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古罗马到中世纪巴西利卡建筑形制的演变,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06 17:10:14 发布人:hao168

公元前334年,这时候的罗马还不过是西方世界文化落后的一个蕞尔小国时,罗马人就已开始迈出自己征服世界的步伐。在四百年时间里,帝国的版图一步步扩大,整个希腊世界,小亚细亚、埃及、西亚,北非、西班牙、高卢

公元前334年,这时候的罗马还不过是西方世界文化落后的一个蕞尔小国时,罗马人就已开始迈出自己征服世界的步伐。

在四百年时间里,帝国的版图一步步扩大,整个希腊世界,小亚细亚、埃及、西亚,北非、西班牙、高卢甚至遥远的不列颠,都成为罗马世界的一部分,整个地中海和黑海,都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从罗马帝国到晚期基督教的兴起

在时间跨度超过两千多年的古罗马时代,

经历了王政时代-共和国时代-帝国时代-帝国没落时期

。除了不朽的凯撒、奥古斯都、图拉真、戴克里先等这些伴随罗马成长壮大的传奇人物,我们也惊奇于在帝国没落之后耶稣和他创立的基督教,从最初宗教的旁门左支,在300年的时间里席卷了整个帝国。

公元395年,帝国分裂为以君士坦丁为中心的拜占庭东罗马和以罗马为中心的西罗马。

2.1罗马帝国的公共建筑类型

在首都罗马,曾经建造起无数豪华壮丽的公共建筑。其中,广场建筑群称得上罗马帝国最具代表性的公共建筑类型之一。

古罗马广场建筑群

2.2帝国晚期基督教的兴起

公元前5年左右,耶稣诞生于伯利恒的一家客栈马厩里;大约30岁的时候,接受了洗礼,并将基督教教义广泛传播;公元30年,耶稣被犹大出卖,钉上了十字架。

他在世时,思想还只在一部分犹太人中传播,当他被钉上十字架之后,传播更为广泛。从耶路撒冷、小亚细亚、希腊一直到罗马。

公元917年,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分崩离析之际,成为罗马世界的国教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一千年来,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的西方社会,在社会动荡、网民迷信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转而以东方犹太人的上帝为中心。基督教建筑成为西方社会唯一重要的公共建筑类型。

罗马帝国的广场演变和巴西利卡

3.1罗马广场和巴西利卡

在卡庇多林山和帕拉丁山之间修建的罗马广场,是罗马城中公共建筑汇集的场所。神庙、巴西利卡云集,成为城市政治和宗教活动的中心,广场上最主要的建筑是两座巴西利卡,艾米莉亚巴西利卡和尤利娅巴西利卡,一北一南,勾画出了这座广场的轮廓。

3.2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是西方建筑史上常用的术语。它是一种作为法庭、交易所的长方形大厅型建筑类型,内部被柱廊划分成中厅和侧廊,这个空间主要供人们聊天、聚会,甚至小摊贩在里边做生意,这样一个大厅,被称之为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示意图

西方人从古希腊时代,就特别喜欢在公共场所聚集闲聊,通常是在露天的城市广场,但当遇到下雨或者天气不好,他们就会转移到广场周边的柱廊里进行。所以,希腊广场的周围通常都设有柱廊,这个柱廊是一个非常宽阔的场地,可以容纳很多人在其中交谈。

这种传统被罗马人继承过来,并加以改进,他们设计了一种更加宽阔的建筑空间,不是用来开大会,就是供一般人无事闲聊。

这时的巴西利卡,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大厅,跨度几乎达到22多米,屋顶通常都是用木头做的桁架顶,大厅的两侧通常还会有一两道柱廊,柱廊设两层,可以做不同用途,这种建筑类型,就是罗马时期的巴西利卡。

罗马时期的巴西利卡

3.3图拉真广场和巴西利卡

图拉真是罗马历史上著名的”五贤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是罗马帝国时期最繁盛的时代。公元107年,建筑师阿波罗多努斯设计了这座图拉真广场。

这座广场是一个严格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的庞大建筑群。广场长122m、宽90m,2023竖立着图拉真的镀金青铜骑马像,两边是宽阔的柱廊。

广场正面,是罗马帝国建造过的最大的一座巴西利卡,长170m,宽60m,内部有四列柱子,把空间分成了五个区域冲央部分的跨度达到25m,顶部是木制桁架结构,内部可以看到高耸的中厅与侧廊之间形成的高差全部用于窗,内部光线非常充足。

图拉真广场

中世纪的基督教堂和巴西利卡

4.1基督教的巴西利卡

罗马在基督教时代,发展成为基督教世界的中心。

基督教堂虽然是宗教建筑,但与传统的罗马神庙不一样,它是一种专门建造以提供给基督徒们举行聚会、礼拜和祈祷等活动的场所,而不是上帝的住所。

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到底该把这个建筑建成什么样子,没有人会凭空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一定都是在历史上已有的各种形式当中去寻找灵感,他们首先考察的对象是神庙,但随之就放弃了,因为这和基督教最讨厌的异教符号联系紧密。

除了神庙,第二种可以借鉴的对象就是巴西利卡,前面提到,巴西利卡是罗马人聊天、集会的场所,和宗教没有太大联系。所以,他们就选择了这种形式,把它稍加改造,就变成了基督徒们公开集会和活动的场所。

古罗马教堂

4.2圣彼得大教堂和图拉真巴西利卡

以罗马城中台伯河畔的圣彼得大教堂为例。这是一座五廊身的大型巴西利卡,四列柱子把空间纵向分为五个部分,中厅长110m,高30m,两侧开侧窗为内部采光,中厅木桁架结构,是传统的巴西利卡结构。这是圣彼得大教堂的平面图,它的使用方式与前面的巴西利卡不一样。

图拉真广场的巴西利卡,正面入口都设在广场长边的方向上,人是从它长的一边走进去的,而圣彼得教堂的入口是在短边的方向,教堂前的广场也位于短边方向;图拉真巴西利卡的两端有两个半圆形空间,通常作为法官判案的场所。

这个半圆形空间也被基督教继承过来,把它当作放置圣坛的空间,半圆形的背景很容易把空间的注意力集中在位于圆心的圣坛上;神父站在这里面向大厅布道,做礼拜活动时,经常会用到一些道具,这些道具平常要有地方收藏,所以在祭坛的两边又建造了两个横向的房间,称之为横厅。

很快,基督徒们就发现,当把这张图竖过来,两个横厅与中厅以及圣坛三者的联系,就形成一个十字。

信徒们深信,当他们在这样一个具有象征性的建筑里面做礼拜的时候,似乎就亲身感受到耶稣对他们的热爱,所以,这种形式就深受基督教会和教徒们的喜爱,

随即发展成为西欧巴西利卡最主要的型制,我们称之为”拉丁十字”巴西利卡教堂。

墙外圣保罗大教堂同样位于台伯河畔。基督教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巴西利卡,还不仅仅是方向变化那么简单。罗马巴西利卡由于宽边面对广场,人从它宽的一边走进去,你所看到的情景是一个左右完全对称的空间,看看平面也许就能感受得到。

当基督徒把这座教堂竖过来之后,从短边走进去,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你从短边进去之后,你所看到的空间深度要比你从长边进去多出一倍,于是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感觉,叫做时尚。

原本两边的墙面、柱列在平面上应该是相互平行的,永远都不会相交。当你进去里面之后,你会发现原本在平面图上相互平行的那些线不再是平行了,所有线的延长线全部都会指向正前方圣坛前神父所站的这个点。

好像这个空间里每一根线条都在告诉你,往前走,往前看,走到神父那里去,去听听他在讲什么。

置身于这样的空间里,你会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接受神父代表上帝所做的赐福。

这样的感受,就是时尚带给空间的感受,看平面图或者站到空间之外,是无法体会的,这样的一种空间感受,是完全为人设计的。

人、基督徒是这个空间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才是基督教拉丁十字巴西利卡教堂与罗马巴西利卡最大的差别。

巴西利卡演变对于建筑设计的启示

今天,我们做设计,都是在电脑旁或图纸上,你画出来什么样子,就会认为它看上去是什么样子。但是,

建筑设计与平面设计最大的不同在于,建筑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它要建起来的,最终呈现的是一个立体的空间,这个空间到底给人什么样的感受,那要走进去空间里边才知道。

当然,有时候走进去的感觉可能会和在平面图上看到的一样,但也有的时候就可能会很不一样。这可以算得上是建筑设计的一种乐趣了,就像魔术师一样,通过变化一下空间的方向,就可以带来很大的感受和差异,这是值得建筑学的老师和学生好好体会的地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史论,向史而新。也正是学习史论知识带给我们的建筑设计的启示。

作者观点:

随着历史变迁,巴西利卡的语义已经变得不再单纯。在古罗马时代,巴西利卡是一种公共建筑,比如法庭、会议厅以及交易市场等,巴西利卡整体外观呈长方体,周边有柱廊环绕,屋顶由条形拱券构成。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后,教堂的设计也沿袭了巴西利卡的形制。现在我们更倾向于把巴西利卡作为一种建筑风格,因为不管它作为建筑的功能属性如何变化,它的设计风格总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陈文捷著:《巨人的文明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彭建华《基督教堂建筑空间的发展与演绎》

陈左乔《神圣空间的变革探析——基督教堂的演变发展》

黄倩,浦欣成《基督教教堂西立面演变探析——以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形制为中心》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