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各大佬为何都控制不了西北,马家军凭什么父子相传三代不倒

发布时间:2023-04-16 09:26:29 发布人:hao168

“兵为将有”是军阀的最大特征,可是民国军阀无数但却鲜有父子相传的,反而是处处受中央压制的西北马家军却传了三代。西北马家军是民国时盘踞在甘肃、青海和宁夏的回族武装力量。他们崛起自同治年间的陕甘之乱。马家

“兵为将有”是军阀的最大特征,可是民国军阀无数但却鲜有父子相传的,反而是处处受中央压制的西北马家军却传了三代。

西北马家军是民国时盘踞在甘肃、青海和宁夏的回族武装力量。他们崛起自同治年间的陕甘之乱。马家军先祖为反抗清廷暴政揭竿而起,后又适时地投降招安。通过镇压同胞起义,马家军一步步进入西北政坛的核心。

辛亥革命时,马家军第二代领导人马安良果断宣布拥立共和,摇身一成了革命功臣。在他的带领下,马麒谋得西宁总兵之位,并成立了“宁海军”,即青海马家军的前身。马福祥也随后成立了宁夏马家军。

北京事变后,冯玉祥被奉系赶出京城,随即将西北当做大本营。冯部主力一开进甘肃,“陇上八镇”的汉族军事力量被迅速摧垮,而马家军虽受到诸多制约,但却保全了自身实力。

中原大战时,马家军在马福祥的带领下纷纷倒戈蒋军,从此真正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但他们的处境却始终没有改善,因为蒋一生都在处心积虑地兼并各地实力派。

蒋控制西北除了政治和军事上的考量外,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原因。他认为回汉本是一家,不能因为信仰而成立一个民族,就像基督徒和佛教徒没有形成“耶族”和“佛族”一样。

面对内地各大佬的步步紧逼,马家军诸将却能稳坐钓鱼台。善于政治投机固然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最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他们紧握宗教不放手。

蒙古西征后,中亚、西亚的大量穆斯林被带到中国,他们以“大杂居、小聚居”方式散布各地。伊斯兰教因此出现“教坊制”,即以清真寺为中心对所辖教民进行管理。清朝康熙和乾隆年间,伊斯兰教的苏菲教派经马来迟和马明心传入中国,随后诞生了著名的“门宦制”。

门宦制简单说来就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教长和教民之间由原先宗教等级的差别,转化为地主和农民的差别。教主在宗教、婚配、钱粮和诉讼等问题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教主的“口唤”也就是命令,教民必须无条件服从,这也是马家军战斗力顽强的根本原因。作为门宦的核心,教主的传承最初为“传贤制”,但仅传了一代就变成了“世袭制”。

马家军则依靠军权扶植教权,让西北所有穆斯林都唯他们马首是瞻。比如马步芳就大力扶植新教,青海所有清真寺的大阿訇和政府的军政人员必须都是新教教徒。

民国时共和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西北因消息闭塞,穆斯林还是习惯“世袭罔替”的模式。马家军只要把教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管是谁把手伸进西北,都要顾忌马家的势力,除非他想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