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多年前一英国商船内的47名女童揭开一段尘封往事

发布时间:2023-04-18 00:02:18 发布人:hao168

公元1854年,正值清朝咸丰四年,一艘由大英帝国制造的“英格伍德号”商船由浙江宁波起锚,驶入东海。这艘商船在外形上和其他商船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当靠近一探究竟的时候,会在船舱或者甲板缝隙中嗅到一丝丝恶臭

公元1854年,正值清朝咸丰四年,一艘由大英帝国制造的“英格伍德号”商船由浙江宁波起锚,驶入东海。这艘商船在外形上和其他商船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当靠近一探究竟的时候,会在船舱或者甲板缝隙中嗅到一丝丝恶臭。

为何好好的商船会散发恶臭

原来,在这艘商船船舱内(据载:这个小船舱仅仅长2.7米,宽约1.8米)的一个阴暗角落里,蜷缩着足足有47名幼女,她们大的只有不足8岁,怯生生的、稚嫩的脸庞与昏暗的光线形成鲜明对比。

不止于此,她们浑身脏乱,有的女孩子身上长了疥疮、脓疮,大部分身上跑满了跳蚤。由于船只要在海上航行数天时间,且这些女孩子都是第一次出海,旁边堆积满了她们的排泄物和呕吐物,以致臭气熏天、令人作呕,船长为了防止臭味别人闻到,甚至将船的缝隙进行密封。

她们要去往何处?有个名字叫”猪花“

本次“英格伍德号”的目的地是葡属澳门(当时澳门是葡萄牙殖民地),而这些女孩子到达澳门后,将被放到拍卖市场拍卖,少数人被沦为富人的小妾或者奴婢,而绝大多数人会被卖到妓院,从事简单的行业,充当“花姐”(即妓女)。

在那个年代里,她们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作”猪花“。”猪花“这一具有侮辱性的词汇,专指清末到民国初年被贩卖到海外,包括欧洲、美洲、南洋等地的女子。她们受尽屈辱,一旦沦为”猪花“,等待她们的即是悲惨的命运:任人蹂躏。

是什么让她们沦为”猪花“

时间的指针还要追溯到1840年,英国凭借坚船利炮对清政府发动鸦片战争说起。战争以清政府的战败告终,西方侵略者涌入中国,伺机掠夺我国资源,其中一项就是廉价劳动力。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与各大列强签署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侵略者明确了所谓”招工条款“:即可以在华招收华工,充实到他们在世界范围内的工厂中。

外国人贩子也正是在肆意妄为:他们在名义上的”平等“条款的掩盖下,强买、引诱、拐骗,甚至绑架的方式四处搜刮民间贫苦百姓幼女,签署所谓”自愿卖身协议“,再高价卖出,进而从中获利。

不幸的是,这只是一个缩影

此时,在清政府朝廷内部,慈禧专揽大权,生活奢侈、放纵,对这些洋人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哪管这些百姓死活。清政府甚至在记述历史过程中,刻意抹去这段:它被日本的一位学者可儿弘明在《猪花——被贩卖海外的妇女》一书中记述下来。

这47名由宁波贩卖到澳门的幼女,只是万千”猪花“的一个缩影。仅1852年到1873年间,国内一家负责贩卖人口交易的机构“协义堂”共卖出清朝女子达6000余人,而他们的利润竟也不菲:买进一个“猪花”只需要40-50大洋,而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卖出,则可以达到1000大洋。

后记

“猪花”这一由侮辱性的词汇,背后是每个幼小女孩子的悲惨命途。时隔150多年,每每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会隔着历史的时空感受到她们面临、及即将面临的隐隐阵痛。

她们的悲哀,是个人的、也是国家的悲哀,是懦弱无能的清朝政府造成的。有国才有家,唯有我们铭记历史、奋发图强,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