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扮成普通人算命,算完后走了500米却下令:杀了那个算命的

发布时间:2023-03-06 17:02:53 发布人:hao168

《康熙微服私访》以康熙六次下江南为背景,反映了康熙私访的诸多逸闻轶事和微观谣言中的大量野史轶事。这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轶事,共同构成了乾隆微服的私访。这次的纠纷来自乾隆和一个算命先生。乾隆假扮普通人算命

《康熙微服私访》以康熙六次下江南为背景,反映了康熙私访的诸多逸闻轶事和微观谣言中的大量野史轶事。

这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轶事,共同构成了乾隆微服的私访。这次的纠纷来自乾隆和一个算命先生。

乾隆假扮普通人算命。算完,他又走了五百米,下令:杀了那个算命先生!

算命先生透露了什么“秘密”?乾隆又听到了什么?所以他才会有这样的反应,而这一切要从他第六次下江南说起。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之后,年逾古稀的乾隆皇帝进行了第六次南巡。一路平安无事。 ,直到苏州,这场平静的江南之行才激起层层涟漪。

在苏州市,

脱下乾隆龙袍后成为富豪,游走苏州街头

.对于久居深宫的乾隆来说,出来游玩时的人文风光总是那么吸引人。乾隆四处巡视,不放过一处美景。

这时,一家算命店映入了他的视线。

这个六角亭很特别。摊位前竖着一根竹竿。竹竿上有一块布随风飘荡。布上有八个大字,

“这只是天灾,不是人祸”

.看到此话,乾隆很好奇。

那时候,天灾就相当于老天爷的惩罚,很难预料,更何况是这位算命先生所说的天灾。乾隆见状,心中猜测,莫非是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

就在乾隆心里嘀咕的时候,算命先生也注意到了乾隆一行人的身影。

算命先生没有起身迎接他们。乾隆等人走到他面前后,算命先生缓缓说道:

我已经猜到乾隆的身份和目的了。

乾隆的第一反应是警惕。毕竟,只见一面就猜出对方是谁的,绝对是少见的。除此之外,还有好奇心,想知道算命先生是什么意思,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他眼神示意侍卫们提高警惕,但不可轻举妄动;然后他直接坐在摊位前,想看看算命先生能说些什么。

算命先生没有辜负乾隆的期望,直接认定了乾隆的身份。

乾隆差点没跳起来。他久为帝位的成就,让他又喜又怒,心里却打着战鼓,忐忑不安。算命先生并没有过多强调自己的身份,而是将计算结果告知了乾隆。

结果是

“乾隆八十岁后,高杲将死,洪流三年归。”

只有乾隆才明白这个结果的深意。算命先生可能知道。

这个结果主要和乾隆年轻时的愿望有关。

他发誓永远不会超过他祖父康熙在位的时间

, 现在时间差不多了。

结合他许下的愿望和算命的结果,就意味着如果乾隆不肯坐禅位,不遵约,他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相反,如果你愿意退位,退位后还可以延寿三年。

乾隆故作镇定离开了亭子,可是走了五百米,越想越不对劲。人们。

原因

乾隆不想无缘无故杀死算命先生,这是有他的原因的:

首先,皇上一身素衣,没有说话就暴露了身份。对于微服务的私访,非常有必要

保密心切的乾隆,因为总有一些不守规矩的人觊觎乾隆,这是为了他的生命安全。

其次,算命先生轻而易举地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公开预言了自己皇帝的命运,这让乾隆难以接受。皇上是个算命的,怎么能猜到他收到的东西,严重得罪了乾隆。

另外,这句话本身就很有问题。一旦蔓延开来,可能会导致政权不稳。 n、地动山摇,这不是乾隆想要看到的结果。

这几点都触动了乾隆的软肋,于是萌生了走五百步杀算命的念头。

结果

乾隆派侍卫前去追杀算命先生,不料他却溜走了。守卫没有发现任何人,只有一张纸。无奈,侍卫们只好返回乾隆,将纸条带了回去。

打开笔记,

乾隆看到一行小字,“老夫一生,只为皇上算命”

.这封信所传达的意思是很明显的。大意是乾隆皇帝,我不会说你什么的,你放心。

算命先生不傻。他既然敢开口,肯定明白乾隆的心事,于是留了一张字条,打消了乾隆的顾虑,这才完了。此后,乾隆再也没有追捕过算命先生,事件到此基本告一段落。

十一年后,乾隆六十年,他决定退位,

传位给J颜,也就是嘉庆帝

.此时,乾隆为太上皇,继续把政于养心殿。嘉庆并不是真正的掌权者。

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乾隆终究还是信守了诺言,算命先生说的也应验了,

因为乾隆在退位后真的只多活了三年,

然后这个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故事终究是故事,不能算正史。我们必须理性对待这样的民间轶事。比如,曾经有一个乾隆和算命先生的故事,但呈现出来的结果却截然不同。

算命先生通过品格测验猜出了乾隆的身份,然后跟随乾隆伺候他。算命先生强调他是遇龙而死,乾隆故意宣布

他不会被允许去西部。后来算命先生面朝东方而死。

这些都是民间野史的传闻。虽不能载入正史,却作为清朝厚重历史的一部分留存下来。

这种民间传言,往往带有一定的倾向性,能够代表民间对这个朝代的看法,也是有价值的。希望理性对待!

从整体效果看,乾隆六下江南,没有康熙的风采。基本上处于一种炫耀和四处游历的境地。

从1751年乾隆第一次南巡到1784年第六次南巡,这期间消耗了大量的物力财力,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一时期的挥霍也奠定了清朝之后的悲惨局面。

对于乾隆皇帝的事迹或者民间轶事,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