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位格格爱新觉罗韫欢为何比溥仪更受人尊敬?

发布时间:2023-04-05 12:17:05 发布人:hao168

编者导读:清朝是整个中华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在与新时代接轨的历程当中,清朝又是一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朝代,它既尊享过万国朝拜时的威风凛然之气,又历经过“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可悲情形。与此同时,与它紧

编者导读:

清朝是整个中华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在与新时代接轨的历程当中,清朝又是一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朝代,它既尊享过万国朝拜时的威风凛然之气,又历经过“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可悲情形。与此同时,与它紧密联系的爱新觉罗氏家族在这其中也顺其自然地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清朝末年,爱新觉罗氏家族随着大清气数的衰落也慢慢地走向低潮,再也没有了两百年前康熙爷时期的优越感,皇室血统在这个落魄的年代也随之遭受着世人的唾骂和不堪。然而,在这个岌岌可危的家族之中却存在着一位特例,此人虽为正统的爱新觉罗氏家族人,但在清朝灭亡之后依然备受着世人的尊敬,甚至与其哥哥宣统帝溥仪相比还要显得更胜一筹,她就是清朝的最后一位格格爱新觉罗·韫欢。

本文的研究内容:

“韫欢”二字单从字面上看也可清楚此人的出身非同常人,其中蕴藏的寓意也是父亲载沣洋溢出对她的寄托之情,希望她在当时的混乱年代当中可以永远保持一颗欢快自由的心。然而,出生在一个如此波折起伏的年代,韫欢的一生也注定将要辜负父亲对她的寄托。

韫欢的父亲载沣是当时著名的醇亲王,与此同时,当宣统帝溥仪继位后他又是大清最后的一位摄政王。然而,这位摄政王与大清入关初期的摄政王多尔衮却多有不同。多尔衮一生骁勇善战,沉迷在权力和利益的漩涡中无法自拔,而载沣从某种角度上则恰恰与他相反。在大清灭亡之余,其他守旧大臣忙着寻求复辟并想再次光复大清的时候,而载沣此人却毫无此意,俨然以一副看清楚了当时时势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此时此刻,在他心中大清和爱新觉罗家族也都成为了过去式,而他这个“摄政王”的责任便是做一名称职的丈夫、称职的父亲。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载沣于1921(民国十)年生下了一个女儿,此人便是韫欢。韫欢从小在父亲这种不与世争的思想影响下,渐渐地在性格上愈加像父亲载沣了,虽然自己的哥哥溥仪曾是大清的皇帝,但在她的眼中却没有以此为傲。同时,在权利和利益的围绕下也没有使她陷入泥潭,虽然她也清楚自己是爱新觉罗氏家族的一员,但并没有以此而觉得比别人高人一筹,在她的内心中,她仅仅是一位出身皇室的平常人。

公元1924(民国十三)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皇帝赶出紫禁城,从此堂堂一位大清皇帝过起了流离失所的生活,甚至还一味地想借助关东军势力光复大清,最终却被关东军控制住成为了一名有名无权的皇帝,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九年劳改的溥仪皇帝正式成为了一名国家公民。相较于哥哥溥仪的遭遇,韫欢虽然没有历经过如此,但实际上也过得并不如意。但凭借着自己与世无争的性格,韫欢在当时又过得自认为十分满意。由于自己出身皇家,因此还将父亲遗留下来的文物、地契都如数的上交给了国家。

在国家形势走向良好的时候,国家还提出过给予韫欢一些良好的待遇,但这些都被她一一给拒绝了,在她看来,她仅仅是一个普通人,不想再凭借着爱新觉罗氏这个光环给国家添麻烦,因此,在她的后半生,她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为国家担当者教书育人的职责。

公元2004年,韫欢在北京逝世,临终前她代表爱新觉罗氏家族说了一句令世人为之钦佩的话:

我的家族,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历史的罪人,我能够为人民服务,是我这一生最大的荣幸。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