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香港问题的时候,邓公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领导人绝不做李鸿章”,老人家的本意是针对香港问题,却也在学术界掀起了李鸿章“卖国”与“爱国”的争论。有的人说李鸿章“年少不知李鸿章,年老方知真中堂”,也
在解决香港问题的时候,邓公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领导人绝不做李鸿章”,老人家的本意是针对香港问题,却也在学术界掀起了李鸿章“卖国”与“爱国”的争论。
有的人说李鸿章“年少不知李鸿章,年老方知真中堂”,也有的人说他是“宰相合肥天下瘦”,在李鸿章的AB面中,我们彷佛见到了两个人。
一方面是忧国忧民,一方面和晚清其他官僚并无两样的蛀虫。
那么在他的两样人生的里面,李鸿章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大清国的裱糊匠
李鸿章晚年的时候,曾经对自己这一生做了一个评价,说自己是大清国的裱糊匠,并自嘲说自己练兵,海军,这些事业都是看起来好看,实际上不堪一击。
闻者都觉得很难受,这种淡漠的语气。
其实李鸿章这种心绪,早在他1896年去西方出访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流露了。
他出国之后,看到了西方社会的繁华,科技昌盛,军备发达,加上与当时中国的差距过于明显,他不禁写了一首诗,说自己是“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三百年,八千里都是虚指,但是那种心绪是掩盖不了的,在歆羡之余,更多的是一种悲怀,他所感叹的落日旌旗、黄昏晚景,把自己作为一个孤臣,在远赴重洋,千里之外,依旧对国与民牵挂不已,诗句背后是一颗老疲无奈、伤痕累累的心。
他清楚地知道当今所遇到的问题,是前所未有的“三千年未有之剧变”,他不是不知道清廷的腐败脆弱,但是他在那个官僚系统里,只能做一个裱糊匠修修补补罢了,因为融入了就很难初心未改,不融入什么事都做不了。
但是他还是想做一些什么的,哪怕是只有自己。
老年时路过日本时,李鸿章固执地拒绝踏上日本国土一步,就是因为在马关的耻辱,他让人用甲板搭建“走廊”,走在甲板上,一步步的走向转乘开往西方的邮轮。
这是他的执念,也是他的姿态。一个人表达这种愤怒的时候,其实是很无力的,因为他的背后早已经没有了他的祖国。
在马关
李鸿章这辈子写过很多次自己的名字,近代很多条约上清政府的签字人都是他,但是我想他这辈子写过最难的名字,还是在马关。
台湾被他弄没了,澎湖列岛也没了,中原王朝几千年的藩属体系,也终止于那张条约。数千年先辈的努力,一下子被消除的干干净净,还附上了三亿两白银的外债,可以说谁签字,谁就是最大的罪人。
李鸿章犹犹豫豫地并不敢签字。在一次阴差阳错之下,他还受了日本激进分子一枪,这一枪,就是一亿两白银的减免。有人劝他静养一段时间,不要为这些事情劳心费神,他毅然地拒绝了,作为当时清政府重大外交事务的唯一可以信赖的人,东方的俾斯麦,他拒绝了这个提议,国家交付的重大事物,又怎么能因为现在的这种情况而耽误呢?
遇刺第二天,他又回到了谈判桌子上,很多人看见他官袍上有血迹,都非常动容,说这是为国家而牺牲的血,他说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的国,他的朝廷,这都是他的责任。
军机处当时其实很早就收到了李鸿章的条约签字的许可,但是却一直拖着不给回复,谁回复,谁终将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胡乱折腾的是他的朝廷,收拾烂摊子的却只能是他。
签订《辛丑条约》的本是庆亲王奕劻,这位满族勋贵,当时深得慈禧太后的器重。奕劻不敢签字,害怕自己一笔落下便落下千古骂名,李鸿章看出了他的为难,他说:“王爷,还是我来吧。”
“这个天底下最难写的恐怕就是自己的名字了。”
辛丑条约签订
“东方俾斯麦”与“西方李鸿章”
在1896年,当时中日那场著名的“甲午海战”早就结束了两年,邓世昌的尸体在黄海之下永世沉沦。而不得不在现实里,背负着巨额赔偿的清廷,开始筹措对日赔偿费。
英国和清廷签署了借款合同,答应借给清廷一亿两白银,清廷却因此要将自己的海关作为抵押。于此同时,李鸿章又长袖善舞,和俄国秘密接触,又签订了互助条约,以求共同针对对东北垂涎三尺的日本势力,但是前门拒狼,后门迎虎,俄国势力由此堂而皇之地进入到清朝的龙兴之地。
清廷当时是任人宰割,列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局势危如累卵。慈禧不得不使出了撒手锏,请李鸿章代表清廷出访西方列强,以求换得一些所谓的支持。
和慈禧的初始目的不同,李鸿章把这次出访,完全变成了向西方求教强国之道的一次旅程,但无论怎样,李鸿章会见俾斯麦,游览西欧,苦苦确认的那一条出路,他心知肚明地知道,中国的出路,对清政府来说,只是一条“绝路”罢了。
在《李鸿章在福里德里斯鲁》中,李鸿章很直白地问:怎样才能在清廷进行改革?
俾斯麦依据他的经验回答说,首先需要得到皇帝的支持,他当年就是在德皇威廉一世的全力支持下,才得以执行他的铁血政策。当然他说的这个皇帝,在李鸿章那里是指慈禧太后。
李鸿章搞洋务慈禧其实也是很支持的,他很快问出了第二个问题,皇帝听从,但是却在朝中处处掣肘,被刁难,被利益集团挟持,又该怎么办呢?
俾斯麦显然沉默了,德国的情况和清廷不同,德国是一个刚刚统一的德国,利益集团还没有尾大不掉,但是清廷很明显不一样,他最后耸了耸肩,表示自己无能为力。
俾斯麦
结语:
李鸿章是近代史一个很复杂的人物,身上既有买办阶级的软弱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宰相合肥天下瘦”这件事,从而对李鸿章的民族情感完全忽视。
在当时那个政治环境下,要做事,就得融入官僚体系,人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曾国藩一开始不信这些,结果官当着当着,也开始清楚那点俸禄做不了什么事。
当时李鸿章问俾斯麦两个问题的时候,他不是不知道俾斯麦被罢相的事实,因为德皇威廉二世即位之后,对于俾斯麦的政策多有不满,便将他罢了官。在得到了改革成功的俾斯麦的答案之后,李鸿章便沉默不语。两人心有灵犀的共同保持了沉默。
李鸿章知道,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别的事,他不敢做,也不敢想。
文/枕猫
如何处理感情的问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感情可以一帆风顺,情感问题是每个恋爱中的人都...
使命召唤手游姜饼人大作战如何玩?使命召唤是一款非常好玩的竞技射击类型的游戏,也有更多...
记者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看到,生产线上生产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
亚洲卡4卡5卡6卡2022入口是一款十分优秀的视频播放软件,该软件为用户准备了很多喜欢观看...
锕锕锕锕锕锕锕好痛入口这款软件还提供高速缓存服务,喜欢的视频直接保存到本地内容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