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被慈安处斩后,李莲英是如何崛起并且在慈禧过世后善终?

发布时间:2023-04-24 12:58:54 发布人:hao168

“太监”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特产,在埃及、希腊、越南、罗马、土耳其和朝鲜等国都有过详细的记载。不过,唯独中国的太监制度存续时间最长,历史影响也最大,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和势力。中国古代最早关于“太监”的

“太监”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特产,在埃及、希腊、越南、罗马、土耳其和朝鲜等国都有过详细的记载。不过,唯独中国的太监制度存续时间最长,历史影响也最大,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和势力。

中国古代最早关于“太监”的记载,大致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根据已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他们通常都是一些战俘或者奴隶,经过简单切除外生殖器后就开始为宫廷或贵族提供服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消灭六国并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中央集权国家,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面对日益繁杂的事务,太监的重要性被不断提升,除了简单的生活起居和粗浅杂务外,还被赋予了政治职能,比如整理公文、传达诏书和监督官员等。

汉高祖刘邦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异军突起,最终建立了大汉王朝。期间,由于不断倚重外戚集团的力量,终于造成了外戚的尾大不掉之势,更直接引发了日后的“吕氏乱政”。

为了重新夺回权力,刘氏皇族不得不奋力反击,一步步向外戚集团施压。为了扩充实力,他们开始借助宫廷的太监,开始了皇权、外戚和宦官的“三方博弈”,简直是要多热闹,有多热闹。

到了东汉时期,太监的实力空前膨胀,已经成为足以抗衡皇权和外戚的力量,甚至还能影响到皇位的更迭,极大地加速了王朝的灭亡。可以说,两汉四百年的国祚,俨然就是一部皇权、外戚和宦官反复纠葛的历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家长期动荡不宁,太监始终都没能“再现辉煌”,也没能取得更高的地位和权势。隋朝短暂的大一统后,历史进入到了大唐王朝,李氏皇族对于太监的约束和管控比较严格,始终都没有形成太大的势力。

755年12月,随着安禄山和史思明联合发动叛乱,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戛然而止,唐朝进入到了动荡时期。从此开始,太监趁乱崛起,一步步攫取政治权力的同时,还第一次掌握了军事权力。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中国的历史终于进入到两宋时期,实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荣,唯独军事属于例外。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夺权帝位,自然始终提防着两类人,一类是武将,另一类是太监。

从宋太祖开始,朝廷开始严格限制太监的人数和权力,谨防重蹈唐朝的覆辙。受此影响,太监只能从事一些循规蹈矩的工作,丝毫不得影响政治或者兴风作浪,难怪《宋史》会评价“宋世待宦者甚严”。

崖山之战后,两宋王朝至此终结,中国进入到了元蒙统治时期。作为少数民族政权,蒙古人始终都保持着自己本民族的传统,并不习惯使用太监从事宫廷服务。到了后期,虽然开始出现数量不多的太监,但绝大多数都来自于高丽和安南等附属国,完全无法对政局形成影响力。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终于恢复了汉人的江山社稷。他为了提防太监专权乱政,特意将“内臣不得干政”作为祖训。

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从侄子建文皇帝朱允炆手中夺过了皇位,从此开始逐步放开了对于太监的“紧箍咒”。之后,“好圣孙”朱瞻基进一步重用太监,终于到儿子朱祁镇时酿成了大祸。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虽然没有灭亡,但却开始走起了下坡路。到明熹宗朱由校时,这个“大国木匠”完全不懂国事,最终导致魏忠贤和他的阉党彻底把持朝政,大幅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1644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在明朝降将吴三桂的带引下进入山海关,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后开始统治中原。从顺治皇帝算起,到宣统皇帝结束,满清入关统治中国长达268年的时间。

像其他的少数民族政权一样,满清对于太监的管控还是非常严格的,其权势和地位也自然不能与汉族政权相提并论,更不能与汉朝、唐朝和明朝同日而语。所以,纵观清朝两百多年历史,能叫得上名号的太监实在是少之又少,而“李莲英”无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接下来,文史不假带您回顾历史,深入了解一代大太监李莲英是如何得到慈禧太后宠信的?而且,当慈禧太后过世后,他又是如何离开紫禁城的?

1848年11月,李莲英出生于顺天府大城县,原名李进喜,在家中兄弟四人中排名老二。父亲原本是河间府的无业游民,全靠帮助膝下无儿无女的远房表叔干活才被过继为子,之后得以娶妻生子。

表叔过世后,李莲英全家上下顿时失去了生活来源,只得从事制皮工作勉强度日。在他7岁时,因为顽劣捣蛋而伤到了左膝盖,家中无钱求医看病导致积水过多,幸亏一位江湖游医救治才得以康复。

这位江湖游医还告诉李莲英的父亲,这个孩子“眼睛深邃”和“大耳垂唇”,属于典型的铁扫帚命,10岁以前克自己,10岁以后克父母。要想化解此灾,要么出家当和尚,要么入宫当太监。

李莲英的父亲自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仔细权衡后最终决定给儿子做了净身。据清代的《宸垣杂识》记载,自愿净身做太监的人必须由有地位的人援引才能入宫,他在13岁时被郑亲王端华府保荐进入紫禁城当差。

入宫不久,李莲英就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贵人,这个人就是老太监沈玉兰。此人是一个资深的太监,常年在紫禁城中侍奉多位主子,因为“同乡之谊”才开始关照他。据《奴才小传》记载:

其同乡有沈玉兰者,先为内监,知那拉氏欲梳新髻,而未得其人,会莲英访玉兰,玉兰令其仿梳新髻法,揣摩之,技成,玉兰乃荐与那拉氏,许之。是为莲英入侍之始。

在沈玉兰的提携下,李莲英开始苦练梳头手艺,还创造性地进行了一些改良,以此成为自己未来的敲门砖。当时,好色的咸丰帝后宫嫔妃众多,他因为这手技艺而屡屡获得青睐,最终成为懿贵妃慈禧的“御用化妆师”。

凭借出神入化的技艺,李莲英不仅会挽髻,而且还会簪花和按摩,极大地助力了懿贵妃争宠,也赢得了“小篦李”的外号。甚至于,如果一天没有他的护理,慈禧都感觉浑身不自在。

1860年,面对英法联军的入侵,昏庸无能的咸丰皇帝竟然没羞没臊地以“外狩”为名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自然,作为“御用化妆师”,李莲英也跟随慈禧一同在侧伺候。

恭亲王留守北京处理烂摊子,终于和洋人签订了《北京条约》,换取了英法联军的罢兵。而咸丰皇帝,面对丧权辱国的窘境,一时间也没脸返回紫禁城,继续留在承德直到驾崩。

咸丰驾崩后,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联手恭亲王奕訢一举发动“辛酉政变”,共同辅保同治帝登基并进行“垂帘听政”,从此掌控了朝廷。作为身边的心腹太监,李莲英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成为了太监中的“第二红人”。

既然是“第二红人”,那必定就有“第一红人”,这个人就是安德海。在他面前,李莲英始终都不敢造次,而且表现得“心悦诚服”。

安德海原本就是慈禧的心腹太监,所以才能在辛酉政变期间再立新功,从中帮助两宫太后和恭亲王通风报信,成为推翻“八大臣集团”的功臣。凭借此功,他变得更加得宠,甚至到了目中无人的地步。

在南下江南置办龙袍时,安德海违背祖制出宫,而且还在一路招摇撞骗和聚敛钱财。当途径山东时,他立即就遭到了当地巡抚丁宝桢的抓捕,还上奏军机处请求严惩,终于被慈安太后下旨处斩。

听闻安德海已经被处斩,慈禧太后尽管心有不甘,但面对慈安太后的有理、有利、有节之举,她也只得接受。不过,还是在心中将这笔账记在了恭亲王的名下,为日后的“甲申易枢”埋下了伏笔。

安德海被处斩,年仅22岁的李莲英终于迎来了重大机遇,成功晋升为“第一红人”,还接任了内廷大总管一职。

李莲英从小就吃惯了苦,深知如今的一切得来不易。而且,安德海的惨痛教训也给他好好上了一课,即便得势也没有嚣张跋扈,始终都摆得正自己的奴才身份和地位,说话做事小心谨慎。

1886年,李莲英奉慈禧太后的懿旨出宫办差,陪同醇亲王去巡阅李鸿章的北洋水师。期间,他一直亦步亦趋跟在身后侍奉,始终不敢做出任何逾制之举,回宫后如实汇报这次差事。

很多人认为,李莲英除了一手梳头技艺,完全是通过溜须拍马和趋炎附势才成为慈禧太后的心腹。文史不假个人认为,并不尽然,他在很多方面也有自己的长处。

某日,慈禧听完杨小楼的京剧后当场亲题“福”字作为赏赐,可却把偏旁“礻”写成了“衤”,瞬间令所有人都尴尬了,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幸亏,身旁的李莲英临危不乱,他当即表示“老佛爷赐福自然比普通人多‘一点’”,就这样成功化解了局面。

通过用心侍奉和忠诚周到,李莲英不断被慈禧太后奖赏。到了1894年,46岁的他再一次得到封赏,突破了清廷“内监品级四品为限”的祖制,被特旨赏戴了二品顶戴花翎。

虽然说,李莲英的二品顶戴并不像朝中重臣那样掌握有实权,更多只是一种荣誉头衔而已。但是,这依然属于破天荒的天恩,慈禧太后对他的信任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到了1908年11月15日,统治中国将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终于过世,隆裕太后开始继续垂帘听政,而已经年逾60岁的李莲英也失去了自己的靠山。识时务知进退的他,很快将老太后历年来赏赐的各种珍宝都交了出来,还表示“皇家之物绝不能流入民间,奴才只是小心保存而已,如今诚心奉还给主子”。

面对李莲英的这一举动,隆裕太后非常欣慰,当即颁布旨意准许他以二品的待遇出宫养老。甚至于,朝廷还在北京近郊的一处偏僻之所为他购置了院落,从此在这里安顿了下来。

1911年3月,就在大清帝国已经风雨交加之际,李莲英也走完了自己的复杂一生,终年64岁。临终前,他回顾自己几十年来的心酸苦楚和别样过往,留下了“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的遗言。

不过,关于李莲英的真正死因却一直都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长期吸食鸦片已经损害了器官,是因为烟后痢发作而亡;有人认为,他在朝多年虽然权势熏天,可也得罪了一大批权贵,退休后遭到他们暗杀而亡;也有人认为,他出宫后依然保存着数量巨大的财富,被家中的子侄谋财害命而亡。

不论真正的死因究竟如何,李莲英死后得到了晚清政府的厚葬,还被赏赐了1000两的“祭奠银”,这在太监之中也是绝无仅有的殊荣。根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他被安葬于恩济庄的太监墓地,现在的北京六一小学附近。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