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地方最高长官是总督和巡抚,那布政使又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4-10 12:58:58 发布人:hao168

《那年花开月正圆》里,女主周莹认的兄长赵白石乃是陕西布政使,在剧中,他不仅要为当地的饥荒筹集捐款,还要带头号召商人建立陕西机器织布局,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仿佛只要是和陕西的发展相关的工作,他都有权力介

《那年花开月正圆》里,女主周莹认的兄长赵白石乃是陕西布政使,在剧中,他不仅要为当地的饥荒筹集捐款,还要带头号召商人建立陕西机器织布局,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仿佛只要是和陕西的发展相关的工作,他都有权力介入。

很显然,“布政使”应该是一个地方官职,那他的职责和权力分别有哪些呢,今天我们来好好了解一下。

一、地方最高长官

清朝的管制分为中央与地方两种,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以及加强中央集权而建立的,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君权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历史的巅峰状态。

其实,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曾通过各种各样的措施来独揽大权,一般来说,措施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通过统治者个人的手段来令手下人信服,另一种是通过创建制度来压制权臣,以免他们为了权势而越级。

例如,明太祖害怕丞相会压迫自己,就废除了丞相制,使得明朝初期没有出现任何权力比较大的大臣,而政治也安然无恙,其实,君权高度集中对皇帝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可以大权独揽,减少了很多政治上的纷争和矛盾,更有利于国家的统治。

清朝的管制设定得非常巧妙高明,在地方制度方面,虽然总督要比巡抚高一级,却不能达到官大压死人的成效。总督和巡抚乃是地方上职位最高的官员,是地方的封疆大使,不过在明朝时期,这两个重要的职位都是临时派遣的,等到事情结束后就要被裁掉。

比如某个地区发生重大饥荒和时疫,皇帝会紧急派遣一位钦差大臣前去火速解决,等到事情完全结束后,这位大臣便会回到京中。不过在清朝,总督和巡抚的职位不再是临聘的,而是固定官职,他们都是一个省份的最高行政长官,可以说是地方上的老大,从地位上来说,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从职责方面来看,巡抚负责一个省的政治与军事,总督却是负责一个省或是几个省的政治与军事,清朝一共设置了八位总督,如直隶总督、两广总督等,清初设置了十二位巡抚,后来增加到十八位。

从官阶上来看,一般情况下总督是正二品官员,如果兼任兵部尚书等头衔,还可能升到从一品的等级,而巡抚是从二品官员,倘若兼任兵部右侍郎,也可能升到正二品的等级上。

其中,有个别能力出众的巡抚可以增加头衔,且这种头衔并不会因为职务的变化而改变,而是会一直保留着。这样看来,总督的等级比巡抚高,那么地位自然也要高一些,在清朝这么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巡抚一定会被总督拿捏的死死的。

纵观整个清朝的历史,总督和巡抚之间的争权夺势就没停止过,例如在嘉庆年间,两广总督那彦成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获得更多的权力,常常去攻击广东巡抚百龄,导致其被罢官。

后来,新上任的广东巡抚孙玉庭,反过来对那彦成反复弹劾,导致那彦成最终无缘总督之位,清末时期,曾国藩任职两江总督,他看沈葆桢就是不爽,时常攻击弹劾他,不过朝廷对此事的处理并无偏向某一方,只是双方各打五十大板,以作惩戒。

由此可见,总督与巡抚之间发生矛盾是一件十分平常的小事,两者的官阶非常接近,并不会出现巡抚次次败下阵来的现象,朝廷也不会一直维护总督,这是为何呢?

其实,朝廷巴不得总督和巡抚之间有矛盾,哪怕是没矛盾,朝廷也要刻意制造一些矛盾出来,因为当双方意见不合,就会开始争权夺势,相互弹劾或者攻击,使得地方不会形成总督或是巡抚一人独大的局面。

可双方都是是政治老手,怎么才会如朝廷所愿相互争权夺势呢?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清朝的管制设置得非常巧妙,总督和巡抚虽然在官阶上有高低之分,可在管辖范围上却无明显的区分。

朝廷根本没把这两个管制的职责范围给划分好,导致双方的许多权责范围相似度极高,没办法泰然自若的各司其职,而是会为了某些相似的职责范围去争夺权利,哪怕相互弹劾也在所不惜,值得一提的是,总督对巡抚并无领导权,而只有节制权,巡抚当然敢越级了。

二、布政使

总督和巡抚两个官职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很多人在看古装剧时经常听到这两个官职,那“布政使”是个怎样的职位呢?它相当于如今的哪个职务呢?

从名称上看,“布政使”很像一个管理布匹的职务,实则不然,“布”并没有“布匹”的意思,而是“宣布和传播”,“布政使”这个职务最早出现在明朝,那时它是地方政府的行政长官,也被称为藩司。

1376年,明朝撤销行中书省,设置布政使和按察使为一个省份的行政长官,此时的布政使确实有一个省行政长官的权力,然而后来皇帝为了避免地方官员的权力过大,就从中央派出一名官员担任巡抚,慢慢的,巡抚就演变成了地方的常设官员,而布政使则变成了巡抚的附属官职。

清朝也承袭了这样的地方行政制度,同样设有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等官职,不过巡抚为正二品官职,康熙六年,设布政使为从二品官职,此时的布政使主要管理一个省的财政和人事,按察使主要管理刑名,二者并称为“两司”。

布政使的职责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将朝廷的文件和命令传达到省内的各州各县,并督促各地方负责人贯彻和执行下去,这种职责相当于各组织部的部长,主要掌管和约束每个县市的官员,此外,布政使还负责考察每个地方官员的业绩,将情况全部汇总给朝廷。

第二种是管理是该省的财政,一般来说,布政使又被称为藩台大人,主要管理藩库,即该省份存放钱粮的总仓库,布政使要负责藩库内部的做账、收支、赋税等,连朝廷官员的俸禄也需要经过藩库发放,也就是所有与钱财和粮食有关的事务,都归布政使掌管。

第三个职责是组织当地官员的选拔和调动,地方官员每三年一调动,藩台衙门需要根据官员的政绩来提调。

总之,从职责上来看,布政使就相当于如今的省长,兼财政部和组织部的厅长,负责整个省政府的日常工作。

众所周知,清朝的官员一共分为九品共十八级,布政使的“从二品”在整个官员体系中已经算个大官了。而从行政级别上来看,布政使和巡抚没有根本上的差别,都相当于如今的省长。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图文由子皓影视制作工作室原创制作!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