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18世纪为何没能进行工业革命?听听历史怎么说

发布时间:2023-04-05 10:04:06 发布人:hao168

编者导读:(清朝专题/八)“学习历史,是为了铭记历史”,这句话是笔者的初中历史老师在给我上第一堂历史课的时候所讲的原话,也是激发笔者这么多年来学习历史的第一股源泉,为此笔者还依稀记得当年在那张布满沟壑

编者导读:

(清朝专题/八)

“学习历史,是为了铭记历史”,这句话是笔者的初中历史老师在给我上第一堂历史课的时候所讲的原话,也是激发笔者这么多年来学习历史的第一股源泉,为此笔者还依稀记得当年在那张布满沟壑的老书桌上刻上“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八个大字的那段回忆。时过境迁,现如今想到那时候幼稚的自己所做出的那番幼稚行为时常也会面红耳赤,羞涩万分,甚至还会独自尴尬的摇摇头笑上一笑。

学习历史,便是要深刻地铭记这一段历史。相信不少读者在学习或者研究历史的旅途中也像当年的笔者一样,在内心的灵魂深处一直藏匿着这么一道观念,但这道古往今来都被大部分人从小所接纳的观念真的正确吗?在笔者个人看来,这确实是一道正确的历史观念,但我们在学习或者研究历史的过程当中却千万不可单被这道观念所束缚。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大部分人却往往受着这道观念的束缚,其结果便是在学习或研究完一段历史后只单单记住了那段故事;又或者从那段历史当中“窃取”了一些自认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却忽略了一些对自己没有用但却事实上真正存在价值的东西。时间一久,就慢慢地演变成了一种带着功利心理、仇恨心理以及有目的的态度去学习或者研究历史。

清朝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

1840年,西方诸国依仗着它们的利炮坚船轰开了外表浮华但实际上已经锈迹斑斑的清朝大门,并随即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在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尝到甜头之后,它们似乎表现的更加肆意妄为,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一般。在第一拨尝到了甜头的国家带动之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了这拨队伍,它们不惜爬山涉水越过千难险阻来到中华的土地上,其目的便是想抢在别人的前面分一块蛋糕。

画面转向另一面:公元1712(康熙五十一)年,沙皇俄国的代表团在彼得大帝的叮咛嘱咐下带着大量的新鲜玩意浩浩荡荡的来到北京,专门给康熙皇帝朝贡,并表示沙皇俄国愿与大清国永修盟好,互不侵犯。作为东方大国的大清朝自然是盛情的款待了这些使者,使他们也感觉到了这个正处于盛世的东方大国所带了的高贵气息是在自己国家所感受不到的。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统治者至圣至明,社会运转地是如此的协调,处于这个时代的人们仿佛都有着一种旁人所不能理解的优越感。然而,令他们所想不到的是一百年后,他们的国家备受欺凌却只能忍气吞声,他们的家人更是流离失所惶惶不得终日……

清朝在你眼中是一个什么“形象”?

相信在不少的读者眼中对于清朝或者清朝统治者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负面的看法的,认为要不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怎么会导致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要不是清朝统治者的不思进取、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又怎会落得被别人把刀架在脖子上让自己签上一个又一个的丧权辱国条约。别人在一门心思的进行工业革命脱胎换骨,而大清却在关起门来自我陶醉,直到被别人打醒自己才开始懒洋洋的要“师夷长技以制夷”。

无可厚非,笔者当年对于清朝的看法也大致如此,甚至还产生过一种十分厌恶清统治者的心理,特别是对于清朝晚期一些昏庸无能的皇帝们,恨不得把他们杀之而后快。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渐渐地已经没有了这种幼稚的心理,已经懂得了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单去为了铭记历史,而是要学会独自在历史当中寻找智慧,提升自我。

蛮夷误国or历史造成的必然结局?

清朝的衰败,是清统治者一手所造成的吗?还是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所造成的必然结局呢?自古以来,不难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朝代可以永世流传,而这些朝代的灭亡往往也是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才导致了最终的结局的,只要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出了差错或许历史的结局就不会是当初的样子。就像南美洲热带丛林当中的一只蝴蝶煽动几下翅膀就有可能导致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场龙卷风出现的可能,而这些朝代的灭亡就好比无数个“蝴蝶效应”所组合在一起导致的结果一般。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在全世界提起大清,相信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人都会首屈一指,称赞有加。然而,在不到一百年后,大清却被英国轻而易取的轰开了大门。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为何呢?我想大家一定想到了“工业革命”,当时英国是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国家实力瞬间逆袭;而反观同时代的大清却似乎依然沉睡在刚打入山海关时的梦境之中,意犹未尽。那么,清朝为何不去进行工业革命呢?难道不知道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所带来的进步吗?这显然不是理由,想当年英国使者带来的速射炮却被傲慢的清朝大臣甩手扔到仓库当中,直到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之后才发现当年的高科技却依旧安静的躺在布满灰尘的仓库里丝毫未动。

众所周知,英国进入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从此以后人们发现了机械可以代替手工,并且效率比手工要高得多。另一方面,武器也从冷兵器时代完完全全地进入到热兵器时代,人们不再使用那坚硬的刀剑弓弩,而是改用一发弹丸就能远距离精确的轰死一大片人的高射大炮。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从某种意义上促进了国家商业和经济的发展,而武器的升级则进一步增强的国家的基本实力,二者兼备,从此英国不得不成为了世界上少有的强国,而且是可以傲视群雄的超级强国。

在这里我们来做一个不是很恰当的假设,假如说瓦特出生在中国的清朝年间,那么他有可能改良蒸汽机吗?我可以很肯定的讲绝对没有机会!为什么说没有机会呢?首先,我们清楚自古以来我国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大都是重农抑商,清朝也不例外,这么一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便从很大程度上已经限制了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基本条件。说的通俗一点,大家都是种田的,一个种田的吃多了没事要去改良蒸汽机干什么呢?有这闲工夫干嘛不去想着让田里的粮食多产一点不是更好吗?我们再退一步做这个假设,如果说瓦特当时在清朝真真确确的改良出来了蒸汽机,那么这会推动清朝进入工业革命吗?我也可以很肯定的讲绝对不会!我们暂且不说改良后的蒸汽机在当时正处于农业社会的清朝将会用向何处,而是这真的会促进清统治者对工业科技的欲望吗?显然不会,众所周知清朝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王朝,作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统治者对于权力的束缚与控制自然会摆在第一位。而新兴的科技、产业等等这些的发展也必然会冲击到封建专制主义,从而影响到中央集权,这些也是封建统治者最不愿看到的。

如此一来,处于封建专制的清朝在政治体系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我相信任何新兴科技的出现都不会刺激到统治者对于工业革命的渴望,反而会受到统治者的打压。而最终所导致的后果便是只能顺应历史结局的发展,最后眼睁睁的看着被人轰开大门。

结语:

时过境迁,站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再回首过往,也不必在历史当中寻找仇恨,而要在多学会历史当中去寻找智慧。

题外话:当时的康熙皇帝在西方传教士的教导下已经是个科技小天才了,天文、数学、地理、水文、科学等等方面的知识可谓是样样精通,然而他仅仅也只是把这些当做奇巧淫技自娱自乐而已,没舍得去向大众传播。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