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杨德才:加强财税支持,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7 12:41:01 发布人:hao168

专精特新企业,即创新型中小企业,是科技时代推动创新的基础力量,也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构建者,更是新时代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新兴力量。2021年,我国多个部门联合发布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各

专精特新企业,即创新型中小企业,是科技时代推动创新的基础力量,也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构建者,更是新时代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新兴力量。2021年,我国多个部门联合发布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各地方也先后出台了众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和措施效果如何?在针对东部地区近300家专精特新企业的调研中发现,当前仍存在着政策精准度不够、政策理解不准、政策体系制约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妥善解决。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杨德才建议,通过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加强财税支持力度等,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发展,为铸成先进制造业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杨德才。受访者供图

多数企业担心对政策理解不准确

新京报:专精特新企业被认为是重构中国制造业的关键一环,当前发展中有哪些困难?

杨德才:在调查中,专精特新企业普遍反映当前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非财税因素较多,72.8%认为招工难、人工贵,43.9%认为融资难、融资贵,37.1%认为原材料成本上升过快。这也要求财税支持政策的着力点进行扩围,要更加聚焦如何帮助专精特新企业降低人力成本、利息成本、材料成本等领域。

新京报:国家和各地方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和措施,尤其是财税方面的支持,这些措施效果如何?

杨德才: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确实非常大,但也要看到,目前财税政策支持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内容众多、口径复杂,如留抵退税的限制条件多,各税种间执行口径不一致等。专精特新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对政策理解上还存在局限,在运用财税政策时也存在一些担忧。调研表明,高达67.1%的企业担忧对财税政策理解与运用不准确,13.4%的企业担忧享受优惠后引起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或税务检查,10.2%的企业担忧自身会计核算与纳税处理不规范,9.3%的企业担忧企业人员不善于利用税收政策争取本企业的正当利益。所以,在财税支持政策理解执行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

多措施强化财税专项政策

新京报:从政策本身看,当前的财税支持政策,还有哪些不足?

杨德才:目前专精特新企业享受的财税支持政策,大多是普惠性财税优惠,主要是优惠税率、减免税和加计扣除等。分类施策的个性化、针对性政策少,激励形式相对单一,且多是事后激励,对企业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的事前激励较少,导致对处于初创期的研发型企业激励效果减弱;部分政策覆盖面低,政策指向群体较小,对企业支持力度有限。所以,专项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新京报: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如何加强?

杨德才:在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出台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专项政策,增强政策支持的获得感。如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数字化转型建设按投资比例提供税额抵免优惠;提高专精特新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比例到125%;将短期性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政策固定为专精特新企业专项政策,并允许专精特新企业新购置的研发基建纳入加速折旧范围;将专精特新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10年延长至15年,确保大量研发成本可以有效扣除。此外,财税支持政策要充分考虑专精特新企业在所处产业链中的上下游行业的整体减负效应,完善抵扣链条,注重平衡企业间税收利益,避免部分企业利用在产业链中的支配地位独享税收红利。

以企业为本创新财税支持手段

新京报:专精特新企业是新兴事物,对他们的支持,是否也需要一定的创新?

杨德才:政策着力点要以纳税人为中心,完善发展财税支持政策,更多关注专精特新企业综合经营成本的降低。如探索增值税级次“三档并两档”,可参照留抵退税制度改革方法,在专精特新企业较多的制造业开展试点;进一步扩大增值税的进项抵扣范围,将贷款利息、人员费用等纳入抵扣,缓解企业经营发展的成本压力。

持续给予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费用补助,从研发投入总量和研发投入增量两个方面,按比例给予一定比例的研发费用补贴,强化对研发阶段的事前激励鼓励。注重财税支持政策与金融、科技等政策之间的协调联动,形成合力,为专精特新企业解决用工难、融资难、经营成本高等问题,降低制度性交易等隐性成本。

新京报:你提到不少企业担心对政策理解不到位,不善于利用税收政策,这方面的问题如何改善?

杨德才: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财税政策的专项辅导。财税部门要找准政策落实的关键点,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其核心是研发费用的合理归集,定期开展专题辅导;特别要聚焦获得感不强、政策运用能力弱的专精特新企业,要成立专家团队进行面对面辅导,帮助企业应享尽享。

另一方面,政策执行过程中要给予企业一定的选择权,坚决杜绝政策落实过程中的“一刀切”问题,“应享尽享”不是“强制享受”,政策推行要考虑企业战略发展的实际需要,避免如强制企业小额退税、缓交税款等问题的发生,影响财税政策整体获得感。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