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顶多算是半个文化人,乾隆为何让他当《四库全书》的正总裁?

发布时间:2023-04-07 11:11:08 发布人:hao168

乾隆一朝最大的文化举动是修纂《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始直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才告初步完成,历时十年之久。这当中《四库全书》正总裁的人选也是几易其人,而最终这个头衔却落在了和珅头

乾隆一朝最大的文化举动是修纂《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始直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才告初步完成,历时十年之久。这当中《四库全书》正总裁的人选也是几易其人,而最终这个头衔却落在了和珅头上。

比如,与和珅同时代的纪晓岚、刘墉、戴震、周永年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他们也都参与了《四库全书》的编撰工作。奇怪的是,乾隆皇帝为何要将和珅放在正总裁这个位置上,难道仅仅是出于宠信吗?

我们常说“盛世修典”,这也是中国历史的文化传统,宋朝的《资治通鉴》,明朝的《永乐大典》,都不仅体现了文化的昌盛,更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清代自康熙、雍正以来,社会趋于稳定,国力日趋强盛。这就为文化的兴盛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乾隆向来以明君自居,怎么甘于后人?于是他决定编纂一部空前的大典——《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一个旷日持久的文化工程,不可马虎,必须要选定一个可靠而又有一定声望的人担任。乾隆刚开始让皇六子永瑢负责整个工程,内阁大学士于敏中任总裁,实际负责编纂具体内容的是纪晓岚,任总编纂官,其他参与的还有陆铒熊、孙士毅、戴震、周永年等,都是当时最著名的学者。

不过,编纂《四库全书》也遇到了一些麻烦,因为搜集的材料众多,其中难免有些对朝廷不利的书籍。为皇上办事,需要的不仅仅是学识,还要有绝对的忠诚。

和珅心里很清楚,自己那点学问只能哄乾隆高兴,真正要编纂《四库全书》,还得靠纪晓岚等人,因此和珅非常重视他们的意见。《四库全书》主体内容的编纂大部分是由纪晓岚完成的,和珅除了严格把关不利于朝廷的文字内容外,平时也并不“外行领导内行”,也不去干扰这些学者的工作,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和珅的领导才能。

内务府和“天禄琳琅”的书向来只供皇族阅读,并不外借。和珅为了保证《四库全书》的质量,恳请乾隆帝允许把宫中的珍贵书籍抄写一份副本,结果得到恩准。

当然了,和珅对《四库全书》的贡献还不仅仅在于此。当时参与编纂《四库全书》的人都是名人大儒,这些人难免有不同的治学观点,再加上读书人特有的倔脾气,把他们协调在一起工作确实是个大难题。

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戴震,汉学派治学态度严谨,方法较为缜密,擅长考据,但是编修书籍有时过于烦琐,甚至为追求证据而脱离实际;宋学派代表人物是翁方纲和姚鼐,擅长理论。

这两派学术观点针锋相对,难免有激烈争论。幸好有和珅从中穿插协调,就算是批评某一观点也是从实际出发,并不偏袒某一学派,他的原则是“争论要有助于编书”,在这一原则下,两派摒弃派系斗争,求同存异,很好地完成了编纂工作。

和珅首先是一个政客,而乾隆最关注的不仅仅是文化事业,还要控制言论和文化,这一点和珅最为清楚,这也是乾隆让和珅当正总裁的根本原因。而有远非我们现象中的那样简单。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