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礼仪之争”,罗马教廷做了什么,令康熙、雍正如此恼怒?

发布时间:2023-04-10 15:34:17 发布人:hao168

这个事件被称为“中西礼仪之争”,这场争端源自于西方教义与中国传统礼仪之间的矛盾,以天主教多明我会传教士为主的很多欧洲传教士,他们认为中国教徒的祭孔与祭祖违背了天主教义,致使罗马教廷最终发布命令,要求中

这个事件被称为“中西礼仪之争”,这场争端源自于西方教义与中国传统礼仪之间的矛盾,以天主教多明我会传教士为主的很多欧洲传教士,他们认为中国教徒的祭孔与祭祖违背了天主教义,致使罗马教廷最终发布命令,要求中国教徒禁止拜祭孔子和祭祀祖先,结果先后令康熙和雍正两任皇帝震怒,引发清廷反制。直到1939年,罗马教廷才撤销了禁止中国教徒祭祖的禁令。

事件起因,天主教“中国化”的争论

从明末时期,便有西方的传教士进入中国,到康熙年间,传教士进入中国活动已经近百年了。康熙对于西方的知识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尤其是白晋、张诚用金鸡纳霜治好了康熙的病之后,很多传教士都得到了重用,例如南怀仁、雷孝思、白晋等。

在传教过程中,利玛窦也发现了中国人祭孔和祭祖的习俗,这与天主教义中禁止的偶像崇拜极为相似,不过他认为祭孔和祭祖只是世俗仪式,只要不掺入乞求、崇拜等迷信成分,便并不违反天主教义,因此对于中国教徒的祭孔、祭祖行为并不干涉。

起初这个争论只在耶稣会内部引起了分歧,经过他们的一致商讨之后,已经提出了解决意见。尤其是对于祭孔、祭祖的问题,他们决定沿用“利玛窦规矩”,予以认同,只是对于部分词语的译名进行了修改。

罗马教廷态度多次转变

虽然耶稣会和多明我会之间出现了争议,但早期的争论仍保持在基督教徒内部,并未扩大化。但随着两个教派争论加剧,开始各自寻求罗马教廷的支持,这才导致争议扩大化,而在此期间,罗马教廷的态度也发生了多次转变。

康熙震怒,雍正震怒,清廷采取反制措施,禁止天主教传教

康熙四十年(1701年),罗马教廷派出特使铎罗来华,他带来了罗马教皇雷芒十一世的一系列禁教令。铎罗于1705年冬到达中国,因为尚未透露目的,受到了康熙的隆重礼遇。1706年,在铎罗透露来意之后,引起了康熙对罗马教廷干涉中国习俗的恼怒,铎罗被驱离京城,由朝廷派人送至南京。

康熙四十四年(1707年),康熙在软禁铎罗后,认为罗马教廷之所以会干涉中国习俗,主要源于对中国的不了解,又听信了他人的谗言,于是派遣法国天主教传教士艾若瑟出使罗马教廷,樊守义随行。两人到达罗马后,将康熙关于铎罗来华及中国礼节问题和西洋教务问题的旨意向教皇进行了陈述,结果教皇不允许两人返回中国,直到1718年,罗马教皇在收到康熙的文书后才放行。

眼看康熙要禁止天主教传教,嘉华提出了八条变通的办法,结果并未令康熙改变主意,康熙传旨说“中国道理无穷,文义深奥,非尔等西洋人所可妄论。”

康熙六十年(1721年)3月,嘉乐见双方无法达成一致,逐离华返欧。之后,教皇克雷芒十二世于1735年又废除了“嘉乐八条”,教宗本尼狄克十四世也在1742年重申了“自登基之日”禁约。

之后,雍正下令禁教,此后乾隆、嘉庆、道光等朝仍然继续执行禁教政策,天主教在中国只能采取地下发展的形势,再也无法公开传教。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