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乾隆墓被盗后,出土的一个被子,收藏者9万捡漏后拍卖1亿

发布时间:2023-04-21 13:53:05 发布人:hao168

投稿 为繁荣、弘扬传统文化, 欢迎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乾隆皇帝在生前收藏的珍奇异宝, 上到千年前的青铜古器和名远万里的书画。下至当朝来自西洋的漆器和外邦的贡品。相传他死后的地宫里陪葬的

投稿

为繁荣、弘扬传统文化, 欢迎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乾隆皇帝在生前收藏的珍奇异宝, 上到千年前的青铜古器和名远万里的书画。下至当朝来自西洋的漆器和外邦的贡品。

相传他死后的地宫里陪葬的宝物,璀璨夺目,数不胜数。

1928这一年, 地宫被孙殿英打开的那一刹那,究竟看到了什么?

孙殿英找来了当时的一 个老守陵人,对其进行威逼利诱,终于知道了地宫的入口

孙殿英

墓道入口 处在琉璃隐屏的下方

据守陵人讲述, 沿着门楼向前15尺的方向是墓道。这是修缮后的地宫墓道口

孙殿英命人挖开墓道, 沿着斜坡往下,就是地宫的石门前。

这是地宫的第一道大门,纯白色大理石雕刻的龙的形状,栩栩如生。花纹的陪衬精美无比。在门楼的上方是一座佛的画像。 四周整个拱形砖面上都雕刻者佛经,依稀可见雕刻者的经文

清晰可见的经文

这是修缮后的墙面,全是佛像和佛经,可见当年乾隆对佛教文化的热爱。

从乾隆地宫石门进入, 一共有四道重达六吨的石门。而最里面就是乾隆皇帝和两位皇后以及三位妃子的陵寝, 一共6口棺木。

整个地宫坡面图

古人为了防止有人盗墓,一般帝王陵的石门在最后关闭的时候, 会在里面用一根石柱顶着。这根顶门的石柱叫做“自来石”。所以,在4个石门的后面,4根“自来石”阻碍了孙殿英盗墓的速度

但孙殿英当时盗墓心切,没有太多心思去开门, 直接找人到陵园里砍下了巨大的松柏树。然后让人合力把石门给撞开了,前3道石门都是这样撞开了

第4道石门怎么也撞不开, 最后直接被老孙安放炸药炸开

于是老孙下达命令,在“轰”的一声响过后,石门被炸开。烟雾散去, 被炸成碎块的石门背后,赫然是一个巨大的棺椁。当老孙打开后,惊恐地发现,原来最后一道石门, 竟然被乾隆的棺椁死死给抵住了。难怪门怎么也打不开。后来发现原因是地宫内严重渗水,棺床上原本有六具棺椁,分别是乾隆和其他五位皇后和妃子。 但不知道为什么,就单单只有乾隆的棺木在水中飘了起来,抵住了这最后一道石门。

棺木在水中飘起来抵住了石门

当时的在场的官兵,都大叫乾隆显灵了。想要逃跑, 结果被孙殿英等人用手枪指着上前打开了六具棺椁,搜刮了财物。 最后运出了二十多箱宝物,扬长而去

乾隆地宫被洗劫一空, 连乾隆皇帝本尊的头颅都滚在了石门旁边,牙被敲掉一颗,嘴里含着的一颗西藏黄珠就更未能幸免于难

当然, 当时没有摄影师记载具体的宝物是什么,所以究竟老孙从这里盗取了什么宝物,也没有照片。 但是在孙殿英的传记中第四章里,详细记录着他的暴行和20多箱宝物,金银首饰,奇珍异宝,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而其墓室中其他的后妃的尸骨十之有五都四处散落无法再被拼凑, 后来被清朝的遗老遗少全部归入了乾隆皇帝棺椁之中。

在这之中值得一提的是, 所有的尸骨中有一具女尸历经百年却依旧完好,外貌清晰可辨。专家推测这是女尸生前长期 食用朱砂所致,但这也都是后话,究其原因,至今是迷。

孙殿英盗掘清东陵的丑行,使 其臭名远扬. 然而,孙殿英是如何萌生盗陵的念头呢?

其实在1928年正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荒乱年月,非国民党正规军 的孙殿英部,被蒋介石另眼相看,克扣粮饷 .老孙部下官兵已半年没有发饷,饿得心慌,其军心浮动,甚至有哗变的危险.此时,他们就动了挖掘乾隆墓的想法。

老孙这货在开始盗掘乾隆墓前,最可恨的是把慈禧太后的墓也盗的一干二净。 他知道慈禧生前喜好文玩,而且要求死后陪葬大量的珠宝。所以老孙在确定慈禧墓位置的时候,直接命令手下的人洗劫一空。

回到今天的主题,孙殿英盗取乾隆墓, 那乾隆生前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其实乾隆被当代 年轻人称为“盖章狂魔”。为什么这样说呢?乾隆皇帝在位时期,收集了大量的名人字画, 就如流传了千年的兰亭序摹本、以及王羲之的另一幅作品快雪时晴帖,上面都布满了乾隆皇帝在欣赏到兴致大发时盖上的数十上百个印章

随处可见他的印章

除此之外,乾隆皇帝还收藏了数以万计的珍奇异宝 ,上到千年前的青铜古器,再到唐宋时期声名远扬的书画,下至当朝来自西洋的漆器和外邦的贡品,甚至不同种类不同内容的书籍。其丰富程度,超乎想象。

生前收藏的书籍

乾隆生前有这样多的藏品,自然也就不难猜测,他带进墓中的财宝的数量之多与珍贵程度。 就例如被孙殿英盗出的九龙宝剑,传说这把宝剑的剑柄与剑鞘都由金子锻造,剑鞘上还镶满了珍贵的红蓝宝石,剑身无比锋利。而这柄宝剑被送给当时的军统局局长戴笠后也随着戴笠的死亡而消失。

《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元四大家”之首、山水画大师黄公望(1269—1354)的精心巨制。一峰一状,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万端。至1350年年过八旬之时完成了这幅被后人称为山水画“第一神品”,前后费时超过3年。后来经过多次磨难,被乾隆收藏。

缂丝陀罗尼经被

据传为西藏活佛敬贡给乾隆皇帝专用,用于覆盖其遗体以超度亡灵,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长2米,宽1.38米,呈古铜色。其上共有四种文字。主体是一座佛塔,塔内缂满梵文陀罗尼经经文,塔周围有精美繁复的花纹据了解,此件拍品最初是被藏于一件清末黄缎子袈裟中,被一位业余藏家以9万元将其买下后,才在袈裟之中发现了它。在2008年、2010年的两次拍卖会上分别以6550万元、1.3亿元成交,可谓捡了大漏!

话题再回到开头讲述的那一幕,

乾隆皇帝的棺椁怎么会单独脱离棺床抵住最后一道石门呢?难道真的是乾隆皇帝为了守护自己的墓穴突然“显灵”吗?实际上,这样的“显灵”事件不止发生了一次。在孙殿英盗墓后,溥仪主持清理了该墓室, 并将除了被炸毁的第四道石门以外的所有石门全部重新闭合。然而,在1976年,国家对于乾隆墓进行抢救式挖掘的时候,却发现原本被放回原位的乾隆棺椁再一次脱离棺床,抵到了第三道石门前。

然而,这件事从科学理论上来讲,其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首先,其实为了保障棺椁的稳定性,乾隆皇帝墓室中的所有棺椁并非是平放在棺床上的,而是在其四角处,分别放有一块石头对其进行固定,这种稳定棺椁的石头,就被称为“龙山石”。

龙山石从重量上而言,重达几百斤,在理论上绝对能够使棺椁稳定。 且从其结构设计角度来看,龙山石的横、竖方向分别设置有两个凹槽。竖着方向的凹槽用以防止棺椁向平面方向的位移,横方向的凹槽则相似地用来阻止棺椁的上下移动

对于这些疑问, 网上目前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乾隆皇帝墓地的选址选在清东陵,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境内,属于北方的季风性气候区。到雨季时产生大量降水,降水深入地表,进入墓室。 经过多年的雨季反复影响,被浸泡的金丝楠木制的棺椁就极有可能脱离棺床。已经脱离了棺床的棺椁就会像小船一样漂浮起来产生移动。

无论最后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看到一代帝王死后却连尸骨都无法保全的鲜明对比,也不禁令人产生一些慨叹。但对于历史来说,孙殿英这货的行为,让很多文物流失到了海外。 对于孙殿英的行为。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讨论。

与古为徒 厚重华滋

这有

古往与今来

族谱与祖训

名人与古迹

这里

弘扬传统文化

深耕姓氏人文

凝聚精神动力

说说你的看法

↓↓↓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