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完恐怕半条命都没了?看看四位在紫禁城“大婚”的清朝皇帝

发布时间:2023-04-05 10:04:32 发布人:hao168

在清朝,不是每个皇帝都有美好恋曲,也不是每个皇帝都在紫禁城大婚。如清太祖努尔哈赤迎娶叶赫氏时,共同前往迎亲者是当时的诸位贝勒,还没有一套做为举办婚宴流程的皇家仪式;皇太极立后时也仅行册立之礼,迎娶、服

在清朝,不是每个皇帝都有美好恋曲,也不是每个皇帝都在紫禁城大婚。如清太祖努尔哈赤迎娶叶赫氏时,共同前往迎亲者是当时的诸位贝勒,还没有一套做为举办婚宴流程的皇家仪式;皇太极立后时也仅行册立之礼,迎娶、服装、婚宴等流程都省了,原因是皇太极登基前就已娶了他的大福晋,因此即位后只需册立其为后即可。

入关后,真正在紫禁城里「大婚」的皇帝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这四位帝王的大婚让后人得以一窥皇家的婚姻,真是好辛苦、好烧钱!

带头跑流程的顺治

顺治八年,年轻的皇帝大婚,这时清宫也开始逐项确立属于清朝的大婚仪式。

民间嫁娶得要行六礼,所谓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礼中还能再分出细项,若遇到讲究人家或者富贵家庭嫁娶,花上个一年半载也是很正常的事。

清宫大婚与民间嫁娶不同,皇帝不需要问名,整个皇族已经帮皇帝挑好人选,娶就对了!纳吉,纳什么吉?皇帝结婚就是吉得不得了!请期,这关乎「日子」、「时辰」,钦天监的角色很重要,星象和皇帝的生辰合不合、大婚之日的天象会不会冲到国运,这都要听钦天监的话。他们将帝后的生辰八字合在一起,再搭配星象推算出哪些日子可以挑选、哪些日子千万避开、大婚之日的天象会不会冲到国运。此外,皇帝当然不可能亲迎,天底下没人比皇帝还大,派出使臣持节迎娶就可以了。所以,皇帝大婚礼仪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纳采」和「大征」(民间称纳征)。

首先是诹吉行、纳采礼。纳采的前一天,皇室会派专人祭告郊、社、太庙,也就是向祖先报告:「我要结婚了,这是国家大事,希望列祖列宗保佑喔!」纳采的当天,皇帝要在太和殿设节案,献上祭品、文马,而大婚正、副使要在丹墀东等待,在名赞官的主持下,使臣行三跪九拜大礼、走上台阶、立于陛上,接着由宣制官宣制,使臣再跪。宣制后,正、副使则在仪仗与卫士引领下,出太和中门,前往皇后的娘家。

在这段过程中,正副使的地位相当重要,他们必定是满州贵族、正使持金节、副使持册,代表的是皇帝。

正副使出发后,皇后娘家这边也要准备妥当。在大婚使前来册封前,皇后的仪仗就要在宅邸内等待,皇后的父亲着朝服在门外道路的右边跪迎,使臣进屋纳采,皇后的父亲和兄弟要跪拜受礼;皇后本人则在庭中迎接,皇后母亲及家中女眷在庭中着朝服跪迎,等待使臣入内册封。礼毕后,皇后的父亲必须跪送使节和皇后出府。

在使节到达之前,皇后会在家中先向父母亲行家礼、跪谢养育之恩、说些体己话,一旦行了礼,踏出成为皇后的第一步,此后就是「先国礼再家礼」了,也就是皇后的双亲见到自己女儿时也得先行跪拜。

正副使节行完册封礼后准备回紫禁城,此时仪仗在前、皇后凤辇在后,由中门进入中宫、行至太和殿外,皇后下辇。清朝最初的帝后大婚,皇后不一定从大清门入宫,这是康熙之后的惯例,《大清会典》中记载顺治的第一次大婚,皇后就是从协和门至太和殿下凤舆进宫的。

清初时礼制尚未完备,康熙大婚的时候,因皇后府邸在宫外的缘故,所以走大清门行至午门就成了合情合理之举,之后的帝后大婚也走大清门,顺理成章的成了规矩。

有段野史不就是这么说的嘛!专权的慈禧太后非常讨厌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因为她是慈安太后中意的媳妇人选,遂多次刁难、欺压她。有次,阿鲁特氏忍不住暴走了,她对慈禧说了一句霸气十足的话:「我是从大清门进来的」,潜台词就是:我是皇后,你只是先帝的妃嫔而已!换句话说,「你不过是个小妾,凭什么跟我争?」慈禧的出身本来就不高贵,听到阿鲁特氏竟然这样贬低自己的身分,使得她怒火中烧,自尊心瞬间炸裂,闹到最后阿鲁特氏的生命可不就断送在慈禧手中了!

皇后入宫后,皇帝率皇族到中和殿向皇太后行礼,礼毕后亲临太和殿赐皇后父亲及男性亲属宴饮,此刻文武百官均需在场;皇太后则到保和殿赐皇后母亲及家中女眷宴饮,由公主、福晋、命妇作陪。这两场婚宴的规模不大,主要是联系双方家族的关系。皇帝娶妻,娶的多半是有政治、军事实力的宗族女儿,不管是皇帝也好、皇太后也好,和皇后娘家人的聚餐宴会自然充满了权力意味。

这是顺治八年的大婚流程,康熙四年大婚的纳采宴就是在皇后府邸进行,到了同治十一年时,清帝大婚的仪式才算定型。

甜蜜的政治婚姻

康熙是清朝皇帝中年纪最轻就大婚的皇帝,也是拥有最多皇后的皇帝,他一生共立了四位皇后。

他登基时只有八岁,朝中权力都被辅政四大臣掌控。为了能拿回实权,替康熙铺下政治坦途,他的祖母孝庄皇太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替康熙举行大婚,代表皇帝已成年,可掌权亲政。

一般来说,选妃一事都由礼部筹办,再从贵族、八旗官员家中挑选秀女。然而皇帝要成婚的事传了出去,几位辅政大臣自然想跳过诸多步骤,直接大力推荐自己的女儿。很明显地,皇帝的婚姻不仅仅是皇帝个人的事情,而是牵动整个朝堂的大事。孝庄为了制衡各个大臣并提升自己这一方的势力,选择了顾命四大臣之一、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

十一岁时,康熙迎娶第一任皇后、十二岁的赫舍里氏。

皇帝夫妇结婚的前一天,内务府正式向赫舍里氏下聘彩礼,有黄金两万两、白银一万两、绸缎、金银珠宝,以及骏马和马鞍。两万两黄金相当于二十万两白银,再扣除币值、通货膨胀等因素,换算成新台币,这场婚礼光是聘礼就花了三亿多元,十分惊人。

这场婚姻实际上是一场政治联姻,所幸康熙和赫舍里婚后的感情和睦,相处十分融洽。大婚四年后,十六岁的赫舍里氏生下了皇子承祜。

只负责出席的新郎

同治在位期间,由两宫太后与皇帝「共同治理」天下。同治大婚,他还能做些什么主呢?两位皇太后早于两年前就已颁下懿旨,决定好相关事宜,同治只需在婚礼当天微笑出场就可以了!

「皇帝大婚前期分日恭进妆奁、其铺盖衣服、首饰、金银器皿,着于告期前一日恭进。至皇后母家应行恭备子孙饽饽并匙箸、吉祥花碗、龙凤圆盒,既或做铺盖、灯内蜜油并烟粉等项,均着敬谨妥为备其子孙饽饽届时并由内务府女官恭送大内,钦此。」

皇帝大婚所用的衣物、首饰、器皿皆已备妥,只等着两宫太后点头,婚礼就可展开。

大婚当日陪侍皇后的公主、福晋、命妇等人的穿戴都有明确懿旨规定:

「皇帝大婚日,公主、福晋、命妇进内均戴凤钿,穿蟒袍八团龙立水褂,项圈、手巾、朝珠。内务府女官均戴钿,穿八团褂,至皇后邸伺候升舆。干清宫伺候降舆及降舆后伺候一切礼节均戴大红钿罩,穿大红褂罩。」

当时的清朝已是日幕西山,但同治的婚礼却一点都不马虎,反而相当隆重,共消费了一千一百万两白银。这还不包括做瓷器的开销,因为大婚用的瓷器不能和平时用的一样,必须更为精致高级,当时特别烧制的瓷器多以日用器皿为主,有碗、杯、盘、碟、渣斗、勺、盒、灯等。根据《景德镇陶瓷史稿》记载,自同治五年起,共用了十三万两白银在景德镇复建御窑厂,专门烧制同治大婚瓷器。首先,瓷器的颜色多是以明黄色底为主,上绘多彩,蓝、绿、粉、红和藕色;其次,皇家大婚之喜,一定要用金粉在红地描金双喜字,在黄地描金万寿无疆等字样以象征吉庆。瓷器上的图案生动繁多,但因「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植物图腾有兰、梅、百合等,动物则见蝴蝶、蝙蝠、鸳鸯等,不可免去八宝、喜福寿等字,可说是将瓷器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同治登基没多久,两宫太后便已开始筹备婚礼,该花的钱一毛都不能少,该有的排场一项也不轻忽。虽说在紫禁城内大婚确实值得大肆庆祝,但当时的清朝国事衰弱、经济疲乏、人民生活艰困,如此庞大的开销获得漂亮的面子却大大失去了银子。

这情形也反映在阿鲁特氏的嫁妆上,阿鲁特氏比同治大两岁,是清朝继孝惠章皇后后第二位出身蒙古的皇后。她的妆匲极为丰厚,光是帽子就令人惊叹,共有冠帽二十八顶,其中包括朝冠八顶、其他冠十二顶、帽八顶。

具体如下:熏貂朝冠一顶(随黄绫冠盒)、元狐朝冠一顶(随黄绫冠盒)、海龙朝冠一顶(随黄绫冠盒)、罗胎凉朝冠一顶(随黄绫冠盒)、熏貂皮冠一顶(随黄绫冠盒)、本色貂冠一顶(随黄绫冠盒)、海龙冠一顶(随黄绫冠盒)、绒冠一顶(随黄绫冠盒)、罗胎凉冠二顶(随珍珠帽珠黄绫冠盒)、万丝凉冠二顶(随珍珠帽珠黄绫冠盒)、如意冠四顶(均随各式镶嵌宝石帽花黄绫冠盒)、熏貂朝冠一顶(镶嵌珍珠石,随黄绫冠盒)、熏貂朝冠一顶(镶嵌仿珍珠石,随黄绫冠盒)、天鹅绒朝冠一顶(镶嵌珍珠石,随黄绫冠盒)、天鹅绒朝冠一顶(镶嵌仿珍珠石,随黄绫冠盒);团凤飘带帽成分(随黄绫冠盒)、团鹤飘带帽成分(随黄绫冠盒)、万福飘带帽成分(随黄绫冠盒)、万寿飘带帽成分(随黄绫冠盒)、双喜字飘带帽成分(随黄绫冠盒)、双如意飘带帽成分(随黄绫冠盒)、牡丹花飘带帽成分(随黄绫冠盒)、海棠花飘带帽成分(随黄绫冠盒),每顶冠帽都配有相应的珠石、帽花以及黄绫冠盒,根据材质和样式不同,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季节。

可惜的是,风风光光地嫁进紫禁城的阿鲁特氏,最终成为死因成谜的皇后。那些生前的荣华啊,终究如梦一场。

无缘的心上人

光绪十四年,十八岁的光绪皇帝大婚。

期待亲政、改革国家的光绪知道,大婚是掌政的首要步骤,这使得听政多年的慈禧太后不得不认命撤帘。但舍不得放下权力的慈禧并不想完全归政,因此她为了挑选光绪的大婚对象可说是用心良苦。最后,她决定肥水不落外人田,让自己的侄女、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做皇后,就是日后的隆裕皇后。

隆裕是自己人,方便慈禧了解光绪的一切,好持续把持朝政。隆裕比光绪年长三岁,大婚之后,两人之间有做夫妻的缘分却没有做夫妻的情分,彼此之间没什么感情可言。光绪钟情的是聪颖的珍妃,但皇家婚姻岂是两情相悦就能成就的一段姻缘呢?光绪终究得听从「上面的安排」,这「上面」可以说是慈禧,或是命运,说到底就是身不由己。

大婚之前,一个不祥的事发生:太和门失火了!

这是个非常糟糕的预兆,这里曾是顺治举行登基大典的地方,更是皇帝御门听政的所在。失火一事将使新娘被认为是会祸害夫家的不祥之人,这段婚事也可能就此告吹。但这是慈禧亲自决定的亲事,怎可轻易取消呢!婚礼仍然如期举行。

不过,被烧毁的太和门该怎么办?筹办婚礼的众人想出的应急之策是用纸临时扎出一道「太和门」。内务府找来大批搭棚、裱糊、扎彩的工匠,在一个月内赶工,用纸糊了一座太和门,外观上和真正的太和门所差无几,让光绪大婚得以顺利进行。但是,不吉就是不吉、假的终归是假的,成不了真。这样的不祥之兆百姓看在眼里、惧在心里,慈禧为此颁布了一道命令,一是以光绪名义,对天下奖惩并行;二是暂停颐和园修建工程,保持国库资本;三是大肆奖赏,借此笼络人心。

然而假的太和门怎会真的太和?这一切隐约暗示着清朝未来的国运,一如光绪的老师翁同和叹道:

此灾奇也,惊心动魄,奈何奈何!

光绪十四年正月,光绪和隆裕的大婚典礼在紫禁城盛大举行。大婚当日,凤辇来到桂祥的府邸迎娶新娘,隆裕一路经过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干清门,最后停在坤宁宫。新娘要跨过火盆、马鞍,福晋命妇接过皇后手中的苹果和如意;皇后得吃合巹宴、饮交杯酒,同时有成双成对的侍卫夫妇用满人语唱着合巹歌,最后是帝后坐帐,一起吃长寿面。光绪的大婚,短短的一段文字就叙述完了,但这场婚礼约花费五百五十万两银子,以当时风雨飘摇的清朝而言,在最终仍坚持享有一丝苦不堪言的繁华。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