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英法如何成为希特勒的帮凶,从《慕尼黑协定》看小国的悲哀

发布时间:2023-04-14 10:38:52 发布人:hao168

1938年3月,德国轻轻松松的就把奥地利给吞并了,而美、英、法等大国除了虚张声势的抗议外并无其他举动。4月开始,几大国相继按希特勒要求撤回驻奥大使馆改为领事馆代替,这等于变相承认了德对奥的占领。希特勒

1938年3月,德国轻轻松松的就把奥地利给吞并了,而美、英、法等大国除了虚张声势的抗议外并无其他举动。4月开始,几大国相继按希特勒要求撤回驻奥大使馆改为领事馆代替,这等于变相承认了德对奥的占领。

希特勒的野心在西方国家的纵容下进一步扩大,他这回盯上了德国东边的捷克。当时的捷克人口1400多万,主要以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为主,两者加起来大概有950万人,排在第三位的是日耳曼人,大概有350万,他们大多生活在捷克西部与德国交接的苏台德地区,该地区历史上属于罗马帝国,后来并入奥匈帝国,是一战后从奥匈帝国中划分出来归入捷克,历史上没有受到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但他们对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感和归属感,在纳粹上台后被刺激出来了。

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开始对捷克的统治表示不满,他们认为他们应该受到纳粹德国的保护,苏台德地区的领导人汉莱因一方面向捷克政府提出自治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向德国反映日耳曼人在捷克受到政府镇压,想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政治要求。

希特勒先是让汉莱因向捷克政府提出一下要求:1、承认日耳曼人和捷克人是完全平等的;2、结束对苏台德地区的不公平待遇;3、释放纳粹政治犯;4、改变与法英苏结盟的外交政策,改为完全依附于德国。

捷克政府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这正是希特勒希望看到的,他立即在捷克边境集结军队,以保护捷克境内日耳曼人为由,向捷克施压。捷克总统贝奈斯无奈向英法求助。

根据《国联公约》第十六条的规定,当成员国在受到武力威胁时,都将得到国联及其成员国的援助,捷克、英国、法国都是成员国。但英法都不想打仗,认为他们没有明确的义务向捷克提出帮助,且英法都认为德国是在为捷境内同胞“伸张正义”,张伯伦还说:“希特勒要求的是民族自治,而不是征服。”当时只有苏联愿意向捷克提供支援,但贝奈斯担心捷克因此成为红色政权的附属品,他被迫向汉莱因妥协,释放了一千多名纳粹党,并统一苏台德实行选举,增加日耳曼民族的权利。在希特勒的授意下,汉莱因以未能实现完全自治,停止谈判。

为避免战争,张伯伦是积极斡旋,充当德国与捷克的“调解人”,为英法“普遍的绥靖”政策开辟道路。希特勒提出了让捷克向德国割让领土的要求,为避免战争,张伯伦甚至建议法国与英国一起向捷克施压,说英法没有保护捷克的义务,让捷克同意德国的不平等条约。捷克感到自己是彻底被抛弃了,被迫同意签下这份不平等条约。

但当张伯伦前往与希特勒进行第二次谈判时,希特勒又提出了新的要求:1、德意志族占居民50%以上的地区,由德国进行军事占领;2、德意志族不占居民多数的地区,应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3、捷克斯洛伐克满足匈牙利和波兰所提出的领土要求。张伯伦虽然对希特勒出尔反尔的做法很反感,他当时的他只知道一味的避免战争,不断向德国妥协。

张伯伦组织召开一个有英、法、德、意四国参加的会议,与希特勒、达拉第、墨索里尼一起商讨如何肢解捷克,捷克总统只能徘徊在会场之外。最终捷克被一份《慕尼黑协定》肢解了,苏台德得去成为了德国的领土,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张伯伦当时是为自己成功的阻止了战争而感到自豪,但是二战还是在半年后打响了。后来的正如丘吉尔对此事作出了如下评价:让你在战争与耻辱之间做一抉择,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进行战争。

想了解更多二战历史,请关注小编公众号。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