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宗派主义的歧视思想对麦瓦利的生活有何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25 08:48:40 发布人:hao168

引言伊斯兰教改变了阿拉伯人旧时的许多恶习,但在部落残余思想、阿拉伯宗派主义的唆使下,社会中不时出现一些针对麦瓦利的歧视言论。这是近代学者们抨击伍麦叶对麦瓦利实施压迫的主要文献来源。婚姻与其他社会歧视《

引言

伊斯兰教改变了阿拉伯人旧时的许多恶习,但在部落残余思想、阿拉伯宗派主义的唆使下,社会中不时出现一些针对麦瓦利的歧视言论。这是近代学者们抨击伍麦叶对麦瓦利实施压迫的主要文献来源。

婚姻与其他社会歧视

《诗歌集》记载,穆罕默德·本·巴希尔·卡里吉拜访麦地那的一个庇护人易卜拉欣·本·希沙姆·本·伊斯玛仪,后者抱怨他的一个麦瓦利竟和阿拉伯妇女成婚。易卜拉欣是个宗派主义者,他强行分开这对夫妇,并对该麦瓦利男性施刑200鞭,剃了他的胡子。

穆罕默德·本·巴希尔·卡里吉对此回应:“正确的审判,公正的执行,你获得执法权才不久即能如此,你保护了阿拉伯妇女的纯洁”。

伊拉克的许多波斯地主和阿拉伯妇女成婚,欧麦尔·本·阿卜杜·阿齐兹评论到:“我未找到一个阿拉伯人和麦瓦利成婚,除了他贪婪成性,我未找到一个麦瓦利娶阿拉伯妇女,除非他不懂感恩。”

他继续说到,“我不禁止合法的,我也不同意被禁止的”。对麦瓦利的歧视还体现在职业方面,有的人认为麦瓦利是低等人,只能从事低等职业。

据伊本·阿卜杜·拉比记载:一个阿拉伯人和一个麦瓦利起了争执,麦瓦利说:“愿安拉减少像你这样的人”。

阿拉伯人回答:“愿安拉增加像你这样的人”。旁人十分不惑:他诅咒你,你为何却为他祈祷?这个阿拉伯人补充到:“因为他们清扫我们的路面,缝补我们的鞋子,制作我们的衣服。”

更甚者,把麦瓦利比作动物。

阿拉伯人全名往往很长,由本名、雅号、父名、家族名、原籍地等若干部分组成,人们常以雅号互称,以示尊重。

例如伊本·赫勒敦,伊本·卡西尔,伊本·路西德,都是雅号。但我们看到那些受人尊敬的麦瓦利毫无妨碍地享有自己的雅号或尊称:塔巴里、伊本·木格法、阿布·努瓦斯、阿布·穆斯林,可见雅号的使用与麦瓦利来源并无直接关系。

麦瓦利不能骑马、不能成为骑兵的说法只适用于奴隶来源的释奴麦瓦利。欧麦尔二世生前为鼓励民众归信伊斯兰教,给基督徒、犹太徒制定了一些具有羞辱意味的法律条款,其中就有禁止基督徒和犹太徒骑马,最多只能骑驴子。

但这些条款不是针对麦瓦利的,著名的军事将领塔里格·本·埃米尔、第纳尔·本·第纳尔、穆萨·本·努萨伊、塔里克·本·宰德、易卜拉欣·本·巴萨姆等人,他们的麦瓦利出身丝毫未影响骑马的权力。

关于麦瓦利被禁止骑马的说法,一方面来自民间某些宗派主义者的记录,另一方面,是指奴隶来源的麦瓦利。

尽管都称为麦瓦利,奴隶来源的释奴麦瓦利比自由身新穆斯林麦瓦利的地位更低。奴隶常常服侍主人、和主人的关系更加亲近,法律上近似于主人的儿子、养子。

一般情况下,奴隶和奴隶来源的人不能上战场,即便参加战斗,也不能骑马,于是有此一说。

例如保罗·G.佛拉德在《伊斯兰中奴隶和门客与主人的关系》一文中详述了释奴麦瓦利和和后天结盟形成的麦瓦利之间的区别。

释奴因为其原本的奴隶身份,常常以仆人的身份继续服侍原主人,而非释奴的麦瓦利在主人面前,相对来说比释奴具有更高的地位。

另外,释奴的地位和他的主人紧密相关,如果主人出身显赫,那么他的受宠释奴也高人一等。

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些歧视案例。首先,这些例子都是个人案例,其中不排除失去理智的极端宗派主义者。这种对麦瓦利歧视不代表伊斯兰核心价值观,不是所有人的意见。我们能找到许多和同时代的不同例子,证明另一种观点存在的合理性。

结亲方面,同时期有许多正面案例。阿拉伯人在贾希利叶时期就忌讳外嫁女儿,为保障部落生产力,同部落的表兄弟拥有迎娶表姐妹的优先权。在某些情况下,和其他部落尤其是结盟部落的联姻亦属正常现象。

同样,在哈里发国家,结亲双方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譬如信仰、家世、财力、地域等,和麦瓦利结亲是纳入其中考虑的非必要因素。

欧麦尔在战争中俘获三名波斯贵族女子,将她们分别许配给欧麦尔之子阿卜杜拉、阿里次子侯赛因和阿布·伯克尔之子穆罕默德。

据说与侯赛因结合的是波斯王叶兹德吉尔德的女儿。这三桩联姻并无歧视,反有尊敬之意。哈里发阿卜杜·马利克对叶赫耶(麦尔旺·本·哈基姆的一名麦瓦利)和一名阿拉伯女性的结合表示祝福。

阿卜杜拉·本·宰比尔拒绝将一对已经成婚的麦瓦利和他的阿拉伯妻子分开。他说“我不禁止真主所允许的”。

另外,在一场遗产继承官司中,法官判决死者的麦瓦利儿子和阿拉伯儿子拥有同等的继承权,阿拉伯儿子拒不接受,大骂诅咒法官。

倭马亚时代,大批阿拉伯人离开伊拉克,移至呼罗珊,使呼罗珊成为继阿拉伯半岛和新月地带之后阿拉伯人的又一家园。

移入呼罗珊的阿拉伯部落并未像伊拉克的阿拉伯人集中于库法或巴士拉或者像埃及的阿拉伯人集中于弗斯塔德那样,他们分散在木鹿绿洲以及内沙普尔、哈拉特、塔尔干、突斯、木鹿—卢泽诸多地区,或从军征战,或务农经商,其社会地位不尽相同。

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杂居状态,加速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同化和融合的过程。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通婚现象亦十分普遍。

久居呼罗珊的阿拉伯贝都因人后裔,在外部上与土著的波斯人已经没有明显的差异。

总的来说,麦瓦利的社会地位和庇护人直接相关,不能一概而论。

哈里发的麦瓦利往往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而广大农民的社会地位低下,经济状况困窘。穆阿维叶在大马士革官邸招待埃及总督阿穆尔,穆阿维叶先请阿穆尔和他的麦瓦利们用膳,然后才召自己的麦瓦利进膳,以示尊敬。

哈里发欧麦尔和奥斯曼的麦瓦利垄断控制着麦地那的谷物贸易。哈里发穆阿维叶妻子的一个麦瓦利发赫特。请求穆阿维叶授予他巴士拉的贸易的特许权,他应允了。

法律解释

在法律层面,麦瓦利的身份首先是一名穆斯林,和阿拉伯人处于平等的地位,享有继承权,在前列继承人缺失的情况下,麦瓦利和主人可以互相继承财产。大多数的人们赞成对麦瓦利、一切不同来源的穆斯林公民采取公正对待。

阿拉伯帝国执行的伊斯兰教法,是宗教学延伸而来的一门新学科,以宗教为本源。伊斯兰教是一个世界主义的宗教,人和人之间的区分,只依靠对神的敬畏。从先知穆罕默德至四大正统哈里发时期,国家均未颁布针对麦瓦利的特殊政策。

当然,这一时期的麦瓦利人数相对少。先知穆罕默德说:“麦瓦利是他们之中的一份子关于婚姻择偶,先知穆罕默德说“如果你们遇到品行、宗教令你们满意的人,、他鼓励信徒们释放奴隶。“

就可以同他成婚和释放后的信教女奴成婚。欧麦尔二世乐于促成他人入教,他曾经撮合了一对受到他人干扰的阿拉伯人和麦瓦利的婚姻。

即便是在偏远的区域如塔巴里斯坦,早在738年就有当地妇女与阿拉伯人通婚。前文提到的对麦瓦利的结亲、职业和对全部麦瓦利的无甄别歧视,是怀有排外情绪的个人案例,侧面反映出阿拉伯宗派主义在伊斯兰社会中存留之久、影响之深。

这种思维不只表现在对麦瓦利的歧视,更是出于部落传统,歧视所有的外来人。

《阿拉伯人和伊斯兰》中认为:“阿拉伯人受到游牧生活和部落习惯的影响,拒绝和外来人口通婚,除非是一个阿拉伯人后天加入他们的部落,并被承认是部落的成员。除此之外,阿拉伯人避免和被征服民族混合,他们害怕在大群体中失去自己的身份。(他们认为)一个麦瓦利男性娶一个阿拉伯女性是犯罪,罪可至死。”

这显然是一个过度的解释,但也能部分说明阿拉伯部落根深蒂固的宗派心理。另外一个方面,歧视的对象是不被阿拉伯人接受的“外面的人”吉米人,和逃亡的农民,他们想要加入穆斯林群体,而不是那些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群体成员的麦瓦利。

所以与其说是对麦瓦利的歧视,更合适地说是对教外人吉米人的歧视。

阿拉伯的政治哲学常怀有一种“过去的是最好”的遵古情绪,认为先知和最先的四大正统哈里发是理想的年代,后来的繁华和奢侈败坏了统治者的道德。

欧麦尔虽然推行阿拉伯至上的原则,但那主要针对未归顺的异族土地,在穆斯林内部的事务中,他一直坚持公正行事、不偏不倚的原则。

这进一步说明,对于异族人、对于麦瓦利的态度,只要是虔信的人,是认同理想时期对麦瓦利的公正对待的。

在今天,从摩洛哥到印度尼西亚,拥有不同国别、肤色、语言的穆斯林从不介意与不同文化来源的他人在同一个礼拜室礼拜,不同教派的人在同一圣地进行一样的朝拜仪式,虽然他们在地缘利益上也许存在冲突,但对宗教的感情是一致的。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