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勤王却被认为是与皇太极合谋,被凌迟时百姓争相食其肉

发布时间:2023-04-07 07:15:53 发布人:hao168

袁崇焕的死,是民族的悲哀,很多时候民族在历史上之所以会遭受重大的苦难,也是因为英雄人物总是死于自己人之手。当一个民族总是摧残自己的英雄,总是杀掉自己的英雄人物,那么这个民族就配不上好的命运了。袁崇焕是

袁崇焕的死,是民族的悲哀,很多时候民族在历史上之所以会遭受重大的苦难,也是因为英雄人物总是死于自己人之手。当一个民族总是摧残自己的英雄,总是杀掉自己的英雄人物,那么这个民族就配不上好的命运了。

袁崇焕是一位英雄人物,这点确凿无疑。在面对清军主力的时候,在所有的明军将领当中,只有袁崇焕能获胜,就凭这一点,袁崇焕就是个英雄人物。可以对比其他的明军将领,无论是洪承畴、卢象升还是吴三桂等人,他们在面对清军主力的时候,谁能赢下来?每一个人能赢下来,所以当时要想击败清军,非袁崇焕不可。

很多人说袁崇焕擅杀毛文龙,或是很多事情做得太出格,这些问题主要在于明思宗,在于明思宗的水准不够,当不了一个皇帝。

如果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就应该知道危机时刻不能杀大将,哪怕他很多事情做得出了格。比如说刘邦在楚汉战争的时候,韩信曾经向他提出过要当假齐王的想法,刘邦刚开始非常愤怒,不想同意,但是一旁的张良冲他使了个眼色,刘邦马上就回过了神,直接封韩信做了真齐王。至少,如果觉得袁崇焕做事情出格,想杀他,也不能在用他的时候杀,最少也要等到关外的清军被击败了再动手,这点城府都没有,怎么做一个皇帝呢?

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以及后来的很多反常表现,实际上应该是因为他与明思宗的“五年之约”。当时明思宗刚执掌朝政,就召袁崇焕上殿,明思宗问袁崇焕多久能荡平关外的清军?袁崇焕回答是:“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其实根据相关记载,“帝退少憩,给事中许誉卿叩以五年之略。崇焕言:‘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但当时17岁的明思宗就真的当了真,于是袁崇焕就向明思宗要了很多的权力:“户部转军饷,工部给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须中外事事相应,方克有济。”基本上是全权负责蓟辽地区了,这些明思宗都给了袁崇焕,只要他能五年内荡平清军。

亚伯拉罕·林肯

对于袁崇焕来说,性格上比较喜欢做些“出格”的事情,就拿五年之约来说,也没有经过细想,但他没想到明思宗是当了真的。其实一位能力出色的大将来说,有些性格是很平常的事情。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一开始用的将领都是看起来没有任何缺点的人,结果总是吃败仗,后来用的都是一些看起来很有问题的将领,结果打赢了。其实有能力的人往往有些性格,这很正常,如果没有这些性格,或许他们的能力也就不会这么强了。

作为一位皇帝,其实最为重要的是要会用人,而不是总是自以为是。自以为是也就罢了,如果是唐太宗、宋太祖之类的人物,因为本身能力非常强,所以能够自行做出正确的判断,事情也好办,问题在于一位能力很差的皇帝自以为是,就麻烦了,因为他的决策总是错的,错了以后明思宗还会推卸责任,所以明朝最后灭亡,就是被明思宗给折腾没的。

因为有了五年之约,袁崇焕到了辽东以后要做的就是整合整个辽东地区的军事力量,他深知一旦对清军发动进攻(他也必须要在五年内对清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就要做到所有的部队都听他的号令,如果有一支部队不听他的号令,那么就会有其他的部队不听号令的可能,而毛文龙就是一个不听他号令的人,这才对毛文龙起了杀心。其实如果没有五年之约,袁崇焕是绝对不会杀毛文龙的,但是明思宗给袁崇焕的压力太大,袁崇焕也只能杀了毛文龙,即使宁远没有毛文龙这支部队,也不能出现不听他号令的情况。

在皇太极进攻北京的时候,实际上皇太极也是想置袁崇焕于死地的。他没有选择从辽东进攻北京,而是绕道蒙古,从喜峰口攻入了北京。这个打法与以往全然不同,是直接绕过了袁崇焕负责的关宁防线发动的进攻。

其实这个时候袁崇焕完全可以带领关宁军主力攻下皇太极的老巢,但很明显,这个时候袁崇焕在明思宗的重压之下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带领关宁军主力赶回了北京救援,被皇太极牵着鼻子走了。

袁崇焕

当皇太极打到北京城下的时候,实际上明思宗就怀疑袁崇焕与皇太极有密谋了,他认为袁崇焕与皇太极商量好了卖大明,这才关押了袁崇焕。在史书上有个明朝的太监被清军抓获时偷听到了看守士兵对话,说袁崇焕已经与皇太极密谋好要对北京做动作,之后太监从清军那里逃了出来,报告了明思宗,明思宗便信以为真抓了袁崇焕。《明史》记载:“时所入隘口乃蓟辽总理刘策所辖,而崇焕甫闻变即千里赴救,自谓有功无罪。然都人骤遭兵,怨谤纷起,谓崇焕纵敌拥兵。朝士因前通和议,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帝颇闻之,不能无惑。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这个反间计或许是存在的,但杀袁崇焕的真正原因其实不止这个反间计。

主要还是在于,明思宗认定袁崇焕出卖了大明,不然皇太极绝不会打到北京。于是袁崇焕最终被凌迟处死。

袁崇焕死的当天,北京的老百姓争相骂他是卖国贼,在行刑的过程中,在场的百姓破口大骂,无比显得无比爱国,无比痛恨汉奸卖国贼。据明《石匮书后集》记载:“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刻间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另据《明季北略》记载:“皮肉已尽,而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方止”。

无论历史是如何记载,都可以想象袁崇焕的死状是非常惨的,凌迟处死,这不是一般的残忍。更为悲哀的是这些百姓的表现,其实他们并不爱国,只是爱凑热闹而已。当后来李自成从北京逃走以后,当真正的清军入城的时候,他们没一个反抗的,只是在剃发令下了之后才进行的反抗。他们反抗的也不是清军入关,而是破坏了他们的传统思维。

当初痛恨卖国贼的劲那里去了?当时还出钱买下袁崇焕的肉的哪种热情那里去了?当真正的敌人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是否想过当年杀袁崇焕的情景?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