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统治者内部的争权夺利为帝国的灭亡埋下隐患

发布时间:2023-04-15 13:33:41 发布人:hao168

纵观整个拜占庭的历史,把持着该国统治大权的贵族内部之间的争斗一直便是构成拜占庭政治生活的主旋律。而在1025年巴西尔二世去世到1081年阿历克塞·科穆宁推翻尼基夫鲁斯三世建立较为稳固的统治的短短五十六

纵观整个拜占庭的历史,把持着该国统治大权的贵族内部之间的争斗一直便是构成拜占庭政治生活的主旋律。而在1025年巴西尔二世去世到1081年阿历克塞·科穆宁推翻尼基夫鲁斯三世建立较为稳固的统治的短短五十六年的时间里内部的争权夺利尤为突出,拜占庭的皇帝宝座迎接了它多达十三位的主人,平均每人在位仅有4年左右。

一、争斗的根源

考察这这段短时间内的拜占庭皇帝如走马灯般地更换了十多位的现象,必须要谈到1025年驾崩的巴西尔二世。巴西尔二世雄才大略,其文治武功赫赫。在他统治期间,拜占庭帝国灭亡了保加利亚第一王国,在巴尔干扩展了大片领土。

到1025年巴西尔二世去世时,他给他的继承者们留下了从多瑙河跨越巴尔干小亚细亚直到高加索地区和两河流域的庞大帝国。然而巴西尔二世一生恪守独身主义,没有留下后代,也没有对自己的身后事作出安排,这使得帝国的皇位继承不能由其男性子嗣来实行。最后皇位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由其弟继承,号君士坦丁八世。由于巴西尔二世在皇位继承人这个关乎到未来帝国命运的走向问题上没有处理好,导致了两大恶果。

二、帝国的危机

巴西尔二世的坚持独身主义使他没有留下后代,更遑论对未来继承皇位的男性子嗣系统性的培养以适应治国理政的要求,结果导致了皇位所托非人,庸人当权,导致了帝国的衰落。比如按照继承法中兄终弟及原则继承皇位的君士坦丁八世论才能和谋略都远远不如其皇兄,实际上是个昏庸无能且耽于享乐的花花公子。

他在位的短短三年期间毫无建树,唯一在做的就是当甩手掌柜把军国大事托于他人,而自己的大部分时间不是花在酒席宴会上胡吃海喝就是在大竞技场上观赏娱乐,同时这些花费不菲的宴会娱乐活动大肆消耗着其兄巴西尔二世辛苦积攒下的帝国的大笔财产,造成了财政危机。

三、权利争斗陷入白热化

马其顿王朝末期男性子嗣的缺乏导致了女人当权现象的出现。而在拜占庭的统治结构中,女性当权者必须要依靠男性权贵才能掌握拜占庭的最高统治权力。这样便围绕着国家大权的控制导致了宫廷内部的权力争斗白热化,政变频发,朝政的不稳定也极大地损害了拜占庭内部稳定的社会秩序。

在这一时期弄权二十余载的君士坦丁八世的女儿邹伊便是一个典型。和他皇兄一样,君士坦丁八世也遇到了一个关乎帝国未来走向的大问题:继承人问题。由于年老的君士坦丁八世也没有留下男性子嗣,只有三个女儿。为此,老皇帝被迫在临终前为其独生已久的一位女儿邹伊挑选一位夫婿以解决帝国皇位无人继承的问题。

这时候,一位担任君士坦丁堡市长的贵族进入了皇帝的视野,他便是后来加冕为拜占庭帝国皇帝的罗曼努斯·阿尔吉鲁斯。他与邹伊完婚后不久,君士坦丁八世驾崩,他以老皇帝女婿的身份顺利继承皇位,号罗曼努斯三世。

这位继承了皇位的年近花甲的老贵族有着一副十足的贵族派头,举止文雅,颇有文化品位。但是在国家治理方面却是志大才疏,无力应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局势。邹伊与罗曼努斯三世的婚姻本来是为了解决继承危机而实施的权宜之计,两者的矛盾在罗曼努斯三世登上皇位之后便产生了。

由于罗曼努斯三世为了摆脱邹伊的影响刻意冷落了自己的皇后,邹伊愈发地对自己丈夫产生了不满。为了对抗这种冷淡和在拜占庭权力结构中取得一个控制地位,邹伊和一个叫米哈伊尔的年轻人发展了情人关系,同时施展宫廷权谋,与这位面首之兄,“孤儿院长”约翰这位在宫廷中居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宦官勾结,于1034年4月11日发动宫廷政变,谋杀了其丈夫罗曼努斯三世。

就在皇帝罗曼努斯三世死于非命的当晚,皇后便与其情夫结婚,这位来自于下层的农民出生的“幸运儿”堂而皇之地成为拜占庭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号为米哈伊尔四世。在她的小情夫成为拜占庭皇帝后,邹伊便开始对其施加影响,试图控制拜占庭的朝政。年轻的米哈伊尔四世抵制这种干预,严格限制了皇后的自由行动,而于此同时国家大权也落到了他的哥哥约翰手里。

纵观邹伊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取得共治女皇的身份来掌握拜占庭最高权力的过程可以看出,女性统治者要想取得政权的支配权,和男性统治集团的权贵结合是必由之路。她的几次皇室婚姻也是为了取得统治权力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同时在男权主导的拜占庭政治生态中,女人从政由于诸如个人才能等诸多限制因素必会受到极大的阻力。为此女人政治家只能达成与男性统治集团内部的妥协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四、教会的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在君士坦丁九世统治的末期,两大教会一一西方的天主教会和东方的东正教会发生了大分裂,直接影响了之后的世界历史走向,也影响了拜占庭帝国之后的发展。而追溯双方关系破裂的根源还要从8世纪中期说起。

8世纪中期以前,罗马教廷受拜占庭帝国皇帝管辖,大凡教会高级人士的任免、基督教教义的解散和宗教大会的召开都由皇帝主导。直至罗马教会在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的支持下建立起独立的政教合一政权一一教皇国后,罗马教会才逐渐摆脱了拜占庭的控制,并以和拜占庭平等身份的实体而自居,积极参与到拜占庭帝国内部的教俗斗争当中。

罗马教会对拜占庭内部事务的横加干涉自然会引起拜占庭教俗两界的强烈反感。公元859年拜占庭帝国东正教会就选举大教长的问题爆发了激烈的内部冲突,形成了以伊格纳条斯为首的伊格纳条斯派和以佛条斯为首的佛条斯派两大对立派别。罗马教会对此大加干涉,通过宗教会议废了佛条斯的大教长职务,同时任命伊格纳条斯为东正教大教长。拜占庭与教廷关系自此恶化。此后,双方就各自教会在斯拉夫地区的宗教扩张问题也爆发了激烈的利益冲突,致使双方关系持续恶化,甚至发展到相互开除教籍的地步。

到了公元11世纪,以罗马为中心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关系势成水火,终于在1054年发生了东西教会大分裂这一影响了今后双方历史走向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件。11世纪,西欧天主教会随着格里高利改革运动的兴起,罗马教廷大肆扩张势力,试图成为一个在整个基督教世界里的绝对精神统治者,这自然会与控制了罗斯、保加利亚、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巴尔干地区,以及南意大利的拜占庭人聚居区的东正教会爆发了激烈冲突。

1054年,君士坦丁堡大教长米海尔写信给教皇利奥九世,就教皇干涉拜占庭在南意大利教区事务和支持巴黎反拜占庭起义的行为进行了怒斥,同时在信中也表达出了东正教应享有的尊重和与罗马教廷平等的关系的意愿。此外米海尔还鼓动治下的主教们向教皇去信,挑起了大范围的宗教争论。

从伊萨克一世开始,地方的军事贵族势力愈发强大,压过了其主要敌对的在京官僚贵族集团,逐渐左右了拜占庭的政局。纵观伊萨克一世继位到阿列克赛一世加冕为皇的二十余年中出现的六位拜占庭皇帝,拥有将军身份的就有四位,即伊萨克一世、罗曼努斯四世、尼基弗鲁斯三世和阿历克塞一世。

他们取得拜占庭统治大权的方式或是与前任皇帝的遗孀结婚从而取得皇位,如罗曼努斯四世就是通过与前任皇帝君士坦丁千世的遗婦尤多西亚的婚姻成为了拜占庭帝国的皇帝。而更多的情况是代表军事贵族的雄踞一方的军区将军依仗自己所拥有的强大军事实力与中央分庭抗礼,甚至发动军事叛乱入主君士坦丁堡,自己粉墨登场加冕为帝。伊萨克一世、尼基弗鲁斯三世和阿历克塞一世就是通过此种手段攫取了皇位。

总结

统治阶级的争权夺利给拜占庭帝国造成了严重的恶果。一方面,奸臣当道,他们往往不恤国事却以个人攫取国家利益为乐,党同伐异,打击一切反对力量。另一方面,地方军阀为了夺取最高权力频频发动叛乱对抗中央政府,甚至出于壮大自己力量的目的还引狼入室,向外族借兵。这种短视的与虎共谋的行为更是平添了外族入侵者的侵略野心、,使得他们更为疯狂地向拜占庭频频发起入侵,从而削弱了拜占庭的国力,导致拜占庭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下去。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