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就发明出大炮机关枪,却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

发布时间:2023-03-07 12:37:24 发布人:hao168

01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荷兰使臣不远万里前来中国,觐见康熙皇帝。荷兰人此次进献的不是黄金珠宝,而是他们的新发明,名为“蟠肠鸟枪”的枪支。康熙皇帝看后赞不绝口,但是这位天朝上邦的最高统治者认为治

01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荷兰使臣不远万里前来中国,觐见康熙皇帝。

荷兰人此次进献的不是黄金珠宝,而是他们的新发明,名为“蟠肠鸟枪”的枪支。

康熙皇帝看后赞不绝口,但是这位天朝上邦的最高统治者认为治国以农为本,这些不过是奇技淫巧。

为了证明天朝比外藩强大,康熙下令对荷兰进献的枪支进行仿制。

事情落到了翰林院侍讲戴梓头上。

同僚们都为之捏一把汗。

然而,戴梓只用了半月功夫,便仿造10支供康熙帝检阅。

康熙看后非常满意,随后“回赠”给了荷兰使者。

《国朝省献类征初编·戴梓传》:“时荷兰来献蟠肠鸟枪。立命梓造十枪赐之。”

提到大清王朝的官吏,我们印象中都是熟读四书五经的官僚形象,然而戴梓却是一个异类。

戴梓是浙江仁和人,自幼才华横溢,与一般神童不同的是,他不仅擅长诗书绘画,更是通晓兵法和天文算法。

他的父亲戴苍是书画大家,戴苍有点像西晋时期的嵇康,不仅有才还喜欢打铁制造。受到父亲影响,戴梓从小喜欢机械制造,自幼便研究制造各种火器。

三藩之乱爆发,浙江受到福建的耿精忠骚扰,戴梓少年意气投笔从戎,到康亲王杰书帐下效力,由于识文断字并没有成为大头兵,而是被选为书佐,有幸能偶尔见到康亲王。

瞅准机会,戴梓向康亲王进献自己发明的火器,帮助清兵大胜,受到康亲王信赖。

随后,戴梓不断建功立业,帮康亲王分析战局。

康熙十五年(1676年),戴梓亲自带兵收复江山城,战后受到康亲王保举。

三藩之乱结束,戴梓跟随康亲王回到北京,受到康熙皇帝亲自接见,从道员擢升为翰林院侍讲,入南书房,从此成为康熙帝身边的近臣。

当时与戴梓一起在南书房值班的是日后的名相高士奇,可见当时戴梓受到信赖的程度之高。

于是,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造枪为康熙帝长脸,而且康熙皇帝还稍微对器具感兴趣,为了应对沙皇和葛尔丹的威胁,决定制造威力更大的武器。

康熙帝也没有想好新武器什么样子,总觉得应该造,于是命令戴梓造“冲天炮”(估计康熙觉得炮筒子朝天的缘故,姑且取名如此)。

第二年也就是康熙二十六年,戴梓还真给造出来了,康熙帝亲自带领众臣前去观摩。

史料记载:“子在母腹,母送子出,从天而降,片片碎裂,锐不可当”。

戴梓取名为“子母炮”,具体样子后来有人分析:大炮身长二尺一寸,圆筒,炮弹8-20斤重。

康熙帝看到其威力巨大,非常欢喜,当即赐名:威远将军炮。

康熙帝征讨葛尔丹的时候,专门命人带着子母炮,并在战场上使用威远将军炮重创敌军,提振了清军的声威。

不过,子母炮不是戴梓最大的发明,根据《清史稿》记载:戴梓曾经向老领导康亲王杰书进献“连珠火铳”。

根据史料记载“言少时见先人造一鸟镜,形若琵琶,凡火药铅丸皆贮于铣脊,以机轮开闭。其机有二,相衔若牝牡,扳一机则火药铅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铣发矣。计二十八发,火药铅丸乃尽,始需重贮。”

翻译大意就是:枪的形状很像琵琶,火药储存在弹夹里,用扳机扣动。弹夹有28发,可以储存28颗弹药。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

不过也有记载说,戴梓并没有将其进献给康亲王。

戴梓发明连珠火铳后,晚上做了一个梦。

梦中,有人责问自己: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将这个武器流落人间,你将会断子绝孙。

戴梓在梦中惊醒,于是不敢将发明献出。

目前,故宫里保存有一支康熙年间英格兰产的连珠铳。

《阅微草堂笔记》记载:“拟献于军营,夜梦一人诃责曰:上帝好生,汝如献此器使流布人间,汝子孙无类矣。乃惧而不献。”

戴梓的发明天赋,很快受到别人的妒忌,这便是康熙时期有名的留华传教士比利时人南怀仁。

南怀仁当时是康熙身边的红人,曾长期担任钦天监正。

南怀仁指使别人陷害戴梓,康熙三十年,戴梓全家被流放到盛京。

戴梓得罪南怀仁有两个版本,

版本一:

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向康熙帝授课期间,炫耀他们国家的科技,拿冲天炮举例,说此物只有比利时能制造,而且制造周期在1年以上。

康熙帝觉得天朝大国汇集能工巧匠,一定能够制造出来,便全国范围内悬赏制造。

戴梓用了8天便制造出来,让南怀仁非常丢脸。

版本二:

戴梓制造火炮受到康熙青睐,危及到南怀仁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康熙帝有将其驱逐的打算,南怀仁不得不痛下杀手。

两个版本并不冲突,背后都有南怀仁的影子。

张献忠养子陈弘勋向戴梓索贿,戴梓严词拒绝,南怀仁便挑拨其诬陷戴梓。

两人一起上书康熙帝,状告戴梓“私通东洋”。

康熙皇帝震怒之下,将其一家流放到了盛京。

《啸亭杂录》云:“戴学士梓,......善天文算法,与南怀仁诘论,怀仁为之屈,心甚忮刻,因诬公通东洋。上大怒,遣戍黑龙江。后赦还,卒于旅邸,人共惜之。”

后来戴梓在盛京生活了三十年,贫困潦倒,最困难的时候靠卖字画为生。

戴梓后半生如同李白、杜甫等诗人一样,不得志之后才气大发,留下很多诗词。

他的儿子戴亨受此影响在文坛上成就斐然,与李锴、陈景元被称为“辽东三老”。

戴梓七十大寿写诗自评:“磨剑半生虚售世,著书千载枉惊人。”

鱼公子不禁扼腕叹息:科技强国才是立身之本,希望戴梓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出现。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长啸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