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烟谢幕 蓝天登场

发布时间:2023-04-21 11:03:25 发布人:hao168

2022年,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连续两年全面达标。从2013年到2021年,PM2.5年均浓度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下降了63.1%,联合国环境规划

2022年,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连续两年全面达标。

从2013年到2021年,PM2.5年均浓度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下降了63.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之为“北京奇迹”。

奇迹的出现,根在理念引领,谋在系统部署,成在上下合力。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语重心长地说:“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大气污染防治是北京发展面临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有分析显示,京津冀地区PM2.5的来源,三分之一是因为燃煤。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幅增加低碳清洁能源使用量。”

总书记的话,是谆谆教诲,是殷殷嘱托,更是行动指南。

一场聚焦PM2.5的大气污染防治战在京华大地上全面打响。

北京自2013年起执行新修订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但2014年,北京市首次PM2.5源解析结果显示,本地燃煤对PM2.5的贡献率仅次于机动车,仍高居第二位。

于是,燃煤改清洁能源工程全面提速,四大燃煤电厂陆续关停,京西煤矿全部退出……近十年雷厉风行,全市压减燃煤超过两千万吨。

据最新一次PM2.5源解析结果显示,本地污染来源中,燃煤对北京大气污染的贡献率由原来的22.4%骤降至3%。

胡同里不再烟雾缭绕,大烟囱不再吞煤吐墨,山谷间不再粉尘飞扬。蓝天多了,空气清新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

平房煤改电 “越到晚上越暖和”

“我今年72岁,我多大岁数在这屋就住了多少年了。煤改电之前我们都是用煤球,每天早上起来生火,那真是家家户户冒烟呀,胡同里烟雾缭绕,屋里都得开窗户,放半天味儿。”

初春清晨,西城区大栅栏街道三井社区,张女士4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里暖意融融。作为全市较早享受“煤改电”政策优惠的市民,回望近十年来平房区取暖条件的巨变,她深有感触:“当时听说要改造,挺有顾虑的,心想用电怎么取暖呢?我们用煤也用习惯了。很多人就说他们家不改。”除了生活习惯外,张女士和邻居们心里还有一本经济账:“我们当时每年采暖季买煤要买四五车,花两千多块钱,要是用电取暖,电费也花不起啊。”

西城区大栅栏街道三井社区,居民张女士家4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里暖意融融,左下为煤改电后日常采暖的电暖气。杨帆 摄

“当时区里、街道、社区耐心细致地和我们沟通,一一记录和解决。我们晚上用波谷电取暖,一度电3毛钱,政府补贴两毛,我们只用掏一毛钱,一个采暖季甚至花不到两千块钱。”张女士回忆。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李翔告诉记者:“这样的政府补贴方式一直持续到现在,为了还首都市民一方蓝天,也为了大家安全清洁取暖,十年来北京都是这么做的。”

经济账迎刃而解,施工难题接踵而至。核心区的平房区人口密度大,街巷胡同狭窄,房屋老旧密集,改造情况复杂,现场施工条件较差。“煤改电”工程涉及面广,参与单位较多,还涉及外电网增容、户线改造、蓄能式电采暖设备安装等多个环节,负责牵头实施改造的西城区生态环境局面临的问题千头万绪。

西城区生态环境局“煤改电”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王超告诉记者,“煤改电”工程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不少居民担心设置在家门口的变电箱影响日常通行,还可能有辐射等安全隐患。得知大家的顾虑,他们请专家多方勘测设计,最大限度地保证安装美观,整齐利落,辐射数值也都在国家相关标准范围内。经过多番宣传动员,逐渐取得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正是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工程才得以稳步有序推进。

西城区生态环境局王超介绍,电暖气上的闸盒可控制取暖温度,过热自动断电,安全便捷。杨帆 摄

“当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决定分批推进,每年完成1万至2万户,当年立项施工,当年供暖季前完工,这相当于把两三年的工期压缩到半年多内完成。”王超说。

“煤改电”工程完成后的第一年采暖季,张女士乐得合不拢嘴,“特别暖和!越到晚上越暖和,以前我特羡慕我住楼房的同学,改完之后我逢人便说,我们现在也特棒!”

大栅栏街道的平房区,居民家门口安装的变电箱。杨帆 摄

平房住户“煤改电”,看上去是一家一户的小工程,但对大气环境的改善不可低估。2015年底,东西城核心区在北京市率先实现了基本“无煤化”。以张女士居住的西城区为例,“十三五”期间,西城区二氧化硫浓度五年平均值为7微克/立方米,比“十二五”期间下降72%。

燃煤热电厂关停 “刺鼻的烟味儿没了”

2014年7月23号晚11点,北京高井热电厂3号机组正式与电网解列,标志着全厂6台燃煤机组在运行55年后全部关停。

单元长张存国看着渐渐安静下来的厂房十分不舍,“在这儿工作这么多年,没想到关这么早,一开始估计怎么着也要到2015年、2016年再停,我们这些老人,能做的就是站好最后一班岗。”

同时,大唐国际高井燃气热电厂项目正式投产运营,替代关停的燃煤热电厂,清洁能源天然气逐渐取代燃煤,成为发电供热的主力能源。

高井热电厂的关停,拉开了北京五环内四大燃煤电厂退出历史的大幕。此后,国华、石热燃煤电厂相继关停。2017年3月18日上午,华能北京热电厂所有燃煤机组停机备用。至此,北京四大燃煤电厂全部关停。

2015年3月20日,国华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全部关停,厂内工人用手机记录这历史时刻。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与此同时,清洁能源紧跟而上。2017年底,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全部建成投产,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的超大城市。

家住热电厂相邻小区的居民们感受最为真切。居民李先生说:“以前每到刮北风的时候,粉尘都会顺着窗户飞到屋里,现在,这种困扰全都没有了,刺鼻的烟味儿也没了。”

按照规划,北京未来将不再新建大型电厂,转而加快建设外受电通道,优化网架结构,提高安全供电水平。截至目前,北京全市外受电通道13条28回路,输送能力3400万千瓦,输送能力比2012年增长54.5%。全市16个区全部连通管道天然气,北京优质能源占比超九成,稳居全国最高。

燃煤锅炉房改造 变身便民综合商业体

在大兴区兴丰街道,有一处砖红色的便民综合商业体——“三合·美邻坊”。走进这里,一层是便民菜站;二层有裁缝铺、洗衣店、理发店,几位社区居民在旁边的画室里挥毫泼墨;三层的社区书店和咖啡屋也吸引了不少居民光顾。很难想象,这样惬意舒适的地方,过去曾是冒着滚滚浓烟的燃煤锅炉房,为周边三个小区提供冬季采暖热源。

2022年6月9日,大兴区兴丰街道三合南里社区,由锅炉房和堆煤场改造而成“美邻坊”。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北京在关停大型燃煤发电厂的同时,对城区里的燃煤小锅炉也启动了改造。原有锅炉房完成“煤改气”后,不少小区锅炉设备房、堆煤场成了闲置空间,于是就开启了华丽转型。

“2020年初,我们参与大兴区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尝试盘活闲置废弃锅炉房、堆煤场等资源,建成了使用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便民服务综合体‘三合·美邻坊’,并于2021年8月底正式开业。”项目负责人贾凡介绍,这是全市首个利用闲置废弃锅炉房,通过政府引入资本打造的便民综合商业体,可以辐射周边20多个小区的近10万居民,极大方便了群众日常生活。

大兴区兴丰街道三合南里社区“美邻坊”改造前照片。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买菜也方便了,过去得走15分钟,现在出门口就是,菜也比较新鲜。”附近居民说,“这里成了一朵开在燃煤锅炉的‘幸福之花’”。

2018年,北京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收官,6年间共淘汰燃煤锅炉0.83万台、4.09万蒸吨,全市燃煤锅炉基本“清零”,平原区基本实现无煤化。

煤矿退出历史舞台 “黑风”变“蓝天”

2016年起,京西门头沟、房山一带,一大批煤矿进入关闭退出期。作为北京建成最早、规模最大、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一座煤矿,大台煤矿2020年9月正式关停。随着这最后一座煤矿退出历史舞台,北京近千年采煤史宣告结束。

大台煤矿留存的井架。杨帆 摄

“恋恋不舍,不想走,关停肯定是大势所趋……”吴锁柱在大台煤矿干了24年,虽有很多留恋,不过在他看来,这样做是对的。

1981年,21岁的吴锁柱刚从技校毕业,就来到大台煤矿工作,此后大半生与这里结缘,工作、结婚、生子……后来退休了,他依然住在这里,山间随处一指,就能说出哪间房子住过什么人,年轻的时候登过哪座山,游过哪条河。

“我师父和我说,很多年前这里煤矿没开采的时候,山是透彻的绿,水是山泉水,春天山桃花一开,漂亮极了!但我来的时候这儿已经开采了三十多年,当时刮的风全是黑风,我们下井作业坐罐车进去,出来的时候只有牙是白的,其余哪儿都是黑的。运煤的皮带咣咣响,噪音特大,东西放在窗台上隔一天你再看,肯定落一层煤灰。”

“现在退休了,回头想想觉得关停煤矿还是应该的。这儿环境变得相当好,每天安安静静,偶尔还有鸟鸣声,如果是晴天,天上飞机也能看见,恢复自然环境了,真好啊!”吴锁柱感叹。

随着京西最后一座煤矿关闭,深山里轰鸣了半个多世纪的机械采掘声慢慢消失,在此工作生活的近万人相继举家搬迁、各奔东西,热闹的山谷变得静寂,一个大国首都的千年采煤时代就此落幕,留下的是汩汩泉水和清澈蓝天。

压减燃煤2000万余吨 幅度超94%

北京曾是世界上燃煤消费最多的首都,燃煤消费一度占全市能源消费的75%。煤炭燃烧排放大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重要原因。2014年北京市首次PM2.5源解析结果显示,本地燃煤对PM2.5的贡献率仅次于机动车,高居第二位。

十年来,北京这场削减燃煤攻坚战,打得卓有成效。全市燃煤消费总量从2012年的2270万吨降至2021年的131万吨,压减幅度超过94%。据最新一次PM2.5源解析结果显示,本地污染来源中,燃煤对北京大气污染的贡献已由原来的22.4%骤降至3%。

回望过去十年,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李翔说,全市上下真正拧成了一股绳,“市政府统一指挥,按照压煤的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比如说发改委是承担电厂的,经信局负责工业类的,我们负责供暖的和城镇居民煤改电,农业农村局负责农村的煤改电,大家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通过10年的不懈努力收获了非常好的成效。实际上我们的环境质量改善了,它也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规划花很长时间才能实现的,通过燃煤污染治理的进程,都同步快速解决了,居民的生活舒适程度也得到很大提高,这是非常有成效的工作。”

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到2025年,北京还将推动剩余山区和浅山区农村清洁能源替代,基本实现全市供热“无煤化”。

相信那时,北京的天一定会更蓝,星光一定会更璀璨!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记者 杨帆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越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