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崇智艰难返粤,力战助孙中山守住广州,为何出走?俩原因太现实

发布时间:2023-04-10 07:55:03 发布人:hao168

许崇智艰难返粤,力战助孙中山守住广州,为何出走?俩原因太现实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1923年1月,当刘震寰、杨希闵为首的

许崇智艰难返粤,力战助孙中山守住广州,为何出走?俩原因太现实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923年1月,当刘震寰、杨希闵为首的西路讨贼军进占广州的时候,驻扎福建的东路讨贼军,于1923年2月1日起,奉命起程,由福清、泉州逐步向南移动,接近粤境。

1、东路讨贼军返粤的准备

在这之前,东路讨贼军总司令许崇智早就奉孙中山之命积极筹备回粤事宜,只因1922年12月中下旬,才与王永泉、臧致平部三军会师,攻克泉州,留下军事问题尚多,回粤时机尚未成熟,因而不敢轻举妄动,只是积极地做着准备。

到1923年1月初,许崇智接到香港军事专员发来的电报,得知西路讨贼军进展顺利,并请他率部迅速回粤夹击敌人。接着,孙中山又派出孙科来闽,亲自与许崇智具体商谈回粤事宜。

对陈炯明的战争发动、连连得手之后,更有不少粤省军政要人来信来电,催促许崇智早早回粤“主持大局”。

这一切,简直使许崇智坐不住了,他所在的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内,“连日开会,甚为忙碌”,他以充沛的精力,处理着浩繁的军务,并与福建各界洽商,召开联席会议,讨论筹集军队开拔的军械粮饷、解决后方防务等甚形棘手的问题,以期做到有备无患。

不过,大部队人马一时难以如数出发,许崇智便先命令第一军之第一、二、三、四旅先期开拔,以扫除前路的行军障碍;第二军亦安排于日内全部出发,第三军则移驻泉州一带,总司令部也将于1月末移至泉州。

经过多方周详准备,至开拔前夕,各方面基本上取得了如意的结果,计讨贼军全部共有十二旅,第一旅由王懋功统率,第二旅由陈德平统率;第三旅由龚师曾统率,第五旅由许济统率,包括闽省跟随出发的讨贼自治军在内,约有五万余人兵力。 另外还商议定,许军开拔后,其原驻地点由王永泉、臧致平两军及自治军分往填防,以解许崇智军的后顾之忧。

2、返粤的拦路虎

经过一番周详的准备之后,东路讨贼军的大队人马往广东开拔了。

可是,回粤说说容易,实行起来是何等的艰难困苦!

我们先来看一看东路讨贼军回师的必经之地:

汕头、潮州、饶平、大埔一带,为陈炯明的旧部尹骥、李云复、翁式亮、赖世璜四师所驻扎,洪兆麟为潮汕绥靖处长;龙川、河源、和平、五华、陆丰一带,由林虎、陈炯光、钟景棠等驻防;博昌、惠州、海丰、陆丰一带,由杨坤如、熊略、陈修爵等驻防。

这些原来的陈家军,大部分在陈炯明于广州兵败如山倒之后,相继或向孙中山输诚,或是表示独立,脱离陈炯明。

在此情形下,许崇智认为假道不成问题,因此开头选择了这样一条回师路线:

由福州、泉州经漳州返粤,预定经大埔、潮汕、丰顺、普宁、紫金出河源、龙门,再取道从化,约需二十余日便可抵达广州。

不料当先遣部队许济旅于三月上旬抵达广东和平、大埔、梅县等地的时候,却遭到了林虎、黄业兴部的突然阻击,两军发生激战,致讨贼军不能继续往粤东前进。

孙中山将整个广东军事形势权衡一番,深感许崇智的东路讨贼军能否顺利回粤,是关系到整个粤局的重大问题,甚至是关系到重新建立起来的革命政权的生死存亡问题,而且他还深望许崇智能负起肃清粤局的全责,因此,必须将潮汕的军队调离,以便东路讨贼军顺利回粤。

于是,孙中山决意将李烈钧收编的洪兆麟、赖世璜、尹骥等部调驻闽南汀州等地。

作为洪兆麟、尹骥等人,归附孙中山只是权宜之计,眼下见孙中山命令他们撤离潮汕这块肥沃的防地,出让给嫡系许崇智部,这显然是对他们的不信任。诸种因素加在一起,使他们抗拒撤离原防的决心就更大了,高层军官们频频串连,密谋拒许(崇智)。

尹骥等部更是摩拳擦掌地要与许崇智军一决雌雄。后经多方调停,特别是孙中山即将来潮汕巡视的决定,让李烈钧改变了态度。

4月上旬,许崇智再约李烈钧往三河坝会晤。蹉跎日久的换防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许崇智的代表许崇灏与浙江督军卢永祥的代表卢少嘉,于3月31日晚,联袂到汕,向各机关接洽接防问题。 李烈钧于4月7日率部匆匆退出潮安,许军陆续进抵潮汕各属,至4月8日实现完全接防,许崇智本人也于4月14日抵达潮州城,以李家祠为总部行辕。

4、陷入叛军包围的许崇智

就在许崇智入潮数天,也就是4月16日,沈鸿英受吴佩孚指使,公然叛变,举兵进攻广州。

4月20日,不甘心失败的陈炯明乘着沈军叛乱之机,企图卷土重来,召集各重要爪牙开秘密会议,决意定期动员。

4月23日,东江地区原陈炯明的旧部杨坤如宣布独立,逼李烈钧反攻潮汕,李烈钧不能制止,极其狼狈地逃往厦门。5月8日,杨坤如、翁式亮等,推叶举为总指挥,分兵三路进攻广州。

原许崇智东路讨贼军第一军军长黄大伟,因孙中山曾听从当时任东路讨逆军参谋长的蒋介石的意见将其撤职,此次也在香港公然倒向陈炯明一边,纠合旧部通电与叶举协同行动。

洪兆麟于5月10日也由香港绕道惠州,秘密潜往上杭,游说尹骥、李云复等响应起事。

数路叛军,以林虎部来得最凶狠。

许崇智紧急命令汕头余下的部队,悉数开往潮安防守,因为他深知,潮安一失,汕头亦不能守,情势异常危急!

许崇智感到军情危急,责任重大,便将汕头后方防务交李福林代理,自己于5月24日清晨,乘专车前往潮安前线督战。

鏖战至下午四时左右,守军渐觉不支,陆续退却,怨语四起。许崇智见情况更加危急,于当晚悉数将辎重尽行带上,乘车赶返汕头。原潮安的守兵,属第一军王懋功、丘鸿钧旅,本是黄大伟的部下。黄大伟叛变后,他们深受其提出的“广东人不打广东人”口号的煽动,在一时难敌林虎、李云复进攻的形势下,有些向黄冈、揭阳方向溃退,有些竟然树起旗帜迎林虎入城。

许崇智一下子陷入四面楚歌之中,但仍顽强地独撑危局,力挽狂澜。

他原来打算在汕头收集各部,往黄冈方面退入福建,但听说林虎早已派出一支部队从饶平方向堵截,只得率护士一团及第三军二、三营,约数千人,向揭阳方向撤退,情形极为狼狈。5月25日晚间起,汕头宣告失陷,被林虎、李云复部所占领。

5、与西路讨逆军的会师

许崇智率领残部进入揭阳后,原来打算绕至林虎后方给他一个突然袭击,乘虚再取潮汕。

没想林虎先发制人,在兴宁、梅县一带将许部狠狠拦截,许崇智又不得不退出揭阳,率领王懋功、许济、张民达、邱鸿钧等部约四千余众,分头由汤坑、丰顺、畲坑退往梅县方向。

可是,林虎率领黄业兴、王定华等得胜之师,由馏隍、高陂方向追击许军,还命黄任寰、黄凤纶两部,由兴宁附近兜截。于是许军极其狼狈地被分成了两截,前面为叛军刘志陆所部,后面为许军,再后面又是黄任寰、黄凤纶所部,后面又是许军,再后面又是黄业兴与黄定华所部。

许军终因首尾不能衔接,再次大败。之后,许崇智又率残部在兴宁、梅县、五华、丰顺、棉湖、普宁一带辗转鏖战,不少人在兵败后陆续被林虎、黄大伟所收编。

6月4日,许崇智率部由老隆出发,接连克复河源、黄麻坡后,即进驻柏塘,于6月7日致书此刻正在围攻惠州之敌的刘震寰,报告许军正在向惠州方向靠拢。 此时,于4、5月间已经被杨希闵、刘震寰率领的讨贼联军打败的沈鸿英,再次与北廷勾结,进犯北江。

原驻博罗地区杨希闵所率领的滇军部队奉调北江,于是许崇智部奉命填防博罗。6月10日,许崇智部终于进抵博罗。

6月10日晚,当孙中山获悉许崇智已经抵达博罗后,感到欣慰,马上于当晚从设于石龙的大本营行营出发,乘船于11日清晨抵达博罗。

其时,许崇智正与蒋介石前往飞鹅岭一带前线视察,回来时即上船晋见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命令许崇智主持博罗大本营行营工作,东江军事,也着许崇智维持。至此,许崇智的东路讨贼军又担负起守博罗、攻惠州的艰巨任务。

6、博罗保卫战

此时东江的战争形势,自6月以后,陈炯明所盘踞的惠州城,已经被孙中山所率领的讨贼联军包围有一个多月,还未能攻克,战事旷日持久,令孙中山先生焦躁不安。这除了由于惠城凭着天险,确实难以攻克外,也因讨贼联军攻击不力所致。

此时围攻惠州的讨贼联军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除许崇智部因兵力薄弱未能唱主角外,尚有由刘震寰、刘玉山、陈天太所率领的桂军,及由李福林所率领的福军。

至7月26日,孙中山再次赴石龙督师,重新组织进攻惠州,以刘震寰部正面攻击惠城;以蒋光亮部进占平山,向海陆丰推进,会同留在闽边的许崇智军孙本戎等部进攻潮汕;以许崇智部向河源、老隆推进,进攻五华、兴宁、梅县,协同各军进攻潮汕;以胡谦部占领龙门,掩护讨贼联军的左侧背。

战斗开始,各路讨贼军四面出击,向前推进,对惠州一带的叛军步步紧逼,杨坤如被围在惠州城内日久,犹如一头动弹不得的困兽。

但在6月下旬公开露面与孙中山对抗的陈炯明的精心策划下,叛军再次组织起来,分数路向讨贼联军展开大规模的反扑,于是,两军在东江一带展开拉锯战式的对垒,惠州久攻不下,鏖战旷日持久,双方损失惨重。

8月25日,陈炯明得到直系军阀的接济,再次组织部众在东江全线反扑,叶举部大举进攻由许崇智军固守的博罗。

自8月25日闻报博罗告急之后,孙中山就亲函许崇智,嘱他坚守博罗,一面紧急调动军队前往救援。

可是,其时可以调动的只有滇军蒋光亮部,他们既为客军,对博罗的防守得失毫不在意,尽管孙中山“屡电广州,促援军飞急来授,羽檄如雪片”,但“广州滇军,待饷乃发,不问博罗诸守将被困围之急”,蒋光亮本人还悠闲地坐在沙面一洋行的楼上,有滋有味地吸着大烟。

到8月28日,另外奉孙中山之命前来增援东江的有福军与吴铁城部,已经开往增城。但蒋光亮部仍然赖在广州索取军饷。许崇智亲自率部坚守博罗达十余日之久,在援兵不到,粮弹将尽的艰险情势下,仍然以惊人的意志力,稳住部众,击退数路攻城叛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也许是上天有意,让许崇智不该在博罗兵败灭绝。从8月下旬开始,气候反常,出现了各种灾害的征兆。

果不其然,到9月1日,远在日本的东京发生了一场空前的毁灭性大地震,而作为这场灾异的先兆之一,8月27、28日之后,数日里博罗、惠州一带大雨如注,潦水猛然上涨,石龙“水高七尺”,博罗城下更是大水滔天,有效地隔断了进攻的叛敌,使许崇智得以率部坚持下来。

为了迅速解除博罗之围,其时除了张民达部奉许崇智之命进攻平山,以分博罗之敌外,孙中山也在一而再、再而三地命令蒋光亮部救援不到位后,于9月3日飞檄粤军第一旅驻台山的卓仁机部,星夜驰援博罗。

此外,李福林的福军、刘震寰的桂军、杨廷培的滇军也相继奔赴博罗前线救援,数路一同进攻,鏖战多天,终于在9月10日解除博罗之围。

孙中山闻此捷报,欣喜异常,亲自乘大南洋轮抵达博罗,慰问守城部队,并与许崇智及有关将领商议进一步乘胜追击陈炯明军队、进攻河源、拿下惠州的计划,再次发动军事反击。

7、广州守卫战

9月26日,孙中山任命许崇智为中央军总指挥,杨希闵任右翼,朱培德任左翼,分三路进攻河源。以卓仁机会同陈德平旅追击向泰尾、响水方面澈退的熊略、陈修爵部;以张民达旅负责向响水前进;莫雄旅则向河源附近的观音阁推进。至10月2日,许军由张国桢部克复河源。

被孙中山拖得精疲力尽的陈炯明,由于得到直系军阀吴佩孚支持的大批饷械,再次策划规模更大的反攻,直取广州。

此时,数路叛军直向近郊的石牌、龙眼洞、瘦狗岭等地扑来,浓烈的战火气息,从白云山一带向观音山弥漫过来,广州岌岌可危,陷入一片恐慌混乱之中。

城中各要人,包括杨希闵、刘震寰、廖仲恺、朱培德等人在内的家眷,以及大商富贾,纷纷走避香港,车站、码头一带拥挤异常。

在此关键时刻,滇军将领力主退守北江,但许崇智与李烈钧极力主张死守广州,积极从事广州的军事布防,以石牌为第一防线,许军莫雄旅出任前锋,滇军为后援。

渐渐冷静下来的孙中山,最后决计采取许崇智与李烈钧之议,镇定如常,指挥若定,一方面指挥聚集于广州的联军奋起迎敌,一方面调遣驻北江的滇军回援广州,调遣潭延闿部湘军布防北江。

经过孙中山的一番运筹帷幄,反攻的部署终于有了良好的秩序,从容增援布防。

11月14日,孙中山再次召开军事会议,任命杨希闵为东江讨贼联军总司令,李烈钧为总指挥,特别期望杨希闵能担当起此次拱卫广州的重责。

孙中山的这个任命,立即引起了许崇智与刘震寰严重的不满,极力表示反对,但杨希闵照样于11月15日通电就联军总司令职。

11月18日,已经进至石牌、龙眼洞等地的叛军洪兆麟、杨坤如等部,急于建功,不顾林虎部于11月初进攻泰尾、柏唐时失利,退回河源固守,此时再度被许军阻击于增城一带的事实,率先向广州市区发起进攻。

在许崇智、刘震寰等部的奋力抵抗下,终于力不能支,向市区梅花村一带溃退。 11月19日,豫军樊钟秀部从韶关火速赶到广州,谭延闿军也及时进入布防地位,加上忠于孙中山的永丰舰也从海面发炮相助,大壮声色,使讨贼联军得到了生力军的支援,士气顿时大振。

特别是杨希闵,被孙中山先生提升后,得意非凡,在兵临城下之际,用各种方法激励滇军将士,包括“如能驱敌于石龙增城外,即赏洋十万”,将士气大大地激发起来,力尽守土之责,作战勇敢,很快就与联军配合将洪兆麟、杨坤如部击退,终于使危如累卵的广州,化险为夷。

陈炯明重占广州的美梦,也终于化为泡影。

8、许崇智的出走

但正当讨贼联军乘胜向石龙一带追击叛敌之际,许崇智却于11月22日离开部队,往港转赴上海。

对于许崇智的此时突然出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而回顾他兵败潮汕之后的种种心境和遭遇,以及与滇军将领杨希闵处于水火不能相容之势,似乎可以推测出他“出走”的原因。

首先,孙中山对他存在误解,因而对他的信任也有所下降。

原因还是离不开1922年6月的回师靖难失败,以及1923年5月的丢失潮汕。

多年来,孙中山一直将许崇智所率领的部队视为自己的嫡系,而事实上在所有的军队中,也只有许崇智军最忠于孙中山,不断地为之而赴汤蹈火。但每次在孙中山最迫切地需要军事支援时,许崇智总无法提供适时的援助。

虽然许崇智的失败是由于上面已经提到过的种种客观原因,但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各方面对许崇智失望之余,多不谅解。”

当孙中山在东江之役,虽然明知大本营军队中,只有许崇智“忠贞不渝”,但囿于许崇智目前再难扭转乾坤的事实,不得不依靠滇、桂军充当讨伐陈炯明的主角时,军政府各方面更是对许崇智军诸多掣肘,最突出的一项是有意拖欠许军的军饷,而几乎全让反客为主的滇军搜刮了去。

自9月上旬许军从博罗解围之后,许崇智因所部欠饷数次请领均无满意的结果,较之滇军所得的待遇有天壤之别,因而对当时担任兵站总监的罗翼群非常不满。

后来孙中山先生怕将事情闹大,请刘震寰出面调停,并于9月30日命令许崇智查办兵站人员办事情形以作安抚。于是许崇智独自回省,向省署交涉,但一时之间亦不得要领。 不过,后来他没有查办兵站委员会,倒是任命了其堂兄许崇灏为兵站委员会委员长,于他领取军饷有所方便。

另外,有关让许崇智出任广东省长一职,于9、10月间也在广州政界涌动过一阵暗潮。

孙中山虽然也有意思让他出任粤省省长,可胡汉民表面虽然极力巴结他,暗地里却与廖仲恺有强烈的倒许之意(他们之间的这种冷战关系,也可以追潮到对许崇智生活作风的不满,以及接连两次的军事失败)。

杨希闵、刘震寰等滇、桂军将领更是纷纷从前线返回广州,到处散播说:无功者可任最高级长官,有功者又该当如何?很有大闹一番风潮的势头。

因此孙中山只好将省长问题暂时搁置下来。

11月14日,孙中山为了统一指挥作战而任命杨希闵为滇、粤、桂联军前敌总指挥时,许崇智曾力劝孙中山取消此令,认为将来会后患无穷:

“反客为主,将来粤事不可收拾。”

可是孙中山不但不以为意,反而斥责他说:

“汝屡次败北皆由不听滇军指挥所致,且汝由漳州返旆时,若紧守潮、汕,又安能令陈军据有地盘,活动至此?是其咎尽在汝一身…”

许崇智听罢,脸红耳赤,觉得无地自容。

现在,杨希闵正在孙中山面前走红,孙中山已经向杨许下诺言,如杨能打败陈炯明,马上兑现大洋五十万给滇军,并给他当广东省长。

当广州军事稍定之后,杨希闵又利用滇、粤、桂联军前敌总指挥的名义,命令许崇智将所属各师、旅、团、营、连长的姓名及兵额造册,向他呈报,以便统一调遣。

此举无异于火上浇油,许崇智终于忍无可忍,忿忿然地说:

“孙先生只知有滇军,不识我辈矣!…我并非滇军部下,杨希闵是什么东西?敢来命令我!”

于是在11月22日,愤然离开广州。

可以说,没有谁比孙中山更清楚许崇智是为什么出走的了。

所以,在许崇智出走的前一日(1923年11月21日),孙中山一定已经意识到了什么,为了安抚许崇智,马上任命他为粤军总司令。但许崇智并没有通电就职。当孙中山获悉他离开广州的消息后,又马上派出古应芬、宋子文追往香港、上海劝驾,代为挽留。

不过,孙中山尽管在信中如是说,事实上对许崇智的出走仍然是很不满的,他曾对人说:

“粤军总司令命令一下,汝为即赴沪。外间谓因我责备他,实则滇、桂军皆能战,汝为所部独不能战,几至牵动全局,责他几句算得什么?不过他自知无法收拾,对于总司令一职不敢担任,故卸责离粤…”

由此可见,孙中山对许崇智几次军事失败的不满情绪,已溢于言表。

许崇智本来已经一肚子委屈。辗转听到孙中山的这番极不体谅人的话语后,更顿觉心灰意冷,而将回粤的事情搁置下来……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