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内阁首辅张居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发布时间:2023-04-13 19:29:39 发布人:hao168

小枫认为对于张居正可以用权势滔天,救时宰相,精于谋国,拙于谋身来评价。提到明朝历史特别是万历朝的历史,你绝对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内阁首辅张居正,此人在万历朝,甚至是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都着重要的作用,张

小枫认为对于张居正可以用权势滔天,救时宰相,精于谋国,拙于谋身来评价。

提到明朝历史特别是万历朝的历史,你绝对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内阁首辅张居正,此人在万历朝,甚至是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都着重要的作用,张居正和秦国商鞅,北宋王安石一起被称之为中国古代三大改革家,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而张居正改革则为明朝延续了生命,下面小枫带着大家具体来看一下。

权势滔天

张居正出生于江陵,所以被称之为张江陵,据说在张居正出生前,他的曾祖父做了个梦:梦中一轮圆月落在水瓮里,照得四周一片光明,然后一只白龟从水中慢慢浮起。曾祖父认定白龟就是这小曾孙,于是信口给他取了个乳名“白圭”,希望他来日能够光宗耀祖,所以张居正幼名白圭。

张白圭小时候就是闻名乡里的神童,十二岁参加童尸,受到主考官的赏识,补为府生,改名为居正,谁都都觉得张居正明年乡试一定会高中,可是张居正落榜了,原因是湖广巡抚顾璘不希望小小年纪的张居正高中,要磨炼他,毕竟年少高中容易产生得意心理,就这样张居正又耽误了三年。嘉靖十九年(1540年),才高气傲的张居正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一名少年举人。顾璘对他十分赏识,曾对别人说“此子将相才也”,并解下犀带赠予居正:“希望你树立远大的抱负,做伊尹、颜渊,不要只做一个少年成名的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

张居正入选庶吉士,开启了他的腾飞之路,他接触到了当时大明最有权力的重臣,夏言、严嵩和徐阶高拱等,这几人都担任过内阁首辅,当然了当时他们正在进行激烈的争斗,张居正在一旁冷眼旁观,从中学了不少,而且在这一阶段张居正还写了一篇《论时政疏》阐述了当前的弊端,不过没有得到重视,从此开启了张局长的多年的蛰伏。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张居正进宫右春坊右渝德兼国子监司业,徐阶荐张居正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在裕邸期间,张居正任国子监司业从而掌握了很多将来可能进入官场的人,这为张居正打开了人脉。这也是张居正以后腾飞的人脉。

隆庆元年(1567年),张居正以裕王府旧臣的身份,擢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成功入阁,在此时内阁斗争愈演愈烈,严嵩倒台,徐阶成为首辅,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徐阶终因年迈致仕。次年(1569年),徐阶的老对手高拱重回内阁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这一切似乎和张居正都没有关系,可是几乎很快就来了。

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崩,年仅十岁的神宗继位。高拱因自己口无遮拦触动万历生母李太后神经,加之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对高拱不满向李太后进谗,李太后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于是,张居正在这一年六月担任了首辅;从此张居正正式成为大明文官中第一人。

但是这也不能说他权势滔天呀,不要着急,成为首辅的张居正,和内廷大太监冯保以及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结成同盟,掌握内外大权,皇帝年幼,这张居正俨然是在代替皇帝行使职权,凡是和张居正对着干,主要是反对张居正改革的人,全部都被他给贬外地了,甚至边镇守将来京师都要先拜会张居正,比如戚继光见了张居正都称门下沐恩等等,张居正得意的说我非相也,乃摄也,可以看出来张居正的权势。

救时宰相

其实明朝自朱元璋废除丞相,明朝就没有丞相这一职务了,但是宰相还是有的,丞相只是宰相的一种,比如内阁首辅也是宰相,因为他在行使宰相的职权,张居正这个宰相其实就是救时宰相,甚至是他为明朝续命。

张居正所处在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明中期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嘉靖中期以后政府财政长年亏空,变本加厉催征搜刮的结果,非但不能改变“匮乏之极”困境,反而愈发激化阶级矛盾,陷入“神运鬼输,亦难为谋”,濒于崩溃的深刻危机之中。倘不采取有效措施补救,“元末之事可为殷鉴”,除非“得磊落奇伟之士,大破常格,扫除廓清,不足以弭天下之患”也就是说这些事情再不及时处理,那么明朝就完蛋了。

张居正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很早的时候他就写了《论时政疏》》,等到他成为内阁首辅的是,就开始大规模的改革,首先他开始整饬吏治,张居正认为“致理之遣,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明确把“核吏治”当作“安民”、“治理”的前提。他一开始就围绕“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等方面,大刀阔斧进行整顿,以刷新振举“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从委徇,以模棱两可谓之调停,以委曲迁就谓之善处”的颓风。惟有加强集权,重诏令,振纪纲,方能“张法纪以肃群工,揽权纲而贞百度”,革新法令才能畅行无阻。并且制定了新的官吏考核,狠狠的政治了一下明朝的吏治。

其次整顿边防。“外示羁縻,内修守备”启用了戚继光等一大批名将,稳定边疆,改善和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局势。对内清丈土地,治理黄河,使得天下太平。

最后就最重要的一条鞭法了。这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使得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增,国库充盈,即使在张居正死后,万历朝的三大征都是用的张居正为内阁首辅改革时候积累下的财富,可以说没有张居正,明朝早就灭亡了,称呼他为救时宰相,一点都不为过。

精于谋国,拙于谋身

张居正是一位出色的改革家和政治家,这一点都不错,他一心为国,甚至在父亲去世后,为了他的新政,依然夺情,让当时的读书人看不起,说他是贪恋权位,可是他一点都不在乎,依然推行子的新政,一心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在治理国家方面他是合格的但是在关于自身的谋划方面是不合格的。

比如在改革的过程中,将该得罪的和不该得罪的全部都得罪完了,因为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自身,再比如和皇帝的关系上,他只将皇帝当成了自己的学生,从来没有想过他是一国之君,他给年幼的万历皇帝留下了阴影,这也是死后被清算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他在生活上极度奢侈也为后人所诟病,但是如果张居正善于谋身,善于钻营,他的成就也许就没有那么大了吧。

所有有人这样评价他

以施政的成绩而论,他不仅是明朝的唯一大政治家,也是汉朝以来所少有的。诸葛亮和王安石二人,勉强可以与他相比。诸葛亮的处境比他苦,不曾有机会施展其经纶于全中国。王安石富于理想,而拙于实行,有本事获得宋神宗的信任,而没有才干综核僚佐与地方官的名实。当年明月: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

小枫认为张居正是古代最伟大的改革家,他的政策都是贴近实际,而且很容易实现的,这是一个经世致用之才。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