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中国史上第一巨贪,和珅与他比算不了什么,名字听着耳熟

发布时间:2023-04-24 12:08:02 发布人:hao168

引言“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这句话出自于《郑伯克段于鄢》。其中讲述了一个道理,恶人会随着野心的膨胀,会越来越邪恶,而导致自己的毁灭。其实不仅仅在春秋时期有这样的记录,在此后的王朝里,很多的恶人

引言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这句话出自于《郑伯克段于鄢》。其中讲述了一个道理,恶人会随着野心的膨胀,会越来越邪恶,而导致自己的毁灭。

其实不仅仅在春秋时期有这样的记录,在此后的王朝里,很多的恶人都是如此。他们无恶不作,不仅扰乱国家根基,而且以天下人之痛苦来满足自己。

那么为何会有这么多的恶人,如同飞蛾扑火一般呢?究其本源,还是一个贪字。落魄之时贪钱,有钱之时贪权,掌权以后贪心,最终让自己在作恶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且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不过说到贪污中的佼佼者,更多的人会想到和珅,只因和珅贪污的钱财占到政府年收入的10倍。但事实上,在贪这条路上,和珅和要讲述的这位“巨贪”比算不了什么。因为和珅贪的只是财,这位“巨贪”比和珅更加无耻,因为他是无物不贪,甚至乱国。

此人在历史上臭名昭著,但在民间却不显山不露水,不过他的“贪”,就连和珅也要退让三分。他就是,宋朝六贼之一,王黼。

一、嘴皮发家

王黼出生于开封祥符,出生于1079年,刚好处在北宋末年。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奸臣四起,而且上升的通道也被打乱。想要从中获得上升,无非是两条路,一条是挽狂澜于既倒,另一条就是将混乱当成上升的阶梯。很明显,王黼选择的是第2条路。这条路注定的是一条奸臣之路,但奸臣也并非那么好当,他又有什么资格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此人的才华,根据宋史记载,王黼颇有口才,而且才智出众。虽然学识不高,但特别擅长观察人心和巧言令色。靠着这一手段,很快他在官场就遇到了第1个贵人,这个贵人就是何执中。

王黼先是与他的儿子打好关系,两人在编修《九域图志》时,王黼谈天论地口若悬河,所有的内容都浅尝辄止,但却面面俱到。一时之间居然把何志唬的目瞪口呆,并且认为他是一个绝顶人才。于是这个楞头青就把王黼推荐给了自己的父亲,于是何执中就推荐王黼为校书郎,后来又升迁为符宝郎和左司谏。

明明学识不高,但靠着口才了得,还有聊天之时的声势夺人之手段,宛如成功学再现一般,让他正式进入官场。然而这一切还只是开始,这个大贪官将会用尽办法攫取更大的权力。

二、巴结蔡京

在王黼进入官场后,很快他就利用自己善于观察人心的本领,观察官场风向。他很快就发现,老宰相张商英慢慢的在失去,而蔡京正在强势崛起。

于是,他不失时机的上表宋徽宗,用尽各种修辞手法,将蔡京所推行的正是夸张了一遍,并且以最狠毒的方式攻击张商英,指责这位宰相玩忽职守。本来宋徽宗就在考虑是否让蔡军再次当宰相,结果,王黼的作者成为了最后的一个推力,于是蔡京再次成为宰相。

由于王黼这一次表忠心很成功,所以蔡京也开始提拔他,让他担任左谏议大夫,并且兼任御史中丞,这已经是四品官,可以在朝堂之上与皇帝面对面议论朝政。可以说,王黼这一次又成功了,但他还是不满意。

三、疯狂升迁

在面对何执中和蔡京的这两段经历,王黼自以为是的领悟了官场奥秘,于是开始在官场继续玩弄那一套手段。在和蔡京闹翻以后,王黼很快把目标又盯上了梁师成,当时的梁师成正受皇帝宠幸,而王黼居然为了巴结他,以儿子对父亲的礼仪来对待这位大人,并且称呼对方为恩府先生。在付出了脸皮和尊严,并且说尽了各种花言巧语之后,他再一次得到了升迁,很快被任命为尚书左丞,还有中书侍郎。

靠着自己的马屁,没过多久,他居然是认为少宰。根据宋朝官制,少宰是右丞相,这地位已经非常高了。正如史书所载,到宣和元年为止,王黼从通议大夫居然连续晋级8阶,这种晋升速度可谓是罕见。到此为止,王黼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权力,但这依旧只是一个开始。

四、王黼的巨贪

仅凭以上内容,王黼的表现虽然不堪,但这也是宋朝的政治生态,他到底哪里超越了和珅呢?接下来的内容就让人气愤了,此人所作所为,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贪污至极。不仅贪名,而且贪钱,并且误国。

首先看此人的贪名。根据宋史记载,王黼先后得到不少人的帮助,例如之前的何执中和蔡京等人。儒家传统,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连恶人都会遵循。但王黼却反其道而行之,谁助其升迁,他都必然反咬一口。在受到蔡京提拔之时,他弹劾何执中大罪二十条。在蔡京被贬之时,他公开反对蔡京所为,并且罢免蔡京时所用的各项政策。明明是忘恩负义,但每次都美其名曰,大义灭亲。

尤其是在反对蔡京之时,一方面此人废除苛捐杂税,但另一方面,却在背地里疯狂盘剥百姓,甚至搜罗美女玉帛,最可恶之时,还抢劫他人的妻子。

更有甚者,在肆虐天下之际,此人曾用自己的财富为皇帝购买6座城池,明明取之于民脂民膏,结果哄得天子龙颜大悦,称赞他为国为民。贪名至此者,和珅所不及也。

紧接着贪财。宋史记载,王黼请求设立应奉局,由自己负责领导,此后中外钱财皆被其所用。学者感慨,竭尽天下之财力供应奉局之费用。而且此人更设立名目,凡民间所有珍奇之宝,必须登记在册上贡中央,但每每未经皇帝过目,必须经过他的挑选。史书有载,上供中央财富,十分里有一分归他,且多为珍宝。此人只贪污可见一斑,而且,王黼曾借着捡括天下丁夫之际,居然敛财6200万缗,大约为6200万两白银,此为和珅所不及也。

最后误国。若只是贪污而不耽误天下,那么王黼的罪过还没那么大,偏偏此人还要误国。在宋金海上和议期间,王黼负责接待金国来使,结果他没有好好的摆出大宋帝国的威严,反而不断的向逝者炫富。史书记载,王黼将锦绣、珊瑚、金玉罗列,来夸耀太平盛世,殊不知反而引的女真更具侵略之心。

这极大的刺激了金国人的野心,并且认为,宋朝是无能的国家,但却富得流油,于是最终导致了惨案的发生。王黼的贪污误国莫过于此。

不过,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此巨贪之人,焉能逃过天命之制裁?在宋钦宗即位以后,这个马屁小人很快遭到了君主的厌恶,于是在李纲等人的愤怒陈书之下,此人被开封府尹追杀,后被百姓杀死。此人可谓是天怒人怨,死不足惜。

结语

在封建时代,由于社会本身的不平等,导致了官场秩序的趋利性。于是,诞生了很多像王黼一样的巨贪,他们贪污钱财,贪污名声,到最后搞得国家破碎。宋朝正是被这之类的人给推翻,且沦丧于外人之手。其实纵观宋朝之弊病,并不在于军费的麻烦,也不在于官场的开支,还是在于官僚体制的腐败。

庆历新政时期曾有过大改革,可惜未能坚持,且上层统治者意志不坚定。此后的王安石变法,虽多项政策符合今人的经济理论,然而官吏阶层过于腐败,只会让政策变成了对策,最终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事情到了宋朝末年,一切都积重难返,官场的弊病最终酝酿了无数的巨贪,一切也就不可挽回了。因此,历朝历代,官吏之廉洁尤为重要,但多少王朝死于其上,多少英雄尽丧其手?真是可悲又可叹。

参考文献:

《宋史》

《中国通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