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下旨,挖平梁启超祖坟,李鸿章照做后,却被梁启超连声称赞!

发布时间:2023-04-17 00:20:39 发布人:hao168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六人被处死,康有为与梁启超两人成功逃脱。这个仅仅经历了103天的重大政治改革,居然以流血的方式草草结束。慈禧怒不可遏,当即下令追捕二人,岂知两人早已先后离开京城,远赴日本。怒气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六人被处死,康有为与梁启超两人成功逃脱。这个仅仅经历了103天的重大政治改革,居然以流血的方式草草结束。慈禧怒不可遏,当即下令追捕二人,岂知两人早已先后离开京城,远赴日本。

怒气难消的慈禧命令李鸿章挖掘康有为与梁启超的祖坟以示报复,却没想到得知消息后的梁启超连连称赞,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自咸丰皇帝后,整个大清陷入明显的下滑趋势,到了光绪皇帝手中,整个华夏被列强欺侮凌辱。在洋务运动失败后,康有为等有志之士开始思考大清的出路。毕竟一个千年来匍匐在华夏脚下的蕞尔小国日本,都能逼迫大清签下《马关条约》,这实在是不能忍受。

作为梁启超的弟子,师徒二人发起维新变法,纠集起一众志同道合之人建立“强学会”,与光绪帝一起筹划政治改革。光绪帝同样不想做亡国之君,极力配合师徒二人,却在不经意间触犯了守旧派的利益。

光绪帝似乎已经忘了自己只是一个傀儡,真正的大权还在西太后慈禧手中紧握,更何况最大的守旧派就是慈禧本人。刚开始慈禧只是观望,可随着越来越多的心腹向她告状,慈禧也开始不安起来。

尤其在光绪帝开始对慈禧心腹怀塔布下手时,慈禧坐不住了,她直接将光绪帝软禁起来,并开始大力打压维新派,并与另一心腹荣禄开始秘密谋划,想要借着天津阅兵的名义废掉光绪帝。

康有为与梁启超听说慈禧软禁了光绪帝,本就焦急万分,正愁眉不展时,杨锐悄悄传过来一封密诏,里面写着:“如今时局艰难,可朕知道除了变法没有其他方式可以拯救中国”、“如今朕已经不能自保,希望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诸卿,速速谋划,设法相救”。

维新志士看到光绪帝如此真切,各个痛哭流涕。于是师徒二人率众人往来奔走,希望他国公关可以伸以援手。未料各国仿佛都在看笑话一般,根本没人愿意出手相助。此时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已经到了绝路,他们决定冒险兵围颐和园,宁愿背上骂名也要诛杀慈禧。

无路可走的师徒二人想到了曾经参加过强学会的袁世凯,此时的袁世凯早已手握着大清的新建陆军,装备与战力非同小可。这个想法刚刚说出来,就有不少维新人士反对,反对者并不是害怕背上骂名,而是觉得袁世凯根本不可信。

果然,袁世凯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临阵倒戈将“造反”的消息透露给了荣禄。慈禧又惊又怕,火速下令缉拿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戊戌政变就此发生。

好在康有为再次接到光绪帝密诏,让他迅速外出不可延迟。康有为瞬间明白光绪帝的苦心,随即叩首痛哭,于1898年9月18日晚坐上火车逃去天津,又转做轮船逃到上海。到了上海之后,康有为在英国人的帮助下登上一艘快艇,还未上岸便转头去了香港。

终于在10月27日,康有为乘坐轮船抵达日本神户港,开启了他16年的逃亡之路。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梁启超竭力劝说谭嗣同逃跑,可谭嗣同认为变法无有不牺牲者,拒绝了梁启超的好意。就在9月21日政变当天晚上,梁启超闯进了日本领事馆。

由于师徒二人变法之说既参考了沙俄,又参考了日本明治维新,所以两人与日本人倒是有一些联系。刚巧在大清访问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就与维新派有些交情,于是决定将梁启超护送至日本。

于是梁启超剪了辫子,打扮成猎手坐火车到了天津,最终碰上日本军舰“大岛号”,顺利抵达日本,同样开启了十余年的流亡之路。

慈禧眼看抓不到康有为与梁启超,恼羞成怒中命令李鸿章将师徒二人的祖坟铲平。李鸿章终归是读书人,对这种有损名节的事情很是在意。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但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正影响着广大老百姓。

此时的李鸿章敢挖人祖坟,那就会被天下人耻笑,就连李鸿章的幕僚唐绍仪也在劝说道:“掘人祖坟,形同禽兽,断不可为!”禽兽之事不可为,难道太后懿旨就能违抗吗?李鸿章冥思苦想下,一条计策油然而生。

于是在1900年2月11日,朝廷正式下令李鸿章挖掘二人祖坟后,李鸿章奉命前往广东寻找两人祖上坟墓,并尽皆铲平,对外宣称“以儆凶邪”。慈禧闻讯非常满意,下令沿海各地悬赏十万两继续缉拿康有为与梁启超,不论死活皆可得赏。

殊不知李鸿章忠于朝廷不假,但他不会抛开自己的利益对朝廷愚忠。表面上他似乎听从了慈禧的指派做出禽兽之事,而实际上他所铲平的“祖坟”,全是些无主的孤坟。李鸿章作为朝廷大员,广东官吏就算心知肚明也不敢明说,只能看着李鸿章自导自演一出好戏。

不得不说,李鸿章将官场与人性琢磨地十分透彻。大清早已摇摇欲坠,作为大清的大臣,他不能做出违背臣子之道的事情;同样,作为一个精明人,他也不愿得罪反清浪潮中的有志之士。

毕竟不论大清在与不在,他已经为了朝廷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也荣华富贵了一生。所以,晚年不留下坏名声是重中之重。次年11月7日,一生功过难评的李鸿章离开了人世。

后来,这件事情总算传到了梁启超耳中。梁启超连声称赞的同时,不禁悲从中来,挥笔写下了《李鸿章传》,列出霍光、秦桧、伊藤博文等古往今来各国知名人士,与李鸿章一一作了比对。最终得出李鸿章有鞠躬尽瘁之心,却无长远目光。

李鸿章仅仅满足于为大清朝廷修修补补,却从未想着解决实际问题,李鸿章的失败,注定也是大清的失败。最后,梁启超将所有感情融入一句话:“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着实令人感慨。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