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然而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袁世凯比起来,他可是大大不如袁公。之所以如此,在我看来是因为老袁对厚黑学不够精通,干不出叶利钦那些烂事来。“窃国者”袁世凯与他的前任戈
叶利钦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然而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袁世凯比起来,他可是大大不如袁公。之所以如此,在我看来是因为老袁对厚黑学不够精通,干不出叶利钦那些烂事来。
“窃国者”袁世凯
与他的前任戈尔巴乔夫不同,叶利钦是技术官僚出身。他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原名叶卡捷琳堡,现己改回原名)的乌拉尔国立工学院里学的是建筑。
据他的同学说,叶利钦“野心勃勃,为了事业甚至可以踩着他亲生母亲往上爬。只要你给他工作,他会把上司捣成肉酱,但任务一定会完成”。这传闻当然未必可靠,但从叶利钦后来的表现看,这确实是对他个性相当准确的描述。
叶利钦大学毕业后,从工头干起,逐级上升,最后进入官僚机构,于1976年被提拔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省委第一书记,成了苏联的封疆大吏。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将叶利钦视为改革同志,把他提拔到中央,先任分管建筑的中央书记,后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翌年提拔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叶利钦当上首都一把手后,以改革家的身份出现,大作亲民秀,诸如乘坐地铁或电车上下班,不预先通知而突然视察商店与仓库,组织莫斯科粮食集市,呼吁保护传统建筑,抨击高官们的特权等等。这些亲民秀都得到电视高调宣传,叶利钦因此在莫斯科市民中颇有口碑。
然而两年后,叶利钦即与其政治局上司发生了激烈冲突。在1987年10月间召开的中央全会上,他尖锐地批评了某些政治局委员的工作作风,指责李加乔夫思想保守,戈尔巴乔夫受夫人赖莎的影响,搞个人崇拜等等。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
叶利钦为此在中央全会上受到了批判。尽管他当场认了错,全会仍然通过决议,谴责他“政治上不正确”,并“建议”莫斯科市委考虑重新“选举”其第一书记。据戈尔巴乔夫和其他人说,叶利钦受不了这个打击,试图自杀而被送入医院救治。
出院后,他在莫斯科市委全会上再次做了检查,但市委还是忠实执行了中央的“建议”,解除他的书记职务。次年1月,他被派去做苏联建筑部副部长。2月间,他被解除了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
1988年6月间,他出席了苏共第19次全国会议(不是党代会),向大会呼吁纠正中央的有关决定,为他平反,但未被受理。
至此,叶利钦的宦途走到了尽头。他虽未被戈尔巴乔夫流放到第三世界去(戈尔巴乔夫1996年访美时,曾对今日美国的记者说:“我后悔没把叶利钦派到某个香蕉共和国去做大使”),但“自古华山一条路”,得罪了总书记和政治局的其他重要成员,自己把党那“一线天”给掐断了,还有希望飞黄腾达么?
然而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改革却在苏联首次开创了“体制外仕途”,使得叶利钦绝处逢生。1988年12月,最高苏维埃决定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新的立法机构。1989年3月,全国举行了人大代表的普选,苏共代表只占人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则是开放选举。
断了“党路”的叶利钦立即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利用其在莫斯科的民望,全力投入莫斯科选区的竞选,并以高票当选为人民代表。然而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委员的候选名单公布时,其中却没有他的名字。莫斯科市民为此发动了示威,人民代表们纷纷收到挺叶的电报和电话。
最后某位代表表示愿意把自己在最高苏维埃的席位让给他,叶利钦这才进入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他马上就成了里面的反对派首领,经常抨击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步伐太慢,鼓吹制定“主权在民而不在党”的新宪法。
叶利钦一进入国会,就显示了他善于揣摩民意并充分加以利用的民主政客天资。1989年,叶利钦访美,在公众场合露出醉态来。《真理报》转载了意大利报纸对此事的报道与评论,立即被他抓住,指控当局丑化异议人士,于是这丑闻反倒极大地提高了他的知名度。
此后,叶利钦几次遇到事故:从莫斯科一座桥上跌下来;座车与他人的车辆相撞;访问西班牙时乘坐的直升飞机坠毁。叶利钦暗示,这些事故都是克格勃为了除掉他这个异议人士蓄意制造的。
这流言不胫而走,充分迎合了民众对阴谋论的爱好与对当局的逆反心理,烘托出了叶利钦的勇敢形象与当局对他的恐惧,据说为叶利钦当选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起到了作用。
其实我看这阴谋论并无什么根据。如他在后来当总统时显示的那样,在外交场合显示醉态乃是他的个人特色。至于那些事故则很可能是偶然发生的——如果真是克格勃的阴谋,他上台后早该揭发出来了。
叶利钦在1990年5月当上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后,立即便开始扩大自己的权力,架空苏联政府。为此,他主持通过系列法律,以1990年12月24日通过的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并和国的主权声明为高峰。该宣言声称,俄罗斯的法律高于苏联的法律。这彻底改变了俄罗斯过去对联邦政府的附属地位。
据此,叶利钦开始篡夺苏联政府的财权与产权。这一行径为各加盟共和国效法,最终使得戈尔巴乔夫成了空头总统,造成了苏联的垮台。他甚至直接要求戈尔巴乔夫辞职,把权力移交给各共和国首脑组成的联邦委员会。
叶利钦宣誓就任俄罗斯首任总统
1990年7月12日,叶利钦在苏共28大上发言,强烈谴责戈尔巴乔夫和苏共,宣布退党并当场步出会场,正式与苏共决裂。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击败了戈尔巴乔夫支持的候选人李日科夫,当选为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他在就职演说中 激情洋溢地说:
“没有什么话语能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在千年历史上第一次,俄罗斯总统向他的同胞公民们宣誓就职。没有什么比人民的这一选择更崇高的荣誉了。……我对未来充满乐观并准备积极行动。俄罗斯正在站起来!我们将把它变为一个繁荣、民主、和平、法治的主权国家。……在经过这么多的考验后,在目标已经清楚地确立之后,我们坚信,俄罗斯获得了新生!”
这些话充分表明了叶利钦作为民主政客的主观优势:他是一个西方民主人士所说的inspiring-leader,具有感召力、鼓舞力与个人魅力。这些素质靠民意上台的民主政客来说却是决定成败的天赋。
一个多月后,保守派发动儿戏般的政变,叶利钦抓住这一严峻挑战与宝贵机遇,将他这一天赋发挥到淋漓尽致,在全世界电视上作了出色的表演。当政变失败后,他便理所当然地成众望所归的民主英雄,变成了苏联最有实力的人物。
戈尔巴乔夫回到莫斯科后,发现自己成了空头总统,联邦政府掌控的资源与财产被各加盟共和国纷纷掠夺。叶利钦还背着他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首脑 秘密签订了协议,宣布解散苏联,成立独联体。
1991年圣诞节那天,戈尔巴乔夫辞去空头总统的职务,叶利钦入住克里姆林宫,终于成了俄罗斯说一不二的老大。
叶利钦当选后,迅速推出了他的激进改革。他的经济改革主要有两大措施,一曰“休克疗法”,二是私有化。
所谓“休克疗法”,就是不经过渡阶段,在旦夕之间停止全国计划经济的运作,强令其转入市场经济。这是哈佛大学和国际货币基金会(IMF)某些伪经济学家想出来的馊主意,那基本思路是长疼不如短疼,急剧转型肯定会造成经济运转一时脱节,但此后生产力与资源配置即会根据市场需要自动调整自己,重建出一个健康的经济体系来。
这一套据说曾在波兰试用过,效果不错。但有的俄罗斯经济学家怀疑能否在全球最大的计划经济体系中照搬这套。然而叶利钦的副手叶戈尔·盖达尔非常热心,说服叶利钦采用了这个“疗法”。
1992年初,叶利钦下令解除了国家对外贸、物价与外汇的管制。为了控制必然引发的高通胀,国家将利息提得极高,而为了保持国家收支平衡,国家也极大地提高税收,大幅度削减对企业的补贴与社会福利支出,以期实现宏观经济穏定。
这些昏招立见神效,引发了无从控制的恶性通货膨胀与信用紧缩,大批企业倒闭,工人纷纷失业。截至1999年,失业人口已达9百多万。在职员工也长期领不到薪金,退休人员领不到退休金和其他津贴,国民经济进入持续萧条。
整个90年代,俄罗斯的GDP都只有改革前的一半。恶性通胀将民众的储蓄洗劫一空,而社会福利的丧失使得老弱妇孺陷入困境。到1992年年底,已有44%人民的生活水平跌到贫困线以下。
与此同时巨额财富却流入一小撮寡头囊中。腐败与犯罪行为猖撅,社会治安迅速恶化。国家预算下降为原来的1/3,外债剧增,1998年外债达GDP的146.4%。国民生活水平从1990年的世界第25位,下降为2000年的第68位。
私有化浪潮下人们纷纷怀念苏联
某些西方学者认为,叶利钦为俄罗斯制造的这一经济灾难,甚至超过30年代大萧条对美国或德国的打击。
叶利钦的另一改革措施是私有化。1992年下半年,叶利钦将国营企业改为股份制,由国家发给每个公民价值一万卢布的证券,公民可以用它认购自己选定的企业的股份。
从表面上来看,这非常公平,然而实际效果却完全相反。百姓一向吃惯皇粮,毫无市场经济观念,根本不知道如何选购企业股份,而自己又等钱买米下锅,于是便纷纷将手中的证券换成现钱,这早在那些负责发放证券的官僚的预料之中,他们早就准备好了现钱,大量廉价收购证券,于是国有企业便纷纷落入一小撮权贵的手中。
更糟糕的是1995年推出的“以借款换股份”的拍卖。苏联解体前,欠下了许多外债。1991年年底,叶利钦急于作克里姆林宫新沙皇,在谋划解散苏联时,答应由俄罗斯承担苏联的全部外债。
此后国家财政困难,为了赔偿外债,更为了筹集竞选经费,叶利钦便向他一手制造出来的“工商界巨子”们举债,条件是把最昂贵的国营企业的股票送给他们。而那些企业的作价又很低。
例如吉尔(又名吉斯)汽车厂仅以2.5亿美元买出,而据专家说该企业至少值10亿。这种做法不但使得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而且使得金融、媒体寡头与政府勾结在一起,成了融政治与经济为一体的强大寡头势力,使得俄罗斯成了人们诋毁的“垄断资产阶级的天堂”。
叶利钦的私有化不但很腐败,而且是经济结构的第三世界化。到1996年,工业产值下降到原来的一半。但不同产业遭受的打击并不一样。资源型产业诸如燃料与能源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小,而机械、高科技则遭到严重摧残,轻工业缩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
反映到出口上,1990年,原料出口产值仅占60%,1995年便增为85%。高科技出口产值锐减为原来的1/7,使得俄罗斯变成了一个靠出卖资源挣钱的二流国家。
国民经济凋敝与社会福利的丧失,使得死亡率高于出生率,造成人口负增长。1991年,全国人口尚且是正增长,1992年就变成负增长。从9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代中期,俄罗斯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5%。,每年损失750000到800000人,以致联合国于2005年警告,这一趋势如果延续下去,到2050年,全国人口可能减少三分之一。
男女平均寿命减少了7岁左右,婴儿死亡率增加两倍,1992年竟高达19.9%。,而梅毒发生率增加25倍,艾滋病发生率增加60倍。报据学术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上发表的调查,俄罗斯成年男性死亡率在短期内增加了12.8%。
这一变化与大规模私有化相关,其中一个因素可能是伴随大规模私有化而来的男性失业率增加。
总而言之,叶利钦的改革的实际效应,正如美国学者Peter Reddaway与俄罗斯学者Dmitri Glinski指出的:“在现代世界史上第一次,一个国民受过良好教育的工业强国,毁掉了几十年经济发展的成果。”(未完待续)
小编为您精心推荐的啦啦啦手机在线观看视频8是款当前许多青年宅男们十分喜爱的各种奇幻福...
无症状感染者是什么情况,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解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
陈皮的功效 陈皮泡水喝的十大功效。一般认为陈皮具有理气健脾、调介质、燥湿化痰的作用...
好儿子妈妈今晚就是你的生日礼物,今晚,儿子,妈妈是你一个人的。妈妈用她的遗体送给了...
女主播说日产乱码卡1卡2卡三卡三卡四隐私保护很到位,粉丝们随时都可以体验!推荐: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