忘了吃饭,晚上回去也勤加练习,最后成了工作队里用算盘统计最快最好的人。

闲下来的时候,毛岸青就用自己的才艺调动队伍里的气氛。毛岸青能歌善舞,在苏联也学过很多乐器,尤其擅长吹长笛。毛岸青在1948年加入了克山中学文艺队,参与慰问演出,和队员们欢快地唱歌跳舞,教同志们苏联的歌曲。

真正要下地干活的时候,毛岸青二话没有就和农民干同样的活,一起春播。春寒料峭,毛岸青就不断给大家讲故事,唠嗑,只要是毛岸青在的队伍,气氛必定其乐融融。

从1947年5月到1948年5月,毛岸青参与了一年时间的土改,当土改顺利结束,克山的黑土地焕发着生机,农民的脸上都是喜悦,一年中,毛岸青都是以“杨永寿”的名字与队员同吃同住,从未说过自己是领袖的孩子。

土改后,毛岸青便一心扑在研究工作上,在中宣部从事翻译工作,先后参加翻译了斯大林的著作,《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等书。

天妒英才,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因抗美援朝而牺牲,毛岸青没有了一直以来榜样一样的哥哥。

之后几年,被印度巡捕打伤,落下的困扰毛岸青的病根反复发作,毛岸青放下工作,遵从组织安排,先前往苏联治疗,后在大连疗养。

可能一生坎坷,老天终于肯给毛岸青一点怜悯,在疗养期间,他遇到了陪伴自己一生的伴侣——邵华。

三、此心安处是吾乡

1958年,毛岸青被接到大连市南山宾馆,由于治疗需要使用激素,毛岸青身体一下浮肿起来,面容憔悴,但与以前相同的是他那或忧郁或活力迸发的眼神。

两年后,毛岸英的岳母张文秋也到了大连疗养,带着正在北京大学上学的邵华顺便看望毛岸青。

邵华原名张少华,姐姐思齐与毛岸英结婚,常常随姐姐姐夫见到毛泽东,听着他们谈天说地,不由心生羡慕,便央求家里人送她去上学,自己勤奋读书,终于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但邵华却从未见过姐姐姐夫口中的弟弟“毛岸青”。

当年邵华的父母结婚时,毛泽东便到场祝贺,祝词却不同于他人,是希望二人早日生女儿,最好是刚好能对上和自己家里的儿子,结下亲家。

没想到当年戏语成真,姐姐思齐嫁给了毛岸英,但是毛岸英却在抗美援朝时牺牲。此次张文秋带着二女儿,也是有“相亲”的心思。

因为是冬日,毛岸青与邵华见面时,刚好下了大雪,雪后阳光洒在地面上,好看得紧。毛岸青见到张文秋便赶紧问好,看到邵华更是眼前一亮——邵华耳畔两条麻花辫,阳光映在眼睛里,双眸似水,眼睛像雪水冲刷过的青天一样。

“岸青大哥,你好!”

“啊,你是邵华妹妹吧,你好,你好!”

二人亲切地握手,张文秋也未想到,他们会一见钟情,从此相伴余生,相扶走过风雨。

见面之后,便是一起吃饭、一起在舞会上跳舞,等邵华回到学校,便是一起鸿雁传书,以信件寄托情感。“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鸿雁传书,传的是相通的灵魂和相同的思想。

对毛岸青来说,邵华开朗的性格就像冬日的暖阳一样,他自幼无人同他玩耍,只有大哥和记忆中的弟弟,以及身边不断来了又走的大人,邵华却是一个小太阳,无论他人是否阴郁,她的光亮总是无尽的。

毛岸青4岁与父亲相别,7岁与母亲分离,此后坎坷困苦,终于到了发挥才能的年纪,却病倒了。

然而,自与父亲相聚,他便一直记得父亲的叮嘱:恋爱自由,要打破不平等的门第观念,在选择与自己共度一生的人时,要有共同理想,志同道合。

互通书信时,毛岸青和邵华聊人生、聊理想、聊革命、聊马哲……二人的心逐渐靠在了一起,终于在1960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二人完婚。此时,毛岸青已经37岁,终于找到可以共度一生的伴侣。

婚后,二人也是互相成就,互相照顾。毛岸青喜欢读俄文,邵华就跟着学会了俄文,因此毛岸青找不到合适的话而蹦出几句俄语的时候,邵华总是能知道他的意思;邵华喜欢到处走走看看,毛岸青就陪着她到海边和公园里游玩;毛岸青健忘,生活自理能力差,邵华虽然年纪比毛岸青小,却生活上无微不至照顾他……

1970年,二人的孩子出生了,毛泽东给孩子取名毛新宇,意为一片新天地。

曾经毛岸青流浪他乡,无所依靠,然而现在二人相互依偎,有了孩子,有了安稳的生活。

苏轼身处逆境时,曾写下“此心安处是吾乡”,对于毛岸青来说,我更愿称之为“何处皆为心安处”,因此“何处皆可称吾乡”,在上海,他与哥哥相互支撑,建立起来不大的一块心安处;到了农村,他可以抛下曾经建立的一切生活习惯,努力投身土改,和队员们真诚相对;在医院,他尊重所有人,不以自己的身份或者病痛作为理所当然的特权。

对于毛岸青和邵华来说,他们在刚好的时代和年纪遇到了彼此,即使此时37岁的毛岸青已经是那个年代的“大龄”男青年,可是最终二人可以走到一起,理想、知识甚至灵魂,牵绊住他们的一生。古来贤俊多坎坷,然而贤俊当知天公必将重抖擞,努力生活,坎坷并不一定就持续一生。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