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能顶半边天”,打完一战为何欧洲妇女的地位大大提高?

发布时间:2023-04-05 03:06:57 发布人:hao168

性别平等,这在现代社会是一个相当严肃的议题。当然,这里的说的性别平等主要是女性地位的提升,毕竟现在除了极少数部族还有一定母系社会色彩外,世界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社会都有一定男权社会的色彩。当然,这是历史

性别平等,这在现代社会是一个相当严肃的议题。当然,这里的说的性别平等主要是女性地位的提升,毕竟现在除了极少数部族还有一定母系社会色彩外,世界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社会都有一定男权社会的色彩。

当然,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毕竟自从进入农业时代以来,由于在体力上的绝对优势,男性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生产者,从而成为社会的主导者,女性沦为男性的附庸。不过工业革命后,人类的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体力在人类生产力中的主导效果越来越不明显,在绝大多数工作中,女性并不明显弱于男性,所以女性的地位提升有了理论上的可能。

即使是饱受好评的“举案齐眉”,实际上也说明了男尊女卑

不过,历史惯性可没那么容易消除,有时候需要一些特殊事件推动,比如历史学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女性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

女性地位和打仗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首先大家要知道一点,工业时代初期,女性的地位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比封建农业时代更低!原因在于:封建农业时代,虽然农业经济是男性主导,但女性仍然是很重要的助手,有男耕不还有女织的嘛,一个普通的自耕农家庭,离开了女性也是运转艰难的。

但资本主义主导的工业时代可完全不是那回事儿,女性在生产方面的地位反而更弱,大部分家庭的收入完全依靠男性的工资,女性被认为应该好好料理家务,为男人服务,成为贤妻良母型的“家庭天使”,这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大多数的工作职务,男性基本垄断了。

但这和农业时代显然是不一样的,农业时代男性占经济主导,这是因为女性体力上有天生的劣势,没办法;而此时男性占优势更多是历史惯性,实际上此时教师、医生、公务员、科学家、工程师等等绝大多数对社会有极大价值的工作,女性完全是有能力胜任的。甚至在工业部门,工业革命初期很多重体力活只有男性工人能干,到了20世纪,大部分职务女工也能担任。

然而,女性还是被排除在外,成为附庸。

19世纪,英国42%的已婚妇女没有工作,94%的妇女依靠丈夫或其他亲属生活,妇女进入的公共领域范围非常有限,并且普遍存在着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工资水平低等问题。资料显示,19世纪30年代在农场工作的男工工资一年是25英镑,而女工的工资只有5镑。

然而,一战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工业时代的战争和农业时代完全不一样,这是一种总体战,工业时代的强大组织力能让一个国家迅速调集所有资源为战争服务,而整个社会也必须克服历史惯性,向着“能最大程度提供资源”的方式转变。

那么,作为宝贵的生产力资源,女性也被调动起来了。而且由于大批男人被调到战场当兵,市场上留下了很大的就业缺口,很多职位被提供给女性了。

很多女性表现地非常兴奋,觉得生活第一次变得有意义

根据统计,在英国,妇女就业人数从1914年的493万上升到1918年7月的619万,而且工资明显提高。在家庭中,女性收入开始占相当大一部分,而且在战争的特殊时期,由于大量男性参军,女性家长在家中的威望明显提高。在相当多的人的印象中,母亲、祖母的威严同样是不可侵犯的,并不亚于父亲。

当然,其它各方面也有连带影响,女性更多的参与了体育活动、娱乐活动。当男人们从战场上回来的时候,发现这个国家的女人似乎一下子“高大了起来”。虽然没有根本上解决男尊女卑的问题,战后很多女性又被迫重回家庭,但女性地位无疑是大大提高了,女性的自我意识也大大觉醒了。而且,女性首次拥有了法定的政治权力。

女人们在工厂工作

在德国、法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各国,都有类似的情况。一战之后,法国铁道部门的女性职工从124人提升到3000多人,德国500万女性成为劳动力……甚至就连卷入战争程度不深的美国都一样。女性地位一旦提升,一旦在社会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再把她们全赶回家庭里面,那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而之后的二战更是使得女性地位进一步提升,在美国,六百万妇女进入制造业工厂工作,这是一个相当强大、团结又有组织力的团体,谁也无法轻视,要不然铆钉女工罗西很可能就会给他一榔头。

而在中国,女性地位的根本提升则是要到解放后,由于压迫女性的制度被废除,一堆女拖拉机手、女劳模、女民兵、女教师、女乡村医生等成批出现,女性再也不是“不能上桌吃饭”的角色。

这些被解放的女性在社会上有着应有的地位,再也不是男性的附庸。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