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太平天国,拥有三十万强军,曾国藩为何坚决不称帝?

发布时间:2023-04-04 12:56:15 发布人:hao168

清朝后期可谓是一个多事之秋了,无论是来自外国的侵略和不断的逼近还是在其国内出现的严重统治问题都不断消耗着清朝自前期以来积累下来的国力,而朝廷则从一个巨大稳定的政权变得也成了愈发摇摇欲坠、面临着严重威胁

清朝后期可谓是一个多事之秋了,无论是来自外国的侵略和不断的逼近还是在其国内出现的严重统治问题都不断消耗着清朝自前期以来积累下来的国力,而朝廷则从一个巨大稳定的政权变得也成了愈发摇摇欲坠、面临着严重威胁的政府,而面对着这样严重的局势,清廷也是感到很大压力,他们于是采取了很多方法进行了自强,企图摆脱日益衰落的危局,他们进行改革学习外国,但是无奈内外交困,局势无法挽救,最终清朝还是败亡。

而在那一时期,内部的巨大问题实际上比来自外国的侵略更让清朝头疼,因为外国人的要求都是对中国的领土等有兴趣,对谁是中国的掌权者并不关心,但是内部的农民起义和暴动则并非如此,他们就是为了反对清廷而发动的起义,目标就是改变王朝政权,更加上当时清朝已经腐败无能至极,这就更激发了人民反抗的激情,所以太平天国等起义纷纷出现,这让清朝大为惊恐,而他们又无力镇压这些影响巨大的起义,于是他们就选择让地方实力派自主组织对抗,号称地方团练,清廷企图利用地方的积极性来帮助自己平叛,但是没想到自己这样的放权行为却让地方势力迅速发展,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形势,造成了湘军淮军等势力的滚大,之后甚至出现了地方不听从命令的情况。这让清朝始料未及。

湘军顾名思义,其骨干甚至是普通成员,大都是湖南人,而且其首领曾国藩更是湖南人,这个集团由此得名。湘军明显就是因为此时要对付太平天国清廷授权地方建立从而崛起的,当时其风头独一无二,更是清廷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以依靠的一支中坚力量,而曾国藩更是因为缔造了这支在政坛上呼风唤雨很长时间的集团并且由此击败太平天国而成为了中兴的四个名臣之首,成为延长清朝国祚的最大功臣。

实际上,当时曾国藩可以直接控制的军队就有湘军三十万人,更是当时清军之中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先进的一股势力,就连淮军也是无法比拟。而且,在击败太平天国之后,很多叛军都投靠了湘军,当时的李秀成被俘虏之后也劝说曾国藩称帝造反,他甚至保证,他可以替曾国藩招募长江附近被打散的十数万太平军残部,他的弟弟、下属都有叛变清朝立曾国藩为皇帝的想法和做法,甚至据说他们已经重演了一次黄袍加身的桥段,但是这都被曾国藩拒绝了,他表示自己根本没有称帝谋反的心,而且自己始终忠于清廷,不会反叛,这才作罢。如此强势而且拥有权威的曾国藩为何不愿自己当皇帝呢?答案其实并不复杂。

首先,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曾国藩作为从科举进入朝廷参与政权的士人自小接受的就是传统儒家的教育,忠君报国、尽职尽责的思想充满了他的脑海,他并不愿意进行叛变,这和他的价值观南辕北辙,更何况此时朝廷信任他,把大权都交给他,对他有很大恩情,知恩图报就成为他拒绝称帝的很重要因素。所以,当部下、弟弟都希望他能够称帝叛变,建立属于自己的新政权的时候他都一一拒绝,放弃了这个最好的机会。

而且,清朝早已针对势力愈发强大的太平军采取了压制的措施,首先就是他们支持李鸿章建立了淮军,并且放手淮军的发展,以平衡湘军的实力,防止他们一家独大。新成立的淮军因为各种问题立刻和湘军成为了敌人,甚至势不两立,他们购买先进装备,大肆招兵,提升了自己的力量,成为了牵制湘军的巨大力量,也因此,曾国藩看到清朝如此防范自己,意识到自己即便拥有如此大的势力也难以成功推翻清朝,其称帝的野心也就荡然无存了。

另外,在击败太平天国之后,清朝立刻对湘军的高级将领进行了清洗,逼迫湘军裁军,不仅如此他们还派出湘军的精锐到北方去镇压捻军,来以此消耗他们的力量,导致之后湘军逐渐消失。

小编认为,这种兔死狗烹的命运可以算是一个规律了,就连强大如此的湘军也没能躲过去,毕竟这是汉人的部队,他们能够发展本就是清朝的权宜之计。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