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起,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目前,已形成全国自然灾害致灾因子、承灾体、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能力、重点隐患等专题数据集,初步完成了评估与区划核心任务,基本形成国家级、省级
自2020年起,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目前,已形成全国自然灾害致灾因子、承灾体、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能力、重点隐患等专题数据集,初步完成了评估与区划核心任务,基本形成国家级、省级评估与区划成果。
此次普查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我国第一次摸清了全国森林可燃物载量的“家底”,城乡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从何时开始提出?普查过程中遇到哪些难点?未来是否会开展常态化普查?为此,新京报记者专访国务院普查办副主任、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副司长袁艺。
国务院普查办副主任、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副司长袁艺。受访者供图
很多“第一次”一起实现,是最可贵的
新京报:为何要在2020年启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袁艺:“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我们就有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那时候就开始提出要做灾害综合风险调查和评估工作。2016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进行综合减灾能力调查、开展综合风险评估工作。实际上,这是一个全社会、各级政府防灾减灾意识不断提升的过程,是一个理念逐渐深入的过程。
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承担了“防灾”和“救灾”的统筹职责。这是一个契机,相当于有了一个综合性的部门来开展这项工作。
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强调,要对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短板、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和研判。2018年10月,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会议,分析了我国的自然灾害防治的弱项,提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九项重点工程”,第一项工程就是“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明确要求开展全国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这些年来,各行业也做了一些单灾种的调查试点,比如上世纪90年代末、2000年初就开始滚动进行的地质灾害调查,在调查和评估方面做了较好的技术积累。
新京报:此次普查实现了多个“首次”,你如何看待此次普查的意义?
袁艺:我觉得,本次普查最可贵的是它的综合性,能把很多“第一次”放在一起去实现。一些单要素的调查和评估工作,不可能全方位地摸清风险要素。
这里的“综合”有两层意思,一是向应对多灾种转变,二是多部门的综合。比如气象部门,要监测天气情况、发出预警,但灾害损失并不只是由雨量大小来决定的,还有其他因素,比如人口分布、房屋和堤坝的牢固程度。举个例子来说,日本房屋的抗震水平普遍很高,尽管日本是世界上地震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但“大震小灾”还是较为突出的。
灾害造成多大的损失,不仅有自然因素,还涉及人类社会因素,这次调查评估就实现了自然风险因素和人类社会因素,如人口、房屋、公共设施、学校、医院、交通等要素的结合,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涉及19个部门和单位,统筹协调非常难、但很重要
新京报:调查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袁艺:调查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求基层工作人员做好检查,并确保数据采集的质量,只有标准规范的数据,才能进入系统之中,之后数据会逐级上报。例如,从县级到市级,市级层面也会采取一些技术方法,让专家评估这些数据是否合理。核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些数据跟平均值或合理范围相差很大,就筛选出来。
另外,有时也会采取抽样检查的方式,去现场重新采集重要指标,与原来的数据进行比对,就能核实数据是否真实。对于不准确的数据,我们要求全方位整改,有的则要部分修正。
当我们把这些数据汇集到国务院普查办的综合数据库时,也会再一次检查数据的规范性。实际上,就是通过不同阶段的不同方式来检查数据。
当然,数据很难达到百分之百准确,有一定的容错率。当达到一定水平,我们就认为这批数据是合格的。
新京报:此次普查涉及国家层面的19个部门和单位,如何做好协调工作?
袁艺:国家成立了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做综合性的协调工作。在技术标准规范方面,成立了一个由各行业部门专家组成的综合技术组。因为调查涉及的行业部门比较多,由综合技术组研判各行业确立的指标是否符合综合风险普查的要求。
此次普查中,各行业也做了单灾种的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我们要保证它们之间技术体系的衔接,形成一套统一的技术框架。
新京报:除此之外,普查工作还有没有其他的难点?
袁艺:此次普查分为试点阶段、调查阶段和评估区划阶段,我们要保证各部门之间步调基本一致,像是“木桶效应”,某一个阶段,一些部门完成了,其他部门没有完成,后续的工作就没办法很好地开展。这些统筹协调工作其实非常难,但很重要。
此外,因为是第一次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针对参与普查的基层队伍,包括省市县队伍,我们做了专业的普查培训工作,明确普查的基本概念、技术方法、防灾减灾的知识技能等。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关于普查的宣传工作,贯穿于整个普查过程中,以此强化普查队伍建设。
希望未来能够周期性开展普查工作
新京报:目前,评估和区划工作还在进行,这部分工作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袁艺:从学术界来讲,风险既不是调查出来的,也不是监测出来的,而是评估出来的,它是要搞清楚在各种风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概率有多大,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具体来说,要把自然致灾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人口的分布、脆弱性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区划方面,我们要把多种风险因素综合起来,把整个国土面积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各个区域风险类型、水平和防治措施大体一致。大多数区域都是多灾种,但又有差别,有的区域可能以地震灾害为主,有的区域可能以气象灾害为主。
有了区划之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做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规划。比如,有些区域灾害风险较高,在建设重点设施的时候就要尽量避开这些区域。
新京报:之前有没有做过类似的区划工作?
袁艺:以前有一些单灾种的区划,一些地方做了专题区划工作,但不会那么综合,此次普查是比较完整的体系,有单灾种的区划、综合风险区划,有国家区划,还有省级等地方区划。
新京报:未来如何更好地应用普查成果,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袁艺:要把这些数据汇集到一个平台,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监测、预警。有了这些数据,还可以分析之前防灾减灾的设施布局是否合理,比如工程设防的水平是否足够、标准是否合理,相信普查的成效会逐步体现出来。
新京报:今后,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会不会常态化开展?
袁艺:实际上,我们也在开展相关工作,希望推动周期性开展普查工作,比如5年、10年开展一次普查。同时,希望能够对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定期更新,像人口普查也会做这样的工作。未来,希望能够开展一些更为精细化的评估,不断深化普查成果应用。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白爽 校对 刘军
为你提供神都夜行录的攻略信息,远古四凶,遭受漫长放逐。重现世间,尽展非凡实力。网易...
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哈利波特魔法觉醒红色鳞甲10怎么过 红色鳞甲10通关攻略相关内...
王者兔兔冲冲个性戳戳冲在哪里?个性戳戳冲装扮自己的英雄以及发信号之类,下面按照我的...
钟南山团队:新冠出院后复阳不传染,有一些休养者Ct值小于35,到今天,仍会戴上“休养者...
海之呼唤第五章中人物会变为人鱼的模样去破解各种各样的机关,小编带来海之呼唤第五章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