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人数还是体量,大清都是世界第一,输给英国道光怎么也想不通

发布时间:2023-04-09 11:28:11 发布人:hao168

自从乾隆时期马戛尔尼使团请求通商失败后,英国人早就对大清闭关锁国的政策恨之入骨了,可是他们却迟迟不敢采取军事行动,生怕会在战争中遭受失败。但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随着对大清的逐步了解,英国政府这才鼓

自从乾隆时期马戛尔尼使团请求通商失败后,英国人早就对大清闭关锁国的政策恨之入骨了,可是他们却迟迟不敢采取军事行动,生怕会在战争中遭受失败。但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随着对大清的逐步了解,英国政府这才鼓足了勇气准备开战。

当然了,要不要打取决于利益,敢不敢打取决于实力。英国人之所以敢开战,正是利益的驱使和对自身实力的自信。而对于道光皇帝来说,他同样认为大清不怕与英国开战,因为从上到下的官员都很自信,他们认为英夷根本不是天朝上国的对手。

然而真理和真相只有一个,道光帝和英国人总有一个是错的,显然道光帝是错的一方。开战之前,包括道光帝在内的许多中国人认为如果非要和英国人打这一仗也不必担心,大清国不可能失败,因为中国和英国不仅面积、人口等体量不在一个等级上,而且军力相差也很“悬殊”。

大清国的军事主体是八旗兵和绿营兵,嘉庆朝以后又设防军,主要是乡勇,八旗兵力大约在20万上下,绿营兵各朝人数不定,但基本也维持在60万左右。也就是说,不包括乡勇,仅是国家的正规军就超过了80万,放眼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中国相比。

英国的情况又如何呢?当时的英国军队包括正规军和国民军,正规军约为14万人,国民军6万人,总兵力20万人左右。但英国的军队被派往世界各地,不可能全部抽调出来用来对付中国,况且,英国与中国有万里之遥,后勤补给将会十分艰难。

因此,当时很多中国人对战争结果都持乐观态度。遗憾的是,他们不了解此时的世界军事发展的大趋势,冷兵器时代的人海战术早已过时,先进的枪炮舰船、效率更高的通信手段以及科学的指挥体系才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

19世纪的英国依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可以对火药的原料进行精细加工,研发出最科学的配比,用粉碎机、搅拌机、磨光机等机器将火药制造成不同形态供枪炮使用,以后又研制出高爆炸药和硝化甘油,与传统火药有了质的区别。

英国虽然人数不多,配备的却是最先进的滑膛枪、来复枪,舰船也由风帆驱动实现了蒸汽驱动,由木质舰船升级为铁甲战船,装备了可以旋转的装甲炮塔。英国海军配备的战列舰长约100米,排水量近2000吨,安装有74门火炮,又称“74炮战列舰”。

而中国水师最大的战船不过11丈,约为33米,排水量只有300多吨,载炮10余门。清军人数虽多,但绿营兵还承担着维护地方治安的职责,而水师更像是“水上警察”,清军不仅舰炮落后、数量少,而且官兵配备的武器也很差,刀矛弩矢还在大量使用。

这些差距,不仅道光皇帝,就是许多有眼光的官员也知之甚少,许多人认为仅凭“天朝声威”就可以震慑夷人,甚至还误传茶叶大黄是英国人的命根子,如果闭关绝市,他们就会性命休矣。

在中国人盲目自信的时候,英国人却一直在密切地观察和了解着中国,他们利用通商、出使等机会大量搜集有关中国的情报。道光十二年(1832年),英国商馆高级职员乘坐阿美士德号商船沿中国海岸线北上考察,一路上看到的尽是武备松弛和政治腐败,因此他得出结论:中国大小不一的1000艘船组成的一支舰队,都抵御不了一艘英国战舰。正是由于做了大量的情报侦察工作,所以主张对华开战的人才有了底气。

或许在清朝统治者看来,他们所面临的对手还是那些试图改朝换代的人,不管这些人来自陆地还是海上,对付他们的手段都是千百年来那些习惯做法,至于其他的,完全无法想象。殊不知,道光帝和他的帝国,此时面对的却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从他手上开始,将一步步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