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19世纪下半叶的清朝,很多人油然想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签。这个标签固然是对的,但是无法精准概括和描述那时候清朝的复杂情况。晚清政府虽然腐败无能,但其实在甲午战争之前,尚不至于一推就到。想当
提及19世纪下半叶的清朝,很多人油然想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签。这个标签固然是对的,但是无法精准概括和描述那时候清朝的复杂情况。
晚清政府虽然腐败无能,但其实在甲午战争之前,尚不至于一推就到。想当初,太平天国起事被平息之后,清朝还没来得及喘气,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西北民变、阿古柏入侵新疆建立政权、西方和日本对于东南沿海虎视眈眈是最大的内忧外患。但是由于当时有识之士如左宗棠等人努力,一举挫败白彦虎势力和阿古柏势力,收复新疆,当时局面为之一振,西方国家看到了清朝的决心和力量也不敢采取太多断然措施。
同时,当时由于长期和西方国家和战谈判、借助西方力量对付太平天国以及洋务运动等因素,中国和西方接触越来越密切,确实涌现了一批有识之士,他们有理想抱负、懂国情又懂国际法,“知欧知美知日”,因工作原因得以亲临欧洲实地,对于外国也花了一些时间进行研究,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已经有了一个飞跃。
事实上那时候清朝的军事潜力比我们想象得要大不少,收复新疆之战、中法战争等都说明了清朝并非不能一战。仅是求和派的阻挠,导致很多结果不如意。
虽然,那时候的有识之士比我们想象要多、军事潜力比我们想象要大,但是政治和行政上的改革却踟蹰不前,仅仅局限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局面,浪费了大好光阴。
那时候清朝最大的弱点在于:一是对于国家发展缺少远大理想和规划,没有积极奋进目标的政权自然没进取心,只顾统治集团极少数人的利益,甚至抱有所谓“保大清不保中国”的理念;二体制上的自我内耗,为了少数人利益,打压先进理念及有识之士;三是主导政局的统治者因曾经遭遇战争失败而惧战畏战避战,只顾得过且过及眼前之贪腐,不愿意放手发展民间经济、增加军事实战,而很多军队仅是虚张声势、虚有其表,所以后有甲午海战的全面溃败。
其实从对待法国逐步侵略越南的历史过程中,清朝的上述特点暴露无遗——而清朝在越南问题上的应对失当,让日本等国彻底看穿清朝,引来甲午战争失败之巨祸。列强竞争,倒下去的必然成为其它国家的猎物和美食。清朝白白错过了良机。这是愚昧的清朝的必然历史宿命。
早在19世纪40年代,法国就瞄上了越南,此后逐步占领“交趾支那”。法国明明知道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见清朝无动于衷,于是得寸进尺。到了50年代,法国加快侵略越南的步伐。1852年,法国派使者到越南,提出了传教、通商、建立领事馆的要求,遭到拒绝。
1858年8月,法国联合西班牙进攻岘港。次年一度攻下西贡,后因为调动军队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撤出。1861年法国再次攻下西贡,并占领美荻、嘉定、定祥、边和等地。1862年,越南阮朝向法、西求和,并签订了《西贡条约》。大致内容是:
越南割边和、嘉定、定祥三省和昆仑岛给法;越南赔法、西战费四百万法郎;越南开放岘港、巴喇、广安三港口为商埠,法、西可自由通商;法、西传教士可在越南全境自由传教;法商船和军舰有权在湄公河及其支流自由航行;今后,越南与其它国家发生交涉时,如无法皇同意,不得批准。此一条约,成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之开端。
1873年,法国又派兵占领河内,不久被中国黑旗军刘永福打败。法国改变策略,派人和越南议和,法国归还河内等地,但获得勘察红河之权利。
1874年越南受法国的压力,签订了《第二次西贡条约》越南外交受法国监督;法国占有整个南圻,在越南享有治外法权;开红河和河内、海防、归仁三港。这固然是进一步吞并越南的行为,不过越南和清朝依旧保持宗藩关系。1875年,法国要求清朝从越南撤出军队,并要求滇越通商,越南危机彻底变质。
更早的时候,清朝有识之士,比如曾纪泽等人已经意识到中国边疆危机不可避免,主张学习欧洲在东亚各国如高丽、琉球诸国之间建立“公法”,以保境安民,但是清朝想得多做得少。很多主张仅限于朝廷的讨论,没有付诸实施。面对越南危机,清朝内部有好几种观点,主要包括:
第一、放弃藩属论。这派以李鸿章为代表,他认为中法之间绝对不可以启动战争,极力主张求和,即使失去越南这个“藩属国”也在所不惜。曾国荃观点近似,他认为既然越南自作主张和法国签订条约,事先不和清朝商量,没有尽义务,那么清朝何必履行保护越南的义务呢?还主张接受法国提出的滇越通商的要求。慈禧因以往战败的痛苦经历,倾向于这一立场;李鸿章等人应是揣摩上意,故提出这样的观点。
第二、藩属实质化论。这派以曾纪泽、薛福成和左宗棠为代表,他们认为如果轻易放弃越南,会在朝鲜和琉球等国产生连锁反应。所以中国应该积极干预。他们认为法国是西方列强中比较弱的一个,而且和英德等有矛盾,缺少朋友。他们主张把越南变成清朝控制更加严厉的藩属国。
第三、主战自强论。主要代表人物是一些边疆大臣,他们对于边疆危机最有切肤之痛。他们认为,中西的体制不同,无论如何东方的宗藩体系应该予以维持。
第四,清议派的主战主张。他们并不掌握军权,是以翰林院学士等为主庞杂群体,他们一方面看到了所谓“中兴”的景象,一方面也了解到法国的孤立和虚弱。他们的观点是最激进的。
可以说后三者都属于主战派。其中曾纪泽等人长期在欧洲工作生活,与欧洲打交道比较多,了解和熟悉欧洲各国,同时又身居高位,对于中国的情况也比较了解。他们的观点最接近实际,也最有可能实现。
曾纪泽认为,如果轻言放弃越南,任由法国胡作非为,那么云南和广东(那时候广西和越南不接壤)就直接暴露在外国面前。他们认为,既然清朝通过洋务运动,有了新型的“水师”,应该让他们在战场上比划一下,一是显示决心和力量,二是也是极好的锻炼机会。
那时候的法国,在普法战争之后一蹶不振,国内也不够团结,曾纪泽认为法国财力有限,“不能发兵二万人东行。”,同时对李鸿章说,“法人与西洋无一友邦,内顾多忧,则远谋易馁。”即使清朝不能一战而胜,但越南离中国近,法国远,而且越南比较贫穷,法国无法以战养战,清朝则可以以逸待劳。一旦时机成熟可以再次发动战争。
曾纪泽还主张利用国际法武器对付法国。还主张强化为越南的实际控制。主张效仿西藏的例子,派驻越大臣。
薛福成支持曾纪泽的看法。他认为,中越的宗藩关系应该赋予更实质的内容。薛福成更加激进,建议更加具体。他觉得清朝不能被不干预越南内部事务所局限。要学习西方国家,“西洋于半主之国,无不遣使驻扎。”所以应该强化在越南的驻军。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空谈宗主国的“虚名”,更重视对于战略要地的控制。曾纪泽意识到红河的重要性,云南通过红河航运,10天可以到海口,所以主张清朝实际控制这个河道。“宜以力护助越南,保守该江,不使他国据以逼我。”薛福成更进一步,他说万一中国无法保护越南,不幸被法国吞并的话,“则中国应划江而守,将三分之一的越地占为己有”。这样也不至于被列强完全看轻。
当然,薛福成的本意是保住越南的全境,并使越南成为清朝实质上的藩属,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不大听话,清朝又缺少有效措施,仅仅是名义上的藩属国。分割越南领土在他们眼里仅仅是“中策”而已。
曾纪泽还试图借鉴欧洲“缓冲国”的理念,希望清朝能接受自己的观点。例如像比利时、瑞士这些小国存在,是为了分隔大国,避免直接冲突。也就是说,即使不把越南当做藩属国,也应该让其存在成为缓冲国,而不是让法国吞并。
由于曾纪泽掌握欧洲最新动向,其观点在清朝朝野有一定影响。但是当时清朝体制,官大一级压死人,即使赞同或符合的人再多,也拗不过慈禧和李鸿章畏战惧战避战之心。所以才有后来1883-1885年中法战争“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的笑话,而且也成为甲午战争全面失败的远因。
历史固然没有假设,但是可以借鉴兴亡之道。古人云:好战必亡、忘战必危。事实上,我们也应该明白惧战畏战避战也是十分危险的,很多情况下需要以不怕战争的决心才能更好地避免战争,当然这是要有实力为后盾的。以史为鉴,今天我们面对边疆及海洋问题的时候,是否也可以获得不少有益的启示呢?
社保卡里的钱怎么查询余额,学习3种方法,简单方便,一看就会。现在许多人都有一张社会保...
原神琉璃袋材料要在哪里采集?琉璃袋是角色七七用来进行角色突破所需的一种材料,对于一...
为你提供切换视图方法的攻略信息,很多爱听电台的小伙伴都会通过喜马拉雅APP来收听各种音...
为你提供不知火舞技能分析的攻略信息,全明星激斗不知火舞技能怎么样?《全明星激斗》作...
暗黑破坏神4第一赛季死灵法师开荒强度介绍很多玩家都想知道,心脏是第一赛季的主题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