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修葺崇陵,专家证实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大概率是慈禧所为

发布时间:2023-04-24 12:26:49 发布人:hao168

1898年6月11日,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大幕。然而,由于太过天真和理想,维新派的一系列变革举措很快就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形势变得岌岌可危。1898年9月21日,

1898年6月11日,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大幕。然而,由于太过天真和理想,维新派的一系列变革举措很快就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形势变得岌岌可危。

1898年9月21日,在荣禄和袁世凯联合告密的诱因下,顽固派势力终于促成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于是,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瞬间土崩瓦解,维新派的骨干分子们死走逃亡,最大的支持者光绪皇帝也被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

从此以后,慈禧和光绪曾经那种“母慈子孝”的亲情也荡然无存。作为自己的亲外甥和养子,她对他原本寄予了无限的厚望,如果说单纯的政见分歧尚能原谅的话,那“围攻颐和园、捕杀西太后”的大逆不道之举就断难宽恕了。

光绪帝被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后,慈禧太后重新恢复了自己的摄政之权,从而又一次实现了“君临天下”。既然已经撕破脸皮彻底决裂,她逐渐萌生了另立新君的想法,但并没有明显表露出来,担心会危及到朝局的稳定。

这种迹象,还是没有逃过一个人的眼睛,这个人就是爱新觉罗·载漪。他是道光帝旻宁的孙子,是惇亲王奕誴的儿子,因过继给瑞敏郡王奕誌为嗣而承袭了端郡王的爵位。

自从努尔哈赤登基称帝以来,爱新觉罗家的宗室子弟越来越多,多到了数以千计的程度。因此,载漪的出身虽然高贵,但却算不上多么稀有,他能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其实另有原因。

载漪的妻子名叫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弟弟桂祥之女。换句话说,他除了是爱新觉罗家的宗室子弟外,还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婿,算是叶赫那拉的娘家人。

借助这层姻亲关系,原本胸无点墨只会投机取巧的载漪逐渐得到了垂青,可以经常前往颐和园去请安,自然与徐桐、刚毅等人也关系密切。为了促使慈禧太后早做决断,他们默契配合“共同吹风”,以“德不配位”为由请求废黜光绪皇帝。

因为担心会引起慈禧太后的反感,载漪对于新帝的人选只字不提,更没有贸然推出自己的儿子溥儁(jùn)。不过,他却时常安排自己的妻子叶赫那拉氏前往颐和园,以侄女的身份向姑母唠家常,委婉地表示儿子有多么聪明,多么孝顺。

爱新觉罗·溥儁出生于1885年,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智,凡事一点就透,一学就会。不过,他的这种聪明劲儿却没有用到正途上,对于读书学习毫无兴趣,反而对于声色犬马非常钟情,属于最典型的纨绔子弟。

在载漪等人煽风点火的同时,被软禁在瀛台的光绪皇帝却没有意识到危机。因此,他不仅没有向慈禧太后低头认错,反而继续置气,彻底浇灭了仅有的一丝感情。

经不住载漪等人的“连番劝说”,经不住侄女的“家长里短”,慈禧太后终于迈出了废帝的第一步。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腊月二十四那天,14岁的溥儁被入继为同治帝的嗣子,相当于成了慈禧名义上的孙子,被封为“大阿哥”。

以“大阿哥”的身份,溥儁正式入住紫禁城并且在弘德殿中读书,为日后“接班继位”做好了准备。为了进一步提升其政治地位,慈禧还下旨由同治帝的岳父、承恩公、尚书崇绮和大学士徐桐共同教授学业。

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正月初一时,溥儁第一次以“大阿哥”的身份领衔祭祖,替代光绪帝到大高殿和奉先殿行礼。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离“九五之尊”只有半步之遥了,那把龙椅随时都会坐上。

光绪帝虽然被软禁在瀛台,虽然丧失了所有的权力,但并未被废除帝号。而且,根据爱新觉罗家的族谱,他还是溥儁的堂叔。可是,这个嚣张狂妄的侄子却目中无人,完全不把光绪当回事,除了言语侮辱外还敢直接动手,终于遭至了慈禧的惩处。

慈禧原本计划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开春后就举行禅位典礼,正式由溥儁接任帝位,将年号也由“光绪”改为了“保庆”。不过,废黜皇帝毕竟事关重大,立即就遭到了许多朝臣的反对,尤其以手握实权和遵循礼制的汉臣居多。

不仅如此,各国列强也担心皇帝的废立会影响到清朝的对外政策,于是纷纷提出了抗议。无奈之下,她只好暂停了废帝的工作,准备在争议声平息后再继续。

为了打消各国的疑虑,为了减轻外交的压力,慈禧太后通过总理衙门放出消息,声称光绪皇帝已经病入膏肓。但是,此举显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国外媒体纷纷猜测光绪早已经不在人世,多国的军舰甚至还在渤海湾一带展开了军事演习。

不久,英国公使代表各国列强发出了正式的照会,要求总理衙门证实光绪皇帝是否健在。如果确实患有疾病的话,西方国家愿意提供所有的医疗人员和医疗设施进行救治。

经过西医的诊断,当年25岁的光绪帝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身体状况还非常健康,只是有些心情郁结而已。于是,清廷关于“病入膏肓”的谣言立即就不攻自破,溥儁继位之事也被无限期搁置了。

几乎与此同时,位于山东和直隶一带的义和团运动遍地开花,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而且,他们的目标直指各国列强,甚至还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以杀洋人、灭洋教等最朴素的方式爱国。

对于这些拳民,朝廷内部就“是剿是抚”一直都争论不休,始终无法形成定论。对此,慈禧太后也摇摆不定,先是同意剿杀,后又同意安抚。

载漪对于自己的儿子溥儁没能顺利登基称帝,一直都是耿耿于怀,怨恨各国列强出面干预坏了自己的好事。因此,他借着义和团运动的契机,联合载勋和刚毅等人极力支持,甚至还要求朝廷提供兵器和粮食鼓励他们对抗洋人。

由于义和团的迅猛发展,使得各国列强大为恐慌,纷纷施压要求清廷采取有效措施镇压。1900年5月,多个国家联合提出派遣“使馆卫队”进入北京,立即就遭到了慈禧太后的拒绝。

为了安抚列强的情绪,载漪被慈禧太后委以重任,作为清廷的代表进行外交谈判。当时,看似强大的多国列强并非铁板一块,相互之间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只要满清政府能保证他们既得利益不受损,绝对无法结成侵华同盟。

谁曾想到,向来都懦弱无能的载漪竟然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直接促成了“侵华同盟”的形成。回复慈禧太后时,他擅自伪造了一份公使团的照会,以蛮横无理的态度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确保光绪帝的安全;二、光绪重新复出执政;三、慈禧太后交出实权;四、交出国家的钱粮赋税。

1900年6月17日,慈禧太后在朝会上大发雷霆,以史无前例的口吻斥责了各国列强的行径。同时,她还旗帜鲜明地表明支持义和团运动的态度,更贸然向十一个国家同时宣战。

突然听闻慈禧太后向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国、日本、荷兰、意大利、奥匈帝国、西班牙和比利时这十一个国家同时宣战,整个朝野都震惊了。当时,除了载漪和刚毅等人拍手称颂外,其余诸臣都再三进行劝阻。

光绪皇帝虽然被软禁在瀛台,但朝会时还是被推出来充当傀儡。听闻如此重大的变故,他索性豁出去奋力一搏,大声质问载漪等人:

乱民的所谓人心怎么能靠得住?不过就是捣乱而已。朝鲜之变时,很多大臣主战,结果大败。今天这些洋人列强,比当年的日本强大十倍不止,如果开战,国家必定难以保全!

事实上,光绪的言辞不无道理。经过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满清帝国早已经是摇摇欲坠。因此,别说是十一个国家,就是其中单拎出来一个打,我们也不是对手。

但是,慈禧却乾纲独断,对于光绪的肺腑之言完全不予理会。可见,这个老太太当时有多么疯狂,完全就是拿着无知当无畏,彻底将国家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原本,西方各国只是为了出兵镇压义和团运动,并没有合适的借口去发动侵华战争。这下好了,慈禧太后竟然先向他们公开宣战,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立即组成了八国联军应战。

仅仅依靠一些乌合之众,显然无法抵挡八国联军的进攻,京津地区的战场形势急转直下。慈禧一看形势不妙,赶紧脚底抹油,带着光绪和溥儁以及王公大臣们向西安方向逃亡。

作为光绪皇帝的宠妃,珍妃历来就不受慈禧太后喜欢。逃亡前,她竟然执意劝说光绪留下来应对国难,相当于变相指责慈禧是这次事件的罪魁祸首。为了发泄心中的怒气,慈禧不顾光绪的跪地哀求,坚持下令将其投井。

北京城被八国联军攻陷后,慈禧在逃亡途中下令急调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协同奕劻与洋人进行谈判。面对各国列强的无理要求,她几乎一字不改就答应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为了不被各国列强追责,不仅下旨剿灭义和团,而且还将自己塑造成了主和派。为了能够早日回京,她下旨惩治了一大批的主战官员,比如庄亲王载勋和军机大臣赵舒翘等人都纷纷遭殃。而罪魁祸首载漪,以“获罪祖宗”的罪名被流放,其子溥儁也因父获罪被废除了“大阿哥”的名号。

1901年10月,慈禧终于得以离开西安回京,这次摆足了皇太后的架子,带着上万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潼关进入河南。盛大的行程,搞得跟满清帝国打了胜仗一样,沿途重修驿道和百姓跪迎,可谓风光无限。

1902年1月8日,慈禧太后终于回到了阔别一年多的北京城。在袁世凯的安排下,她自保定就乘坐上了新式火车,抵达马家堡车站后换乘舆轿经永定门入正阳门回到紫禁城。

休息几天后,慈禧太后开始进行了赏罚。首先,她将左副都御史何乃莹、侍讲学士彭清藜、编修王龙文和知府连文冲等人以“逢迎附和拳匪”的罪名革职查办。然后,又将处置得当和接驾有功的袁世凯褒奖一番,准许其接替去世的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

对于光绪皇帝而言,虽然溥儁被废除了“大阿哥”的名号,自己暂时没有了被取代的危险。不过,他与慈禧太后的关系已经彻底闹僵,再也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继续被软禁在瀛台。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突然驾崩,年仅38岁。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他驾崩后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一命呜呼,享年73岁。

问题来了,这一老一少,这一母一子,这一姨一甥,相隔仅仅一天的时间先后离世,可能吗?结合光绪的实际年龄和身体状况,许多人都怀疑他是死于毒杀,只是没有证据而已。

由于正处壮年,由于连年战乱,光绪帝生前并没有为自己修建陵墓。因此,他驾崩后没有立即下葬,而是将梓宫暂移西陵行宫安放,等待崇陵完工后入土安葬。

慈禧过世前传下懿旨,由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继承皇位,入继同治皇帝兼祧光绪皇帝。同时,载沣作为摄政王总揽朝政事务。对于哥哥的死因,他并非没有怀疑,但却不敢去探寻真相,只能尽心竭力亲自主持崇陵的工程。

1912年2月,当崇陵正在修建时,隆裕太后携幼帝溥仪宣告退位,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满清宣告灭亡了。不过,根据《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第五款规定,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

1913年,光绪皇帝的梓宫终于葬入崇陵地宫入土为安,而身为正宫皇后的隆裕也一并合葬于此。谁曾想到,崇陵在短短25年后就被盗掘一空,顺带还解开了光绪的真正死因。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进行了比较积极的抵抗。忻口会战后,一伙儿败军突然窜进崇陵,强行凿开地下城砖后掘深洞进入地宫,继孙殿英盗掘乾隆陵和慈禧陵后盗掘了光绪陵。

这伙儿盗墓贼用斧头把光绪帝的梓宫破坏,砍出了一个直径一米的圆洞,还光绪帝的尸身拖到了棺外,只盗走了棺内的随葬品。而隆裕的梓宫,也被强行打开并盗走了所有的随葬物。

在清宫档案中,详细记录了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随葬品,包括大东珠、绿玉佛手簪、绿玉葫芦、各色宝石和名贵皮伴等100多件,个个都是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不过,他们利用这次盗墓所得,仅仅只换得了五百套棉服和军装。

盗墓贼走后,崇陵的盗洞就这么敞开,堂堂帝王长眠之所竟然成了荒草野地。由于盗洞挖得很深,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和雨水冲刷,形成一股腐败的恶臭气味。

到了1980年6月,为了保护和修葺崇陵,河北省文物部门成立了专门的考古队对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地宫进行清理。期间,虽然没有发掘出任何的有价值文物,但却从梓宫中找到了光绪帝的毛发和衣物碎片,从梓宫外找到了光绪帝的脚趾骨。

这些毛发和骨头,虽然对于盗墓贼而言一文不值,但对考古学家来说却是至宝。通过先进的技术和仪器,必定能够解开太多的未解之谜。

研究人员通过对毛发、衣物和骨头的检测,发现均沾染有高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通常情况下,人类服用砒霜60毫克至200毫克就会身亡,而在光绪帝衣物和头发上检出的砒霜含量就已经高达201毫克,这还是经过近百年流失后的数值。

在2008年时,研究课题组公布了一份权威的检测报告,明确了光绪皇帝的真正死因。在报告中,有着这样的记载:

光绪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砷元素,且各截段含量差异很大……。其头发中的最高砷含量非外界因素所造成,而且砷含量分布曲线与慢性中毒者截然不同,表明其头发最高砷含量亦非慢性砷中毒形成。

简言之,光绪帝确为砷中毒而死,也就是大剂量的砒霜致死。

虽然说,光绪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就被夺权并且长期软禁于瀛台。但是,作为当时满清帝国事实上的“二把手”,若没有“一把手”慈禧太后的旨意,谁又敢对他下此毒手?

而且,二人过世仅仅相隔一天的时间,很明显是慈禧太后担心自己死后遭到光绪皇帝的清算而先下手为强。因此,她才会在临终之前毒死光绪帝,重新择立新君以确保自己的荣光。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