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同时代的人:华盛顿懂得功成身退,为何乾隆皇帝依然恪尽职守

发布时间:2023-04-05 10:55:15 发布人:hao168

编者导读:公元1797(清朝嘉庆二)年,65岁的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他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时正式宣布放弃国家所赋予他的权利,回到自己的私人庄园去重新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平民,并表示终身不再连任总统一职。这是

编者导读:

公元1797(清朝嘉庆二)年,65岁的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他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时正式宣布放弃国家所赋予他的权利,回到自己的私人庄园去重新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平民,并表示终身不再连任总统一职。这是他人生当中的第三次隐退,也是最后一次隐退。这一次的隐退,使他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庄园农场主,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属于华盛顿的时代已经结束,新的联邦制和众国则由另一位领导人的继任继续扬帆起航。

在这之前的先一年,处于地球背面的亚洲东部的大清帝国,嘉庆皇帝刚刚坐上了乾隆所禅让出来的帝王宝座,国家年号正式更改为“嘉庆”元年。此时的紫荆城内外依然器宇轩昂、如日中天,似乎在告诉着世人,它依然很强大,依然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同年,身居太上皇的乾隆皇帝也正式对外明示,他依然是大清的首席掌舵者,权利依然掌握在他手上,任何人都取代不了他的地位,包括嘉庆皇帝。相较于乔治·华盛顿的功成身退,东方帝国的统治者乾隆皇帝似乎显得更加恪尽职守,即使已经耄耋之年且退位之后还依然坚守在大清的第一岗位。

乾隆皇帝为何不像华盛顿一样功成身退?

对于以上这个问题,笔者暂且不着急去为大家解答,我们来先了解一下另外一件事。公元1799(嘉庆四)年,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他最后一次巡视完他的庄园后卧病不起,最终在妻子玛丽的陪伴下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里程。同年,清朝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在养心殿内也驾鹤西去,而仅仅在大行皇帝驾崩的半个月后,布满阴沉的紫禁城内又发生了一件人们意想不到的大事,和珅被嘉庆赐死了。站在当时,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和珅是乾隆时代种种弊端下所产生的最终“结晶”,而和珅的倒下也预示着当时的大清帝国属于乾隆的时代已经完完全全结束了,这一点毫无疑问。继和珅的倒台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大清的另一位最高统治者嘉庆皇帝以他看似挽救清朝局势的种种改革措施想得以扭转乾坤,但其结局却非但没能成功挽救大清走向衰颓的悲惨命运,反而进一步将大清帝国的危机推向了不测之渊。

画面转向地球的另一面。我们发现,华盛顿总统在任职期间一开始便向人们所刻意地展现了两件急需解决的事情,其一便是关于当时的印第安人在美国平民眼中所引发的争议;其二便是人们对于奴隶制度所产生的争议。然而我们在美国初期所起草的《独立宣言》中却发现了与之相矛盾的一面,宣言当中他们提出了自由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既:人人生而平等,没有种族之分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么一来,这份宣言中的内容似乎与华盛顿最初所抛出的两个问题显得格格不入。

那么这些是华盛顿这类国家领导者真正所意愿的吗?我想未必。拿乾隆皇帝来说,或许在他还没死之前他已经预见了大清帝国下一步所要面临的窘境,而作为统治者的他对于权利的渴望或许也并不单纯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个人欲望,作为大清帝国这艘大船的终极“掌舵者”,他所肩负的风险和责任早已被权利这把利剑所散发的外在光环彻底的掩饰住了,那些只有极少数人所能预示出大清帝国下一步所要遭遇的危机,或许也只有乾隆自己和那部分少数人才能承受住这波危机所带来的压力。因此,在1797年华盛顿义无反顾的回到自己的庄园当一名普通的平民时,作为东方帝国的重要人物乾隆皇帝、和珅以及作为后来人的嘉庆等等这些人都已经没有了选择的机会,他们必须这么做,尽管他们心里清楚这么做后还是挽救不了当时的局势。

结语:

文章的最后笔者不禁想起了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诗:

劈空剑笔书奇语,血泪染成不复加。一代词君无愧是,奈何生在帝王家。

乾隆皇帝和华盛顿是同一时代的人,但又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作为一国领导人,他们都曾为了各自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过,但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又不得不去弯下腰来折服于外部环境,乾隆和华盛顿皆是如此,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亦更是如此。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