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男子发型真是“阴阳头”?别被古装剧骗了,其实比剧中还要丑

发布时间:2023-04-11 13:36:10 发布人:hao168

自从2011年《甄嬛传》作为清宫戏大爆以后,清宫戏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都冒了出来,而戏里面的男子发型无一例外都是前半部分头发剃光,只留后半部分编成一股辫子垂在脑后。历史上清朝人的头发却并不是这样的“阴阳

自从2011年《甄嬛传》作为清宫戏大爆以后,清宫戏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都冒了出来,而戏里面的男子发型无一例外都是前半部分头发剃光,只留后半部分编成一股辫子垂在脑后。历史上清朝人的头发却并不是这样的“阴阳头”,其实比电视上展现出来的丑多了。

据说在后金时期,女真族曾经有一位英雄人物,名叫束机能,此人前额和两鬓天生是秃顶,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前辈,就将自己头顶四周的头发都剃光,只留下了脑后的一点束成辫子。

1644年清军入关,所到之处皆要求投降的明朝子民剃掉头发,改为清朝的统一发式。汉族人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根深蒂固,自然不会轻易剃掉自己的头发,于是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头发还会和清军展开殊死搏斗。

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样的发型实在是太丑了,推行剃发令上明文规定,每个人必须将四周头发全部剃去,只留头顶中心的头发,而这点头发编成的辫子粗细需要能穿过铜钱中心的洞眼,若是不能穿过,就是不合规制,以违令论处。这样的发式又称作“金钱鼠尾头”。

清政府还有规定,除了戏子、出家之人、朝鲜人、厄鲁特人可以不留辫子头之外,维吾尔族四等以上伯克需要,藏族中的藏军也需要留辫子。所以当时许多汉族百姓为了逃避这“金钱鼠尾”,宁肯选择做下九流的戏子或者出家成为道士,也不想剃掉自己的头发。

而“金钱鼠尾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1973年,英国大使访华,其中随行的画师威廉∙亚历山大的画稿上有乾隆时期人们的头发画像,在当时人们还是留着“金钱鼠尾”。到了嘉庆时期,清朝人的辫子渐渐变粗,留头发的部分也不再是一个金钱大小,变成了一个成年男子的掌心一般大。

这时候就已经接近于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阴阳头”发式了,陈登原在《国史旧闻》里也有描述:“剃发,就是把额角两端,引一直线,依此直线剃去直线以外之发。”而到了清朝末年男人的辫子越留越粗就是因为战争越来越多的缘故。

遗老张钫的《清末社会鳞爪》中就有记载:“在打交手白刃战时,将辫子缠于脖项,借以避刀砍。所以军人的辫子较大,如发少则搭以假发,或加黑丝线,以壮其形态。”主要就是描绘了清军在打仗的时候脖子没有保护,所以把辫子留粗一点绕在脖子上就可以抵挡一些伤害,而头发稀疏的人也可以在辫子中加上假发或丝线以达到目的。

1911年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清王朝也随之颠覆,1912年民国政府建立起来后就开始了剪辫易服。不过到了这时候,百姓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辫子的存在,若是要他们剪掉辫子,便又是一顿哭天抢地,历史似乎又重现了一番。不过既然是民国,那当然是主张民主的,若是实在不想剪掉辫子,也不会有人逼迫,所以在民国初期,各种服饰发式都会出现在大街上。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