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青年学者安娜:青年交流可在中巴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发布时间:2023-04-15 20:27:24 发布人:hao168

巴西总统卢拉于4月12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两国就中巴关系、两国各领域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学者、来自巴西的安娜·帕拉佐在

巴西总统卢拉于4月12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两国就中巴关系、两国各领域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学者、来自巴西的安娜·帕拉佐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巴西总统卢拉访华的意义重大,有助于深化巴中关系,也有助于两国企业加强联系。

展望未来,中巴两国的合作前景广阔

新京报:在你看来,巴西总统卢拉访华有何意义?

安娜:多年来,巴西和中国的关系始终焕发着勃勃生机。每年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2022年达到了1500亿美元。从这个角度看,巴西总统访问中国对于加强两国各领域关系至关重要。我确信,卢拉此次访华的意义重大,有助于深化巴中关系,也有利于两国企业加强联系。

2023年4月13日,上海,巴西总统卢拉·达席尔瓦在华为研发中心试用虚拟现实设备。图/视觉中国

新京报:第二届国际青年北京论坛开幕,恰逢巴西总统卢拉访华,你作为嘉宾出席并发表了演讲。在你看来,青年在中巴交流中该如何发挥作用?

安娜:在巴西和中国的双边关系中,青年人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青年人提升自我的方式、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不同,对待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即便如此,青年人也能灵活对待各种观点,能求同存异,找到一个解决方案,我想这是青年人一直在发挥的作用,也可能是青年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

新京报:经贸合作是中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卢拉此次访华期间,双方签署并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和谅解备忘录。你如何看待两国的经贸合作前景?

安娜:巴中两国经贸合作领域广阔。

农业方面,巴西是世界上三大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肉类出口也位居世界前列。为确保粮食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在内的高科技将在巴西拥有更大的应用规模。巴西农业生产的扩大,中国消费需求的释放,有助于两国保持双赢的合作关系。

在能源领域,中国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中国在利用太阳能发电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巴西和中国在这方面可以展开合作。

此外,技术贸易领域的交流也是本次合作的重点之一。中国有的一些专业技术巴西不一定有,例如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能力。中国目前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包括高速公路、大桥、高铁、港口、电厂、通信设施等)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新京报:展望未来,中巴两国关系将如何发展?

安娜:从经贸角度而言,巴西和中国的双边贸易将高度集中于农业和农产品。不过,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即商业企业投资的多样化。巴西创建了一些投资窗口,包括“农业、工业和生产链投资基金”(简称“Fiagro”)网站,这一网站为各领域的投资、融资提供了平台和窗口,这将有助于两国之间的商业投资合作。

2023年4月14日中午,北京,巴西总统卢拉前往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图/视觉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提供新发展方式

新京报: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学者,你能分享下你的研究经历和感受吗?

安娜:早在2020年,我就申请在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上课,后因疫情推迟至今年2月才来中国苏州的人大丝路学院学习。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我感到非常开心。我觉得,苏州很美、很不错。

我来中国有些重要的目标,其中一个是向中国学习如何制定和执行战略,而丝路学院的授课给了我很多启发。我记得在一次课上,一位我敬重的教授举例演示如何进行双边协议谈判。我从她的示范中发现,她总是能考虑到对谈判对象而言最有价值的方面,以及在谈判之后如何进行合作,以期取得最好的结果。受此启发,我想中国能够制定和实施战略,大概也是基于类似的理念。总之,对我来说,在丝路学院学习到的中国经验价值非凡。

新京报:你在丝路学院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对“一带一路”倡议有何理解?

安娜:丝路(古丝绸之路)是中国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一带一路”倡议是丝路的延伸,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带一路”倡议举措多样,总体而言,对中国和加入该倡议的所有国家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在该倡议之下,中国已带领数百万乃至更多的人摆脱贫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已经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为沿线国家提供了一种新发展方式。

新京报:如何评价“一带一路”倡议这些年取得的成果?

安娜:150多个国家加入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的投资规模、达成许多合作项目……这些都是“一带一路”倡议所取得的成果。对中国社会而言,这些成果令人印象深刻。对于共享这一优质公共产品的国家而言,这些成果十分重要,这将促进更多项目的落地。

对于外界质疑“一带一路”倡议的杂音,我也一直在思考其成因。例如,有质疑称中国想通过该倡议扩大其影响力,但实际上,中国没有这个必要,其自身不断繁荣发展就是影响力,自然会有更多投资者慕名而来。几年前,麦肯锡高级战略负责人跟我提及,数据显示未来的机遇仍然在中国,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很早就具备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经验,不仅巴西,全世界都可以向中国学习,从中国“取经”。

此外,各个国家是否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取决于它们自己的意愿,因为它们完全可以在评估本国国情后再决定是否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新京报记者 朱月红

编辑 陈静 校对 吴兴发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