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会战”德国大胜,为何2个月后,莫斯科保卫战却败给苏联?

发布时间:2023-03-26 10:46:58 发布人:hao168

苏德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不应该被忽视的部分,在这片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苏联红军和德军谱写了一首人类战争史上最雄伟、最壮烈的史诗。两国的伤亡人数都是千万级的,苏军伤亡人数更是超过了两千九百万(含被

苏德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不应该被忽视的部分,在这片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苏联红军和德军谱写了一首人类战争史上最雄伟、最壮烈的史诗。

两国的伤亡人数都是千万级的,苏军伤亡人数更是超过了两千九百万(含被俘、失踪、伤病)。

两个"工业国"之间的较量,就如同两台"杀人机器",一旦开动,"死亡"就会接踵而至。

莫斯科保卫战,是苏军第一次打破"闪电战"不可战胜的神话,是苏联军民对抗侵略者的一次重大胜利。

今天我们不讲莫斯科保卫战,主要讲一讲,发生在莫斯科保卫前的两个月,一场同样规模浩大、且以德军胜利告终的重要战役——基辅会战。

1941年夏至,德军在东线向苏联发起突袭,兵分三路,分别指向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高加索地区。这便是"巴巴罗萨计划"的三大战略目标。

可结局我们都知道,这三个目标只能说是"勉强完成"了一个。

德军在1941年9月攻占了基辅,就是"完成目标"的重要标志,可他们付出的时间和代价,对整个战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德军的三路大军,分别是由勒布率领的"北方集团军群",博克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和伦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

由于"偷袭成功",开战仅四天,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和霍斯的装甲集群在明斯克达成合围,苏军三十万人被俘,剩余部队奋力拼杀后,突出重围,随后撤到斯摩棱斯克组成新防线。

7月份,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继续挺进,古德里安趁退却的苏军立足未稳,接连渡过别烈津纳河、第聂伯河,与北面赶来的霍斯集群在斯摩棱斯克对苏军再次形成合围。

在新任指挥官铁木辛哥指挥下,两军鏖战至8月8日,苏军再次败走,并后撤至莫斯科附近。

此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已经明显成为了战场上"突出部",威胁到了南面仍在乌克兰坚守、并且打得顽强机智的苏军西南方面军侧翼后方。

而德军也面临着要么继续东进,迅速拿下莫斯科,要么"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南下,与北上的伦德施泰特"南方集团军群"合作,保卫基尔波诺斯指挥的苏军西南方面军。这次"鱼和熊掌"的选择题,关乎德国未来的命运。

就在这时,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德军的最高统帅部,不仅没能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意见,还一度吵得不可开交,大有搞政治斗争的趋势。

以古德里安、布劳希奇、哈尔德等人为首的德军将领,主张优先攻打莫斯科;但希特勒、凯特尔、伦德施泰特等人却认为,应掉头南下,与南方集团军群合围基辅。

最后,希特勒先是以成功"忽悠"了古德里安站在了自己这一边,随后又逐一斗败了其他高级将领。而这场争论,竟持续了近一个月之久。

不过话说回来,苏联方面也没比德军好到哪去。朱可夫将军虽然在7月下旬就已看出西南方面军大有被彻底歼灭的可能,因此主张尽早撤退。

但斯大林出于"基辅是重要的工业城镇,又是革命的红色堡垒",一味地要求"坚守"。结果到最后,落得个"人地皆失"。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德军是如何向基辅地区的苏军发起"冲击"的。

起初,德军打算从波兰和罗马尼亚同时出动,两路夹击乌克兰地区的苏联西南方面军,但开战时,他们担心苏联会对罗马尼亚普罗耶什蒂油田实施打击,于是决定采取从波兰单边一路迂回,由"南方集团军群"克莱斯特装甲集群充当前锋。

7月10日,苏联波塔波夫第五集团军会同其它部队,向克莱斯特的侧后发起进攻,暂时切断了该部的供给线,且波塔波夫始终保持着对德军侧翼的威胁,使赖希瑙第六军团无法执行支援装甲部队和巩固战果的双重任务,这让希特勒和其统帅部伤透了脑筋。

但德军在战场上展现出的战斗力,还是让他们做到了"兵临城下",基辅似乎已经唾手可得。

但在这时,希特勒考虑到"基辅是一个吸引苏军留在乌克兰的诱饵",因此他决定下令"暂缓攻城",以吸引苏军援军的到来,包一盘更大的饺子。

现在我们再来看苏联西南方面军,就会发现他们几乎已经身处绝境: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克莱斯特装甲集群,已在北、南两个方向威胁它的大后方。

相应的,苏军统帅部并非没有远见,他们非常明白坚守基辅的关键,是防止占德里安装甲集群南下。

8月14日,苏军仓促组成了布良斯克方面军,让叶廖缅科担任司令员,负责向东拦击南下的古德里安集群,以保障西南方面军后方的安全。

8月25日,德军第二军和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开始强渡杰斯纳河,迅速冲垮了布良斯克方面军的拦截,向西南方面军后方深插进去。

布琼尼元帅赶紧打电话向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告急:"我提请你注意叶廖缅科的行动,他本该把这股敌人消灭掉,可实际上他却一事无成。是的,西南方面军的命运完全被寄托在了叶廖缅科在开战前的"保证"上。此前他曾向斯大林同志保证,自己一定能够击败古德里安。

显然,他高估了自己,斯大林也高估了叶廖缅科。而此刻,南面的克莱斯特装甲集群渡过了第聂伯河,开始北上。

就这样,德军两支装甲部队在西南方面军空虚的后方,形成了"势不可挡"的进攻态势。

到此为止,苏军基本上是"败局已定",后续苏军高层的决定,能影响的只是损失的大小。遗憾的是,他们没能抓住最后的机会,让更多的有生力量从基辅撤出。

总司令布琼尼和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的头脑较为冷静,他们认为,鉴于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已贯穿后方,形势已经危如累卵,西南方面军即将被合围。

两人于9月11日向最高统帅部要求"放弃基辅",向东撤退。基尔波诺斯甚至专门飞往莫斯科,表达自己的意见。但还是被斯大林和沙波什尼科夫无情的拒绝了。

与此同时,即将就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的朱可夫,在9月9日被斯大林召见时,也表示"西南方面军必须放弃基辅,撤过第聂伯河"。但他的建议同样没有被接受。

9月14日,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和克莱斯特第一装甲集群在基辅以东的深远后方、240公里处的洛赫维察完成会师。

西南方面军被彻底装进了"口袋"。9月17日,苏军统帅部终于松口,下令向东撤退,但为时已晚。

9月16日至26日,德军将基辅地区变成了一台"绞肉机",最惨的是,在这台绞肉机里,只有苏军是"肉"。

当基辅会战结束时,苏军有四个集团军被歼灭,两个集团军损失近半,基尔波诺斯将军和他的政委布尔米斯坚科、参谋长图皮科夫三位方面军最高指挥官全部在突围过程中战死!苏联第五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将军被俘。

这一仗,德军俘获苏军六十余万,缴获坦克八百多辆、火炮三千多门。对德军而言,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对苏联却是一次无比惨痛的经历。

接下来,按照史学界常用的说法,必然会指出:基辅会战为客观上推迟了德军向莫斯科的进军,从而使德军被雨季和提前来临的严冬所困。

而苏军统帅部利用基辅会战从远东等地调集足够的预备队,最终在莫斯科城下发起反攻,重创德军。因此有些学者得出的结论是,基辅战役是德军"战术上的胜利"和"战略上的失败"。真的是这样吗?

基辅是苏联第三大城市,是重要的政治、科技、工业和文化中心,坐拥四通八达的陆路、水路和航空交通,还是苏联的重要"粮仓"之一。

此外,基辅既是苏联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冲,也是德军夺取顿涅茨工业区和高加索油田的必经之路。因此攻打基辅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要"尽快"的。

在基辅战役中,德军歼灭了苏联西南方面军近七十万的有生力量,消除了中央集团军群南翼的巨大威胁。根据克劳塞维茨法则,歼灭敌国有生力量比占领敌国土地更重要。

而如果中央集团军群当时直接孤军突向莫斯科,苏军西南方面军不可能坐视不管,基尔波诺斯将军必然会不顾一切地打击德军中路的补给线,德军将随时面临"断水断粮"的危险。

最后,就是战事一旦陷入胶着状态,莫斯科方向和乌克兰方向的苏军就会两面夹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恐怕再无生还之日。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德军在八月份不分兵,集中兵力直取莫斯科,苏联大部分地区落后的铁路、公路系统,也无法支撑上百个师级单位在同一地区运动,因此在此时攻打莫斯科无脑的"堆积兵力",是"不合时宜"的。

因此基辅会战"耽误的时间",让德军失去了"攻取莫斯科"的机会从逻辑上看是说得通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德军并没有在苏德战争中获胜的可能,一点儿都没有。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