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40万大军的鳌拜,为什么宁死也不推翻康熙呢?没有理由和动机

发布时间:2023-04-06 13:32:16 发布人:hao168

实在想不出,鳌拜推翻康熙的理由和动机。首先要确定的是,大清皇权至高无上,这句自教科书乃至于历史研究学里面的话,不是空话,乃是一句非常贴合大清皇权环境的概括性描述,简而言之,鳌拜和康熙,从来都不是一对矛

实在想不出,鳌拜推翻康熙的理由和动机。

首先要确定的是,大清皇权至高无上,这句自教科书乃至于历史研究学里面的话,不是空话,乃是一句非常贴合大清皇权环境的概括性描述,简而言之,鳌拜和康熙,从来都不是一对矛盾。

明明看起来二人矛盾百出,为何还说鳌拜和康熙不是矛盾?

原因很简单,鳌拜不敢忤逆皇权,鳌拜敬畏的不是康熙这个人的本身,而是皇权,康熙是皇权的化身,而面对鳌拜,康熙即便年纪再小,也一样能够压制,这是权力体系和观念带来的。

所以鳌拜不可能,也没必要推翻皇权。

鳌拜崛起于皇太极时期,算是大清的从龙之臣,鳌拜从来都不是什么心机之辈,玩心术,鳌拜只会被克死,但大清初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十分重视武官,大清的满文翻译为“战士之国”,由此可见,清朝的早期,是“重武”的。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看似政治智慧不高的鳌拜,通过一次次效忠、一次次浴血冲锋获得了皇帝的认可,在大清,有才华、有能力这些是次要的,想要真正爬上权力之颠,最重要的首先是被皇权青睐。

在多尔衮和豪格争皇位的过程中,鳌拜毫不犹豫地站队皇太极子嗣一脉,虽然豪格没有即位,但顺治即位了,对于鳌拜来说还是没有区别,这种根深蒂固的忠诚,是从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个时代开始建立的。

所以才说,鳌拜敬畏的不是康熙这个小孩子,而是时代相传的皇权本身,要说鳌拜真正敬畏的,乃是努尔哈赤本人,还有他所流传下来的血脉。

顺治在临终前的安排,是有深意的。

首先顺治和济尔哈朗都觉得鳌拜是一种“极端”,喜欢动用武力而不是心智。

但在乱局的背景下,武力反而是一种拯救的力量,譬如多尔衮和豪格的争端,最终还是正黄旗和镶黄旗的主将表态强制两人停止争端,这件事情,是任何政治家无法做到的。

不过清初需要文化建制,全靠武人那是不行的,因此鳌拜的作用就很明确,在一众官员开始斗争、纠缠的时候,作为扫荡一切阴谋的力量,稳定局面。

顺治死后,鳌拜就因为这种属性成为了几大顾命大臣之中,是有威慑力的一个,理由很简单,鳌拜要动谁,没有人可以反对,除了皇帝。

可康熙也好,孝庄也好,不可能因为鳌拜这样的属性就把鳌拜除掉,要知道,鳌拜的疯,是为了保护“主子”,即便康熙看鳌拜再不顺眼,也不能清除鳌拜,鳌拜就是他在成长起来之前,最后的屏障。

反过来,站在鳌拜的角度来看,这么多年,其实鳌拜和当年在皮岛玩命冲锋的那个他没有丝毫改变,头脑不说是简单,但顾忌仍旧很少,可能他自己也意识到了,他唯一的作用,就是疯子一般的行事,也就是震慑。

顺治留下四个人,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最后一个是鳌拜。

大清最忌惮的,其实反而是文臣,而不是武将,大清最高级阶级,是八旗,八旗乃是满人,掌握着至高武力,他们只会是爱新觉罗的保护层,反而是那些心思活跃的,有着通敌风险的文臣需要提防。

康熙登基的环境很明确,主少国疑,唯一的震慑是孝庄太后,孝庄虽然地位高崇,可终究是后宫之人,上不得乾清宫和金銮殿,前期能保证万无一失的,是鳌拜。

随着这种意识加剧,鳌拜也明白了自己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鳌拜明明政治智慧不高,但不管他攻击索尼还是苏克萨哈,都没有人能够遏制他的根本原因。

鳌拜的专政这件事不重要,面对他这么一个莽夫,众人没有人控制住的原因才重要,能解释的就是,鳌拜看起来好像在蚕食康熙的皇权的,可康熙何尝不是通过鳌拜逼退索尼和苏克萨哈、遏必隆。

从智慧上来看,鳌拜很好对付,索尼和苏克萨哈反而未必,自古以来,从秦始皇到唐高宗,最厌恶的就是“摄政大臣”,吕不韦和长孙无忌,都是被皇帝用尽办法驱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少年康熙,也是这样想的。

因此鳌拜和康熙的关系,根本就没有后世所描述的那么严峻,只是在后来的一些事情中,鳌拜的确太过“飘飘然”了,加剧了他和皇权之间的一些摩擦,最终才让康熙加快了收拾他的速度。

再退几步来说,鳌拜即便是掌握了当时京城地区的兵权,但也远远没有四十万那么多。

而且这些兵权是建立在为皇权征战的基础上的,鳌拜不可能拿这部分人去反康熙,虽然历史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孝庄必然在禁军中留有后手。

康熙擒鳌拜,这件事情看起来险象环生,可真正让康熙如此谨慎的,是不知道鳌拜反扑到底有多么剧烈的态度,擒鳌拜只能说是一种力量的试探,试探结果很明确,皇权依旧至高无上。

虽然康熙把鳌拜的罪名说得那么严峻,可实际上,鳌拜没有被处死,面对鳌拜天天在监牢里喊“我为皇太极立过功”,康熙也很无奈,后来还以鳌拜过去劳苦功高为由,减轻鳌拜的罪名,最明显的是鳌拜的后人,还曾在大清任高职。

这种现象放在一个“反贼”身上,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只能解释的是,鳌拜根本就没有造反之心,一切的猜想都是康熙想把他关起来做的暗示,真正可怕的不是一根筋鳌拜,乃是那个少年天子康熙。

所以鳌拜为何宁死也不反抗康熙?

自鳌拜和他的家族崛起,骨子里就受到那套渔牧民族的“奴隶”思想很重,一旦忠诚,那么便永远忠诚。

他的一生只读过那么一点点书,思想根本逃不出这个樊笼,而从顺治开始,就给予他大量的荣华富贵,加剧这种主仆思想,在基因里,鳌拜就是为皇权而生死的。

从权力交接的角度来讲,暂且不说阴谋论,但鳌拜的存在的确是给康熙扫清了很多麻烦,大清从顺治开始,文臣的影响力就很大了,皇权想要凌驾,那么就必须要消灭一些政治能力强的人,可又不能立刻消灭。

在任何一个时代,鳌拜这样的人能崛起,本来就是一件荒唐的事,鲁莽、自私、霸道、狠毒,可在任何一个时代,却总有“鳌拜”的影子,秦有“赵高”、唐明有宦官“鱼朝恩”、“魏忠贤”。

事实证明,他们都是皇权的补充,在一种看起来好像在侵蚀皇权的行动中,扫荡皇权的未来隐患,一旦完成,幸运的功臣身退,倒霉的鸟尽弓藏,最后的受益者,就是那个看起来被危害甚深的皇帝。

关于鳌拜的假设,就是个巨大的伪命题,正因为能够掌控,才让他成长,比起鳌拜更有可能造反的和珅,在后世乾隆虚弱不已,嘉庆唯唯诺诺,如此好的时机都没有造反,可见大清皇权本身对人的“束缚”之深,而和珅呢?最后还不是一样被皇权消灭。

懂得这个道理的孝庄稳坐钓鱼台,康熙因为第一次干这种事显得有些紧张,可后来的他,成为了帝王心术的高级玩家,从九子夺嫡到秘密转储,康熙一生都表现出自己很无奈,儿子们都不听话的态度。

可实际上呢,九子夺嫡不是康熙的有意推动,又何至于此?

而康熙,最终付出了几个优秀儿子下半生的自由,换来自己六十一年的稳定统治生涯,比起鳌拜,康熙才是真的高手。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