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宣传反清复明为何雍正却说他做了件好事不准杀他?

发布时间:2023-04-24 12:30:08 发布人:hao168

前段时间,我们谈到清朝雍正时期发生的一起“曾静案”。曾静,是湖南永兴的一个教书先生,同时也是明末清初的名士吕留良的信奉者。在吕留良思想的基础上,曾静自己总结出了一套理论《知新录》,四处宣传反清复明的理

前段时间,我们谈到清朝雍正时期发生的一起“曾静案”。曾静,是湖南永兴的一个教书先生,同时也是明末清初的名士吕留良的信奉者。在吕留良思想的基础上,曾静自己总结出了一套理论《知新录》,四处宣传反清复明的理念。

曾静的反清复明思想,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他还将其付诸了实践。曾静不知从哪里听闻,川陕总督岳钟琪与雍正不和,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派门人张熙送给岳钟琪,说他是抗金名将岳飞的后代,鼓动他起兵反清。

然而,岳钟琪与雍正不和,根本是无中生有的道听途说,况且岳钟琪根本没有与清朝对抗的能力和兵力。书信送到后,岳钟琪将张熙和曾静人赃俱获,逮捕下狱,押送京师,交给雍正亲自审问。

在京师狱中,曾静和张熙对二人的行为供认不讳。曾静承认自己确实有收门徒,宣传反清复明的思想,也确实写信鼓动岳钟琪造反。

不管怎么看,曾静所犯的,都是谋反大逆之罪。按照清朝的法律,谋反是第一大罪,乃“十恶不赦”之首恶。《大清律例》记载:“凡谋反及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年十六以上皆斩。其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给付功臣之家为奴。”

可见,对谋反罪的惩罚是非常重的。不仅主犯从犯都要被凌迟处死,就连他们的家人也会受到株连。当时所有参与案件审理的大臣,都认为曾静该杀。但匪夷所思的是,雍正对曾静不但没有严惩,反而宽恕了他的罪行,最后竟然把他无罪释放了。

对于雍正反常的举动,朝臣们都感到十分不解,纷纷上疏要求严惩曾静,不可乱了国法。可不知为何,雍正却对这个宣传反清复明的曾静情有独钟,坚决不肯杀他,还亲自下了一道谕旨,解释不杀曾静的原因。

“丁未,怡亲王、大学士、九卿、翰詹、科道等、遵上谕讯问曾静,合词公奏。将曾静、张熙、照大逆不道律,即行正法。……谕曰,今日诸臣、合词请诛曾静张熙,伊等大逆不道,实从古史册所未有。以情罪论之,万无可赦。但朕之不行诛戮者,实有隐衷。”

雍正不杀曾静,到底有什么隐衷呢?

雍正解释说,当时岳钟琪先是逮捕了张熙,但张熙死都不肯供出同伙。后来岳钟琪假意答应与他们合作,还与他结盟立誓,才套出了曾静这个同谋。如果现在把曾静杀了,那就相当于让岳钟琪食言,说不定会因此遭到上天的报应,雍正对此实在于心不忍。

不得不说,雍正如此体贴臣下,真是千古少有。虽然迷信,但却可爱得很。

“曾静等僻处乡村,为流言所惑。其捏造谤言之人,实系阿其那、塞思黑门下之凶徒太监等,因犯罪发遣广西,心怀怨忿,造作恶语,一路流传,今已得其确据。”

这一番话,才算是道出了雍正的心声。其实曾静反清复明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条:一是汉人为华夏正统,不应受外族统治;二是雍正是个无德昏君,还列出了他许多私生活上的缺点。

对于第一条,雍正根本不关心,他关心的是曾静一个乡野教师,怎么知道这么多自己的私事?细想之下,肯定是胤禩和胤禟的党羽在外面散布的。雍正对这两个兄弟恨之入骨,一直想寻找他们攻击自己的证据。而曾静此案,刚好满足了雍正的愿望。所以雍正说:“若非因曾静之事,则谣言流布,朕何由闻知。”搞得曾静反清复明,反而成了大功一件。

虽然雍正说的这些理由都非常牵强,根本不足以说服众臣将一个谋反罪犯无罪释放,但雍正是皇帝,也没有人敢跟他较真,所以最后曾静还是躲过了一劫。反而是吕留良的家族飞来横祸,吕留良都死了半个世纪,却阴差阳错成为了此案的祸首,搞得吕留良被掘墓戮尸,子孙门徒都遭到了株连。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