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民国第一任总理,却因为一个毛病命丧斧头帮之手

发布时间:2023-04-13 12:49:27 发布人:hao168

人尝言,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这句话放在唐绍仪的身上是最恰当不过的。唐绍仪属于新旧时代交替中的重要人物,他于1874年被公选为留学生前往美国留学。1881年,年仅19岁的唐绍仪回到中国,被派往朝鲜担任海

人尝言,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这句话放在唐绍仪的身上是最恰当不过的。

唐绍仪属于新旧时代交替中的重要人物,他于1874年被公选为留学生前往美国留学。1881年,年仅19岁的唐绍仪回到中国,被派往朝鲜担任海关帮办。

唐绍仪在朝鲜最大的际遇,便是结识了26岁的袁世凯。在甲午中日战争打响前,唐绍仪亲自带着短刀将袁世凯护送到了英国人的军舰上。

从此,袁世凯惦记着唐绍仪的救命之恩。唐绍仪也跟着飞黄腾达,坐拥美女豪宅与肥缺。

唐绍仪在办事能力上一流,但有两个毛病。第一个就是铺张浪费,生活奢侈。

唐绍仪虽在天津海关道肥缺之上,却经常抱怨工资低,多次想调去督办粤汉铁路,但最终都被袁世凯拒绝。

当时的《民立报》曾报道唐绍仪“日食非百金不乐,一切举动,皆模仿西洋豪华”。时人也评价其“广交游,善挥霍,每日四餐,每餐10金,犹云无可下口”。日本人佐藤铁治郎的评价更为直接“唐本骄奢淫逸,无利不为。”

唐绍仪的另外一个毛病就是喜欢劝人退位,这个毛病直接导致了他的惨死。

辛亥革命之后,大清王朝气数已尽,命运只得交给南北议和。唐绍仪作为朝廷一品大员,与南方代表伍廷方开始了长达3天5次的唇枪舌战。

南方代表以为唐绍仪会为他的主子大清朝讨价还价,维护其走上君主立宪制度。没想到唐绍仪却积极支持南方的共和体制,在谈判时拟定了不少有利于南方的条款。

唐绍仪似乎对共和颇有好感,除了在谈判席上偏向共和外,还积极游说劝说清政府接受共和,劝溥仪皇帝退位。

清廷对此当然是不会答应,但此时的大清朝已经没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只得听任摆布。

不久后,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唐绍仪成为了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他梦想的共和终于来到了。但是他渐渐发现,袁世凯并不遵守《临时约法》还是在搞独裁,想当皇帝。

唐绍仪大失所望,与老上司、老兄弟撕破了脸,愤然辞去总理一职,离开了袁世凯。

辞职之后,唐绍仪在上海寓居数年,但他仍然关心政事。1913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案爆发后,唐绍仪联名蔡元培等人要求袁世凯退位,还政于民。

唐绍仪似乎有劝别人退位的习惯,唐的好友叶恭绰晚年回忆道“唐绍仪有劝人退位之习惯,故劝清帝退位,劝袁退位,劝段(祺瑞)退位,劝孙(中山)退位,劝蒋退位,除清室被逼无奈外,余皆不听其言。”

唐绍仪这种到处劝人退位的做法,招致了不少人的记恨。尤其是蒋对其深恶痛绝,欲除之而后快。1938年9月30日,唐绍仪被军统特工(斧头帮成员)用斧头砍死在家中。

唐绍仪被杀,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的侵华日军想让其当汉奸。事实上,唐绍仪始终没有当汉奸。于是,在唐绍仪死后,军统方面又假惺惺地承认是误杀。

近代以来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就因为这个毛病惨死在了斧头之下。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批评别人需要审时度势,需要有对等的实力与地位,不然将会对自己造成不利的后果。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