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雀艺术史论|《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

发布时间:2023-03-24 14:37:23 发布人:hao168

长期以来,笔者对梁启超的认识停留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标签上,貌似在戊戌年之后,这位人物就从中国历史上不再重要。但在备考的过程中,梁启超的学术成果逐渐呈现在我的眼前,仅仅是“对新史学的提倡”,以民众的

长期以来,笔者对梁启超的认识停留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标签上,貌似在戊戌年之后,这位人物就从中国历史上不再重要。但在备考的过程中,梁启超的学术成果逐渐呈现在我的眼前,仅仅是“对新史学的提倡”,以民众的史学代替君王的史学俨然是一次思想革命。关注梁启超能够在他身上看见中国学术在近代过程中的转型经历。

据作者序言,《清代学术概论》的书写缘由,本是为蒋方震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所为的序言,无奈梁氏用力书写,一时竟胸臆阐发,只能单独成为一本小册。《清代学术概论》是对清代近300年来以儒学为核心的学术史展开的梳理,详细地介绍各时期的学术代表及其流派。但不容小识的是,梁任公在论述中体现出的近代史学意识,特别是将清儒史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启蒙——鼎盛——变异——衰亡,酷似佛学所论事物的“生、住、异、灭”。这种分期论是近代西学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观念,在美术史上是典型的“有机生物论”。

梁启超将清儒分为古今两大类型,所谓“古”是“古文学”,而“今”是“今文学”。古今儒学之争是传统学术界几千年以来的一大公案。早期儒学的传播是依靠地方上的儒学团体展开讲学,代代传承的。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就进入官学系统,被社会机制承认。因为学者所用的是秦篆一类的书籍,能被时人读懂,称为今文。但西汉末,崇古思潮又加之传统经纬学说,又一批号称是“古代遗文”、以战国甚至更早的文字写就的“儒学经典”出现,一部分学者以此治学。当时学者刘歆支持古文学,在新莽时期曾被引入官学。东汉初被废。但汉末,古文学大兴,出现古今文之争。最后古文学逐渐获得崇高地位,今文学逐渐失传,从此不彰,而清儒是重视“今文学”的。

梁启超将清代的学术发展分为四期。早期为启蒙期,以明末清初的学者群体为代表:治经如顾炎武、治史如黄宗羲、治天文如梅文鼎,这批学者对明代流行的空疏讲谈,特别是王阳明心学谈性之说予以批驳,注重将学问落实在经世上。为儒学溯本正源,寻找纯正的儒学义理。学者重视实际的文献,开始对所传的经典进行整理,由此催生出考据学的流行。清中期的清儒出现两个重要的系统,一个是吴地以惠栋为核心的经学学派,这个学派崇古崇汉,凡是认为汉代的就是好的。另一个是皖地以戴震为核心的学派,这个学派被梁启超称赞,认为它有现代的科学精神,讲究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这些学者的精神,特别是学术信念奠定了一个基调。清中期学术出现繁荣(住),朴学以经学为核心经,再有经史考证(经学、小学、音韵学、典章制度),甚至也出现金石学、金文学、水地学(地理学)、音韵学、辑佚学等学问。

但梁启超将鸦片战争后(进入异)的清儒划分为“新今文学”,并且以康有为为中心。这些学者不再是书斋内的研究者,而是讲究义理经世。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改变了传统学术。清儒的学术是不涉及政治问题的,也讲究“述而不作”。但康有为是积极入世的、直接关系政治问题。《大同书》则纯然是自己的作品,去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在这个层面上,康有为成了“启蒙”的人物,康南海也的确做到一些启蒙。传统的旧学术被改造了。

梁启超提倡“复古”,并且以此来形容清代学术的一个总体状况。清儒为寻找真正的纯正的学问,先后放弃明儒、宋儒,直接来到汉儒。在汉代的儒学经典上进行研究。每一次的复古实则是求真精神在驱动。更重要的是,复古思潮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者展开的活动,也是在这种复古的外衣下,实现思想解放。梁启超明确意识到,复古不是崇古信古;而是怀疑求真。因此,复古也与创造同义。

梁启超的这篇文章全然不是纯学术的,任公还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但这种主张不再是维新思想了,他本人已经成为了共和者。自己更向往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状况,百家争鸣,这点与“康圣人”截然不同。有趣的是,梁启超只是将清学论至在异变时期,并没有指出新生的学问是何。必经梁启超自己也是呼唤、思索。实际上,大清亡了,也没亡。今人与古人无异。

梁启超(1873-1929)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