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之所以难敌曾国藩,从两人对待考试的态度就能看出做人差距

发布时间:2023-04-23 14:25:17 发布人:hao168

曾国藩出生于农民世家,从宋朝开始,老曾家连一个秀才都没出,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道光年间。可是曾国藩的爷爷曾玉屏偏要把自己的子孙培养成读书人,因为他年轻时受过别人的讥讽,所以暗自发誓一定要将孩子们培养成读

曾国藩出生于农民世家,从宋朝开始,老曾家连一个秀才都没出,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道光年间。

可是曾国藩的爷爷曾玉屏偏要把自己的子孙培养成读书人,因为他年轻时受过别人的讥讽,所以暗自发誓一定要将孩子们培养成读书人。

于是在道光十二年就有了这样一番景象,曾玉屏的四十多岁的儿子曾麟书与21岁的曾国藩背着二三十斤的行李,一同去长沙考秀才。

这是父子二人第六次并肩同行去考秀才,而曾玉屏已经是第十七次了。

在古代,没考中秀才的人被称作“童生”,有人做了一辈子的童生都没有考中秀才。

除了曾国藩父子,梁启超父子也一样,梁启超很优秀,十几岁就中了举,可是他的父亲连秀才都没考上。

屡试不中的滋味让每个人都不好受,当然,最大的折磨还在后面。

那就是发榜,父子俩一大早就去看榜,结果发现,四十多岁的曾麟书竟然考中了秀才,可是曾国藩却名落中山了,而这还不是最痛苦的。

曾国藩不但没考上,他的试卷还被主考官当成了反面教材。

因为在当时,没考完一场试,主考官都会选几篇文章,一部分是范文,而另一部分则是反面教材。

清顺治九年,给考试定了“六等黜陟法”。

文理平通者列为一等,文理亦通者列为二等,文理略通者列为三等,文理有疵者列为四等,文理荒谬者列为五等,文理不通者列为六等。

而曾国藩的文章就被评为第六等,还要在全湖南人面前公示。

曾国藩虽然头脑不聪明,但是他的自尊心非常高,据他回忆,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大挫折。

回到家后,他把自己关在了书房里,然后不断反省自己的问题。

曾国藩家世代务农,没有读书的基因,也不会负担孩子的功课,一切只能靠曾国藩自己摸索。

第二年,他独自一人去了考场,这一次,他考中了。

考中秀才的第二年,他便去参加乡试考举人了。整个湖南只录取四五十人,曾国藩排名第36,被成功录取。

同年11月,他又赴京去考进士了。考进士的难度比举人还大,据历史学家何炳棣的研究,在清代,进士占总人口的比例是0.000048%。

这真是万中取一,但是曾国藩已经对考试得心应手了,这次他又考中了,虽然只是三甲进士,但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老曾家连举人都没有,后来曾国藩的弟弟也没考上。

然而还有更好的事情在等着他,曾国藩被选进翰林了,这对三甲进士来说非常困难,可谁让道光皇帝喜欢他的文章呢。

这下曾国藩的家乡沸腾了,县令赶忙前去拜访曾国藩的爷爷和父亲,并尊称他们为老太爷。

多年后曾国藩的对手洪秀全只比曾国藩小三岁,家里也是务农出身的,并且家人也全力支持他去参加科举。

谁知洪秀全考了三次还是童生,于是精神大受刺激,在榜前晕倒了,然后梦到了那个著名的梦——梦到“上帝”,并在第四次失败后创立了“拜上帝教”。

王阳明曾说过这样一番话:

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大家都以考试失败为耻,而我以失败后不能保持平常心为耻。

21岁的曾国藩就早早地明白了这个道理,在第六次考试失败后,自尊心被打击到了,但他很快振作了起来,并通过不断反省最终考中了进士。

反观洪秀全,面对挫折竟然晕倒了,心胸和气度都比不过曾国藩。

性格决定命运,这话很有道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