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喜欢摆千叟宴,也就是把一帮老头拉到京城来吃饭,以此体现皇帝与民同乐的博爱胸襟,而且一连办了两场。乾隆皇帝也不甘示弱啊,什么都要致敬一下康熙,所以他也要办千叟宴,而且也是两场。尤其是第二场千叟宴
康熙皇帝喜欢摆千叟宴,也就是把一帮老头拉到京城来吃饭,以此体现皇帝与民同乐的博爱胸襟,而且一连办了两场。
乾隆皇帝也不甘示弱啊,什么都要致敬一下康熙,所以他也要办千叟宴,而且也是两场。尤其是第二场千叟宴,把3000多个老头几乎都给搞死了。这是咋回事?
一、参加千叟宴的人,年纪太大。最小70岁,最大100多岁。
康熙60岁的时候,觉得自己应该搞点特别的庆祝模式,所以就把一帮老头从全国各地请来吃顿饭,当时请来的老人家都在65岁以上,来了接近2千人。
到了康熙69岁的时候,他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便打算提前给自己庆祝70岁生日,又搞了一次千叟宴,没多久康熙就去世了,估计把自己吃撑着了。
乾隆什么都要对标自己的爷爷康熙,康熙第二次举办千叟宴的时候,12岁的小乾隆就有幸亲眼目睹,所以这场宴会在他心目中十分重要。
等到他75岁的时候,也举办了一场千叟宴。不过这回他请来的人比较多,足足有不到4千人。为啥这么多?因为他降低了门槛,60岁以上都可以来参加。
这还不够,乾隆到了退位那年已经85岁了,他又办了一场千叟宴,这回倒是把寿命提高到了70岁。问题就在70岁这个门槛上。这么大岁数了,吃得消这么个折腾吗?
二、参加时间太尴尬,正月里是北京最冷的时候。
举办千叟宴的日子的确太尴尬了,康熙在农历三月和正月,分别举办了两场千叟宴。这都是在大冷天办的。
乾隆似乎连时间也要跟自己的爷爷学,两次千叟宴都在农历正月里举办。要知道,正月里的北京城,那可不是一般的冷啊,零下十几度都是有可能的。
尤其是在第二次千叟宴的时候,乾隆把年纪门槛提高到了70岁,这些个70岁以上的老大爷吃得消冻吗?北方的还好说,南方的大爷热乎乎地去了,回来估计都僵了。
因此千叟宴可不光光是吃顿饭,大家在寒风中聆听乾隆老爷子的各种训诫教导,一个个瑟瑟发抖,本就不太好的身体,这么一吹风,那可就更完犊子了。
三、千叟宴的饭菜过分好了。
千叟宴的食物都是大鱼大肉,老人们的消化能力不行,你还得满含热泪地胡吃海喝。这也是弊端之一,当时宴请的老爷子都已经70岁以上,80多岁、90多岁的老大爷大有人在,甚至还有一堆超过100岁的。
这些老大爷的消化能力早就不行了,有些人整天在家喝粥,牙都快掉光了。可是皇帝赐宴,你敢只喝粥吗?这不是在骂皇帝吗?
因此这些老大爷,必须要非常艰难地把皇帝赏赐的食物都给吃了,狼吞虎咽之后,那肚子能吃得消?没多久就要完犊子了。
四、一来一回,舟车劳顿,回到家骨头都散架了。
古代没有高铁,想要平稳地来到京城,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么步行,要么坐马车,尤其是那些居住在大西南的老大爷们,不光要长途跋涉,还得翻山越岭。
去的时候风风光光,回来的时候,能把骨头给颠散架了。就算70多岁的还能顶一顶,那80多岁、90多岁的还能顶得住吗?100岁以上的,估计都不用回来了,这顿饭吃完,就地埋了就好了。
如此折腾,为啥这帮老大爷还非要来呢?
康熙举办过两次千叟宴,能参加的人都感到很光荣。为啥?因为康熙为了颁布自己新政,特意举办了千叟宴。
康熙晚年意识到征战四方消耗巨大,所以采取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这个政策他希望通过这帮老大爷们,亲口传递到全国各地去,以此体现康熙的爱民之心。
好家伙,这原来是一场政治炒作,不过炒得相当漂亮。老大爷们听了以后,一个个满含热泪,别提多激动了,毕竟来了一趟,为子孙后代们带回了好消息。
乾隆办千叟宴可就没这么多心思了,他纯粹就是为了对标康熙而已。不过他办千叟宴也给出了奖励措施。
比如说90岁以上的老大爷,可以得到七品顶戴。而100岁以上的老人,则能够得到六品顶戴。什么都不需要努力,光靠活得长,就能够得到官职和富贵,这就是乾隆的奖励。
这些官职虽然对老人家没啥太大的作用了,但是对他们家的后人来说,作用却很大。因此老爷子们哪怕累死,也想着给子孙后代增添一点荣耀。
好好的千叟宴,变成了乾隆的败家宴。
康熙最初举办千叟宴的目的,是为了拉拢汉族军民,想要促成满汉一家亲的局面。可是乾隆老爷子压根考虑不到这些,他只是觉得自己年纪够大了,必须要给自己办两场派对,才对得起自己活这么大岁数。
其实到了乾隆晚年的时候,一边是天理教起义,一边是经济衰败,清王朝已经有些吃不消了。可乾隆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非要办这两场千叟宴。
既然这辈子都在致敬康熙,那么千叟宴这种事情自然也不能落后。不得不说乾隆的确是绞尽脑汁想把自己活成康熙的模样,而且从形式上来看,他甚至超过了康熙。
抽秘无须更骋妍,惟将实事纪耆筵。追思侍陛髫垂日,讶至当轩手赐年。君酢臣酬九重会,天恩国庆万春延。祖孙两举千叟宴,史策饶他莫并肩。---乾隆版《千叟宴》
但是结果呢?结果是乾隆忘记了清朝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忘记了康熙举办千叟宴的初衷。最终使得这两场宴会,几乎成了败家宴。
总结:乾隆需要为这帮老大爷的死负责。
这帮老大爷们参加完千叟宴,基本上没几个好好活下来的。要么撑死了,要么路上颠死了,要么冻死了,总之全都很惨。
这些人都是为了乾隆的好大喜功而牺牲的,所以说乾隆必须要为他们负责。乾隆自己保养得很不错,他在嘉庆元年举办了最后一场千叟宴后,还活了3年多时间。一直到了嘉庆四年初,89岁的乾隆才咽气。
他自己的生活条件好,却忽略了其他老人压根不可能达到他这样的生活水平。当然了这些事儿,乾隆也不可能看得到了。没有人会告诉他,那些参与千叟宴的老大爷们,没多久都去世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
国产suv排名前十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国产SUV排行榜前十名有哪些车型,注意排名结合了口...
多肉植物夏天怎么养护?无论是养花老手还是养花新手,在夏天里都会折损很多的多肉,简直就...
发烧可以泡脚吗,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解发烧时,可不可以泡脚的相关内容,供...
无人区卡一卡二卡三乱码入口!今日为大家带来的无人区卡一卡二卡三乱码入口体验趣味的手...
2021亚洲1卡二卡3卡四卡是再也不会令大家有无聊感触的影像利器,让人都能天天收看着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