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临终前叮嘱儿子,千万不能投降清朝,为何儿子没遵守

发布时间:2023-04-16 10:36:26 发布人:hao168

李定国是南明永历政权的抗清名将,他出身贫苦家庭,张献忠起义后,将李定国收为养子。李定国骁勇善战,深受养父张献忠器重,养父去世后,他就归顺了南明政权。李定国可以说是清军的克星,他曾逼得定南王孔有德自杀,

李定国是南明永历政权的抗清名将,他出身贫苦家庭,张献忠起义后,将李定国收为养子。李定国骁勇善战,深受养父张献忠器重,养父去世后,他就归顺了南明政权。

李定国可以说是清军的克星,他曾逼得定南王孔有德自杀,又设伏军,将清朝亲王尼堪斩杀,令清军全军覆没。李定国对永历帝忠心耿耿,公元1662年,李定国接到永历帝被吴三桂杀害的消息,刚刚过了42岁生日的他,悲伤到一病不起。

不久,李定国病逝。长期以来,云南人一直将李定国,视为“滇中脊梁”。晚清时期的云南籍革命党人,均以李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还说过:

“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李定国虽然掌握着兵权,但他十分尊重永历帝,而且给永历帝的钱粮也颇为丰富,更是从未想过要背叛南明。由于他的长子早前被清兵所杀,所以在李定国临终前,将军队交给次子李嗣兴。但李嗣兴年纪较轻,李定国还不是特别放心,便又将儿子托孤于部将靳统武。最后,李定国还不忘叮嘱儿子及部下:

“宁死荒徼,无降也!”

李定国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然不忘自身的骨气,叮嘱儿子和部下,即使死在荒郊野外,也千万不能投降清朝。但是最后,儿子李嗣兴却没有遵守李定国的叮嘱,仍然选择投降了清朝,他为何要违逆父亲遗言呢?

其实很简单,李定国在的时候,自然能够震慑军中所有人。但他去世后,军队群龙无首,大家就不是特别服气靳统武了。特别是李定国的表弟马思良,他认为自己既是李定国亲属,且本事又不差,凭什么要听一个外人的指挥。于是马思良就联合总兵胡顺都等人,将靳统武给谋害了。

靳统武一死,他们就带着部分军队投降了清朝。李定国去世后,军队本就人心涣散,现在又被马思良等人带走一部分,最后就所剩无几了。试问这时候,李嗣兴还能有什么选择呢?

当初张献忠去世,大西军归顺了南明,分别由孙可望、刘文秀和李定国三人统领。孙可望率先投降清朝,其部下先是跟了李定国,可是后来仍然归顺清朝,并煽风点火带走李定国部分军队。而刘文秀死后,他的儿子也投降了清朝。

也就是说,到了最后,只有李定国的军队,还在坚持抗清。可是等他去世,众人害死靳统武后,他的军队也没什么人了。在这种情况下,李嗣兴也无能力扭转局势,于是也只有选择投降。

康熙元年,李嗣兴先向清朝递交了降书,接着将父亲留给他的帅印交给了吴三桂。同年十二月,李嗣兴正式带领军队归降清朝。之后朝廷下旨:

“李嗣兴著授都统品级,以下各官,从优再议。”

李嗣兴投降后,被编入汉军八旗中担任参领。根据史书记载,李嗣兴在康熙二十六年,升任都督同知、陕西宁夏总兵官,其他就没什么记录了。直到康熙三十二年,李嗣兴病逝,他的儿子李天志成为宫廷侍卫,后来得到雍正赏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虽然李嗣兴决定投降清朝,但军队中还是有部分人,是坚持效忠李定国的,所以他们并不愿意投降,表示要遵守李定国的临终遗愿。最后他们在阿瓦河附近定居下来,被称为“桂家”。如今在缅甸境内,仍然有不少李定国部下的后裔在那里生活,他们仍然说汉语、用汉字。

(参考文献《永历实录》《清圣祖实录》《南明史》)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